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安徽农商银行系统持续以“金农·扶贫贷”这一“拳头”产物为抓手,做活产物宣传、推广和应用大文章,建立起“输血+造血”的金融扶贫长效机制
近年来,安徽省联社带领全省农商银行找准致贫“病因”,精准施策,持续以“金农·扶贫贷”这一“拳头”产物为抓手,做活产物宣传、推广和应用大文章,建立起“输血+造血”的金融扶贫机制。截至2020年7月末,安徽农信累计对接贫困户107万户,授信率达70%;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超过400亿元,其中“金农·扶贫贷”为291.97亿元,占全省银行业小额扶贫贷款市场份额的85%以上。
01
制作一张“明白纸” 产物宣传入耳入心
“金农·扶贫贷”是安徽省联社与安徽省扶贫办面向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联合推出的一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产物,具备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基准利率、财政贴息等特点。2017年4月,安徽省联社在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后对“金农·扶贫贷”政策和流程进行了梳理、总结,并统一制作了“明白纸”,为“金农·扶贫贷”的推广和扶贫政策的宣传打造了一个全新载体。
有效整合信息。“明白纸”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将“金农·扶贫贷”是什么、怎么贷、找谁贷、贷多少、如何用、怎么还等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和介绍,让贫困户“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同时,通过信息整合使客户申贷、银行办贷均有了统一的规范和遵循。
政策宣传入户。将“明白纸”张贴到每一个营业网点、每一个金融服务室、每一个贫困村村委会,并结合上门宣传、集中宣讲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和政策,把信息传导到每一户贫困户,确保“人人知晓、个个懂得”。
坚持阳光办贷。在“明白纸”上标明扶贫小额信贷经办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内容,提高贷款透明度,公开监督电话和邮箱,实行阳光办贷,接受客户监督,确保每一笔信贷资金都“管得住、用得准”,防止“贷而不用、贷而他用”的行为。
截至目前,安徽农信累计印发“明白纸”超过100万份,覆盖全省贫困地区,不仅成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还为乡镇基层干部推进扶贫工作提供了帮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02
拟定一幅“路线图” 产物推广有序落地
安徽农信立足自身实际,确立了以“金农·扶贫贷”为主线的工作思路。
科学制定规划。通过全面调研和深入研究,安徽省联社制定了《全省农村商业银行“十叁五”期间金融扶贫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把“金农·扶贫贷”投放作为首要工作,计划到2020年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投放该类贷款不低于150亿元,目前已超额完成此项任务。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理事长为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主任和分管主任为副组长,统筹推进“金农·扶贫贷”投放工作。针对全省31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区),实行领导包片、职能部门包点,开展现场督导指导,力推金融精准扶贫目标和各项措施落地。
压实工作责任。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建立包保“责任制”、分好“责任田”,特别注重与基层扶贫干部、驻村干部的分工协作,形成了上下同心、全局联动的工作局面。坚持“周调度”“月通报”和“片督导”,将扶贫小额信贷纳入农商银行经营目标考核和高管履职评价之中,加大单项考核力度,奖罚并重、严格兑现。
突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各农商银行摸清本地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症结,清除金融精准扶贫的主要障碍,针对性提出支持重点、工作目标和措施,逐片、逐户研究制定个性化金融精准扶贫服务方案。
03
设立一个“服务站” 农户用贷方便快捷
为让贫困户方便快捷地申请使用“金农·扶贫贷”,安徽农信在全省范围内试点设立“金融扶贫服务站”,同时在推进信贷投放过程中持续再造流程,力求实现扶贫信贷办理“程序最优、时间最短、成本最低”。
设立扶贫服务站。2018年5月,安徽农信在省内率先试点设立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在祁门县揭牌。服务站依托“金农信别家”金融服务室而建,集扶贫政策宣传、扶贫信息采集、扶贫贷款联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还可作为贫困户农产物的销售点,为贫困户提供代销、代购农副产物等服务。目前安徽农信已在全省设立5600余家扶贫服务站。
优化流程降门槛。灵活掌握对于“借款人夫妻双方签字确认”的监管政策规定,变“双签”为“单签”,对贫困户夫妻双方有一方因外出务工等原因不在家的,在家的一方先签字即可放款,待另一方回来后再补签字。试点将“金农·扶贫贷”借款人年龄上限由原60周岁放宽至65周岁,超过年龄的也可由家庭成员提供保证或由家庭中其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作为借款主体。
专人专柜优服务。抽调精干力量,实行专人、专柜办理“金农·扶贫贷”专项业务,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服务承诺制度;对于不了解、不清楚政策的贫困户进行全程辅导,为其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可行性分析等服务;对于地处偏远、行动不便的贫困户,采用“拎包银行”等方式上门为其办理业务。
04
探索多种新模式 信贷投放稳步增长
结合本区域和贫困户实际,安徽农信持续创新深化“一自叁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在信贷政策、帮扶模式、产物与服务创新等方面主动开拓创新,持续加大“金农·扶贫贷”投放力度。截至2020年7月末,全系统累计发放合伙、合作、合营“叁合”模式扶贫小额信贷资金43.52亿元,支持贫困户达11.57万户。
推进自我发展。将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脱贫的根本之策,坚持将“金农·扶贫贷”与产业扶贫紧密结合,支持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条件的贫困户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独立开展生产经营,实现增收脱贫。截至2020年7月末,全系统发放产业扶贫贷款51.88亿元,带动2.19万户贫困户增收。
推进合伙发展。帮助有发展意愿和条件的贫困户、一般农户以及能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合伙生产。同时,对扶贫带动力强、效益好的公司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截至目前,通过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万余名,带动了14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推进合作发展。支持贷款贫困户加入或抱团成立特色种养业、手工业等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通过积极参与生产进一步提高生产技能、经营能力和收入水平,大大增强了贫困户的可持续自主发展能力,形成了“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扶贫信贷投放新模式。
推进合营发展。突出“一村一品一业一人”,立足就业、创业、产业“叁业”,特色、绿色、景色“叁色”,工厂、农场、市场“叁场(厂)”,股民、网民、富民“叁民”,积极引导贫困户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合营,保证合作社和贫困户资金安全、收益稳定。
推动整村授信。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创建工作,全省16个县(区)农商银行全面参与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通过“边采集、边授信、边用信”方式为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农户发放“先锋贷”“诚信贷”“兴农贷”等无抵押信贷产物。截至2020年6月末,全省农商银行系统评定信用村159个,累计授信44.9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