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河南省农信社77亿元支持“叁夏”生产

编辑: 发布时间:2015-07-09 作者: 来源: 浏览:4206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三秋不如一夏忙,"三夏"生产即将来临,河南省农信社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及时调整信贷支农重点,把支持"三夏"生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信贷投放,优化惠农措施,全力服务"三夏"生产。截至5月25日,全省农信社累计投放"三夏"生产信贷资金77亿元,有力地保证了"三夏"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积极筹措资金,夯实支农基础。为确保"三夏"支农资金及时到位,全省各级农信社多措并举,全员营销,加大了组织资金工作力度。一是抓住"三夏"期间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明确目标任务,集中人力时间,加强业务宣传,做好金融服务,切实提高农信社资金吸存率。二是大力拓展业务领域,加强对公存款资金、系统客户的联系,抓好市场营销,优化存款结构,降低支农成本,最大限度地扩充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实力。三是充分发挥现代结算渠道对组织资金的推进作用,大力推广"金燕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积极宣传大小额支付系统汇兑等业务,通过服务功能的不断创新促进存款业务的持续增长。截至5月25日,全省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8669.63亿元,较年初增加821.08亿元,为"三夏"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加大贷款投放,突出支持重点。春争日,夏争时。"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不误农时、不误农事,全省各级农信社提前谋划、及早安排,将支持"三夏"工作前移,组织信贷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资销售部门、农产物收购大户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农户意愿,了解贷款意向;摸清农户生产计划,了解农民贷款需求;摸清农户生产项目,了解农民贷款周期,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支持"三夏"生产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对农户所需化肥、农药、农机具等生产资料资金优先供应,对从事夏粮生产、收购、加工、运输、销售的农户和公司所需资金优先安排,对科技兴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截至5月25日,全省农信社贷款余额5103.7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4636.16亿元,涉农贷款占贷款总额的90.84%。

    优化惠农措施,提升支农效果。针对"三夏"生产期间,业务相对集中的特点,各级农信社积极改进服务方式,切实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一是对农户用于"三夏"生产的取款、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延长服务时间,要求全省农信社营业网点早开门、晚关门、中午不休息,确保农户资金需求及时、足额满足,不误农时。二是依托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农民金融自助通、ATM机、POS终端等现代结算手段,进一步畅通资金结算渠道,全面做好现金供应、小额存款、资金转账等工作,为农产物销售、收购、储藏、加工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三是切实加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推行银行卡免手续费"四免"政策,认真落实支农惠农"十件实事",不断完善"阳光信贷"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廉洁办贷措施,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

    加强监督检查,力促支农到位。为确保"三夏"支农贷款真正落到实处,全省各级农信社加强对"三夏"信贷支农资金的监督,及时掌握农户贷款的资金流向和使用情况,确保每一笔支农资金投放到位、使用到位。同时,积极落实"三夏"支农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做到贷款发放"三公开",即贷款利率公开、贷款额度公开、审批程序公开,主动接受广大农户监督。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不仅为"三夏"生产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而且有力地"贷"动了农民增产增收。

                                                                          (河南省联社师振宇供稿)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