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今年2月,贵州安顺市全面启动创建全国首家"农村金融信用市"创建工程,旨在以诚信农民、诚信单位、诚信公司建设为基础,以三农信贷投入为纽带,以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着力把安顺市打造成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区、农村金融生态优质区、农村金融发展繁荣区,改善城乡信用环境明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党政银叁方联动,推进农村普惠金融。通过建立县、乡、村叁级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站、安装农信银自助终端、移动笔翱厂机、增设础罢惭机、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物理网点、银政互派干部等方式,让农村群众"足不出村、零成本、无风险"办理各种业务,享受普惠金融;优先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目前,市直单位在安顺农商行、县区直单位在本县区信用联社(农商行)开户存款达60%以上,农口部门在农信社开户率达100%。
二是创新担保方式,拓宽信贷范围。拓宽评级授信范围,帮助农户算存贷款收支账,动员农户将闲散资金存入农信社或主动申请产业贷款,推动农户各类财政补贴多折合一;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周期性合理调整贷款期限,开发"黔微贷"小微公司专项贷款,通过公司间互保、联保等方式解决小微公司融资难题;创新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贷款难题。今年以来,全市农信系统免费发放信用卡8.93万余张,投放涉农贷款8.91亿元,累计发放小微公司贷款13.97亿元,其中"3个15万"微型公司贷款4366万元,投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2900余万元。
叁是帮扶与让利同步,带动农村信用建设。围绕"农村金融创新示范区、农村金融生态优质区、农村金融发展繁荣区"建设,通过"金融联村发展"行动,实施"百千万信用示范"工程,精准确定100户公司、1000户种养专业大户、10000户特色产业户作为信用示范户重点培育和支持,示范带动营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全市6县区中已有4县区成功创建农村金融信用县区,已创建信用乡镇53个,信用村1334个,信用组7866个,信用农户44.76万户;授信总额达150.43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77.01亿元。
四是法制保障文化引领引导社会诚信。加大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案件的打击力度和胜诉案件的执行力度,同步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诚信安顺"进机关、进公司、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寨的"诚信五进"活动,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开展"金融夜校"活动,针对农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利用晚上时间进村入户开展农村信用工程、防假币、防诈骗等知识培训,提升广大群众诚信意识,构建和谐诚信环境。积极与地方党政加强沟通协调,将机关干部拖欠农信社贷款名单提交县(区)党委、政府和地方人民法院,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大不良贷款清收。今年以来,通过行政清收和诉讼渠道收回不良贷款870多万元。
(贵州省联社安顺审计中心周建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