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杭州农信服务走进百姓心坎 普惠金融落到实处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9-18 作者: 来源: 浏览:3477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苍产蝉辫;随着普惠金融工程的深入推进,杭州农信不断探索服务地方百姓的路径,以多种“流动”方式贴近民生,充分发挥农商行“人缘、地缘、情缘”优势,让金融服务实实在在走进千家万户。

一张名片,两种“身份”。他们当中有一头扎进乡村的“第一书记”、有走进田间地头的金融指导员、也有代言发声的人大代表,他们或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或解决信访“老大难”、或着手推动民生项目建设……


挂职更要“挂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张行长人很好的,经常来村里走动,我们都认识他的。”村民口中的张行长是杭州农信辖内萧山农商银行张旭,自2014年至今挂职于杭州市萧山宁围街道。

 

挂职期间听到客户抱怨当地没有银行取钱、水电费缴纳不便的声音,张旭就将问题反馈至支行,多次与支行实地调研,最终在当地设立自助银行,又升级到标准型丰收驿站。

 

类似的声音还有很多,张旭从来都是认真对待。老年人挂失银行卡不方便,张旭就宣传“绿色通道”,带队上门;公司提出网点办理业务时间冲突,张旭就牵头携带移动终端前往设点,移动办理。

 

几年间,他看到了宁围的变化,更看到了自己的变化。在他看来,这些工作虽然看似小事,甚至繁琐,对客户而言却很重要,能为他们做实事,是职业生涯中最有价值的事情。


驻点更要“驻心”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一支笔、一册笔记本,这是杭州农信辖内余杭农商银行驻点干部张伟军的工作“标配”。在驻点杭州市闲林街道办事处的这段时间里,只要一有空,他便带上笔和本去村里走访

 

部分村持有的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比较粗放,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甚至还出现闲置情况。张伟军开始寻思,是不是能通过行里推出的淘银平台,助推村社资产交易保值增值,“盘活”村集体资产呢?

 

今年3月,了解到闲林街道联荣村有6套集体商业用房租赁合约即将到期,张伟军及时与村委商讨租约方案。

 

为确保不断档,张伟军密切关注商铺的经营动态,安排专人对接,定期上门走访,重点调研周边租赁情况,全面摸排商户承租意向,积极提供“租金贷”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产物。

 

正是基于前期的准备和调研,6套集体产权一天内在网络平台均溢价成交,流程“一气呵成”,最高单个标的溢价率达79%。今年以来,该村已有16套集体产权完成溢价交易,总溢价率达25%,年租金增收36万元。

 

同样在寻思村集体发展的还有杭州农信辖内淳安农商银行的章黎明。

 

摆在这位村“第一书记”面前的一大难题,便是当地村集体经济负债经营。章黎明脱下衬衫、皮鞋,戴上草帽,一头扎进群众中,光是笔记本就记录了两大本。很快,他便有了想法。

 

考虑到当地大多数村民主要收入以种植业为主,但局限于山多地少的环境,章黎明带着村民咨询专家,调查论证后决定,把原来闲置荒废山田改造成耕田,为40户种植家庭成功复垦30亩良田。

 

他还推动村里收储村经济合作社流转10亩农田,建成蔬菜消薄基地,为12名闲置劳动力提供就业。

 

在他看来,驻村不是做做样子,呆几天就回去,而是要驻到实处,真真切切地来解决问题,激起这“一池活水”,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

这些驻村的农信人,不仅仅是一个身份、一群人,更是一种精神。正是他们一串串行走的足迹和一声声嘘寒问暖的问候,拉近了农商行和百姓的距离,让广大老百姓切实享受到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