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做靠谱的银行!请看互助农商银行扶贫“叁重奏”

编辑: 发布时间:2020-11-02 作者: 来源: 浏览:3667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互助农商银行通过建体系、扶产业,为全县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2018年年底,互助土族自治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共有19个乡镇、294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118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2578户,贫困人口43404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贫困问题突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自全省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启动以来,互助农商银行夯实工作基础、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举措,为互助县全面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截至2020年6月末,互助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9亿元,覆盖互助县67.7%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8517户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2018年年底,互助土族自治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分级定调,奏响扶贫“主旋律”


瞄准贫困人口,开展信用评定工作。为更精准地支持贫困户,互助农商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在各基层党组织(村委)挂职副行长的通力协助下,进村入户对辖内贫困户全面开展信用评定工作,完成了12578户贫困户的资料收集、档案完善、信用评级工作,进一步摸清了贫困户底数,精准对接其信贷需求。

 

制订详细扶贫规划,确保金融扶贫政策落地。建立一把手责任制,对涉及精准扶贫的各项业务和工作由一把手亲自安排部署;普惠金融部专设精准扶贫岗,统筹协调、组织推进全行扶贫工作;制订金融扶贫实施方案、管理办法、业务流程等制度,明确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支持重点、工作举措、考核标准等,确保各项方针政策在全辖精准落实。

 

青海省丹麻镇锦州村贫困户补海文家中共有5口人,家庭人均年收入仅有3500元。2016年年初,互助农商银行丹麻支行工作人员到锦州村宣传金融扶贫相关政策及扶贫小额信贷,补海文向丹麻支行客户经理说起自己想要通过发展养殖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意愿,客户经理在查询了补海文的征信记录、了解相关情况后为他发放了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补海文拿着到手的贷款买了牛羊、种猪,开始搞养殖。由于头脑灵活、肯吃苦,经过几年的努力,补海文的养殖场已初具规模,年均纯收入4万词5万元,一家人成功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顺畅。

 

“专字”当头,弹好扶贫“合奏曲”


建立“七专体系”稳步推进精准扶贫。为推动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互助农商银行通过实施“七专体系”,即设立专门岗位、单列专项规模、开发专门产物、开展专项培训、提供专优利率、强化专项治理、聚焦专项扶贫等一系列措施,在深挖贫困村资源和产业优势上转思路、明路径,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

 

有效发挥扶贫小额信贷“贷”动作用。互助农商银行以118个贫困村、3个深度贫困乡镇为主阵地,对“叁有一无”贫困户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按照“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政策要求,精准对接贫困户资金需求,实现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同时,充分发挥“双基联动”挂职副行长“人熟、情况熟、威信高”的优势,由其负责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发放和资金需求对接工作,并建立“叁有一无”贫困户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满足贫困户资金需求。

 

让产业成为推动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互助农商银行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宜商则商”的思路,因地制宜支持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互助土族自治县松多乡马营村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为让马营村早日摆脱贫困,马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积极探索和发掘该村优势产业和项目。通过深入调研发现,马营村的水资源和野生蒜、石葱花草场资源丰富,具备发展绿色养殖的独特优势。对此,互助农商银行五十支行积极对接马营村的养殖大户和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引导养殖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村民靠养殖脱贫致富。截至目前,互助农商银行累计向马营村发放产业贷款468.6万元,共支持马营村12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不断“进阶”,唱响扶贫“最强音”


全面落实“六进”机制。互助农商银行严格按照“四个不摘”原则,全面落实“六进”机制,即进一步坚持信贷政策、进一步扩大扶持对象、进一步延长还款期限、进一步满足信贷需求、进一步做好风险防控、进一步健全完善后扶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增贫,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用活用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互助农商银行严格贯彻落实银保监会等四部门《对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在脱贫攻坚期内签订的扶贫小额信贷合同(含续贷、展期合同),在合同期内各项政策保持不变。进一步扩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对象,将返贫监测对象中具备产业发展条件和有劳动能力的边缘人口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延长受疫情影响还款困难的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全面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以乡镇为单位,实行名单制管理,充分发挥“双基联动”工作机制的优势,做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贫困户信用评级、贷款申请评估等工作,对符合扶贫小额信贷及续贷、展期条件的,确保应贷尽贷、应展尽展、应续尽续。

 

帮助贫困人口“增智”。互助农商银行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网点覆盖广及“双基联动”信贷工作室的优势,大力宣传精准扶贫惠民政策、扶贫小额信贷及信用修复重建工程,帮助贫困户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贫困户知政策、懂政策、用好政策。

 

青海省互助县五十镇是土族聚集乡镇,是互助县3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贫困户吕官布达吉一家原先住在五十镇沙沟山,由于沙沟山地处偏远,自然环境恶劣,吕官布达吉一家的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国家“五个一批”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吕官布达吉一家搬迁至五十镇班彦新村。虽然交通便利、居住条件好了,但因为搬迁没有了收入来源。正一筹莫展之际,吕官布达吉看到在村委挂职的互助农商银行副行长吕志伟在村内微信群中介绍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及扶贫小额信贷的信息,在吕志伟的积极动员下,吕官布达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五十支行,凭借良好的信用记录当天就申请到了3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吕官布达吉充分整合现有资金、资源优势,在沙沟山种植起了燕麦和马铃薯,不仅解决了牛羊的饲料问题,也通过销售马铃薯得到了额外收入,成功脱贫摘帽。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互助农商银行五十支行于2017年又为其发放了10万元“惠农贷”,吕官布达吉用这笔钱修建了一处近200平米的储藏室,还办起了农家乐。2019年,依据其良好的信用记录及资产状况,五十支行将吕官布达吉的贷款额度增至30万元,吕官布达吉用申请到的信贷资金在沙沟山修建了一处标准化的养殖场。随着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资金需求也进一步增大,2020年5月,吕官布达吉又向五十支行申请了50万元的“能人产业贷”,用于购买牛羊和饲料。随着牛羊肉价格一路上涨,吕官布达吉年的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搭上“精准扶贫”快车的吕官布达吉一家从原来的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迈向小康的致富户,真正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梦想。

 

为欠贷欠息贫困户畅通“致富路”。互助农商银行严格落实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青海省联社对于开展贫困户信用修复重建专项行动相关部署,深入分析贫困户贷款形成逾期的主客观原因,大力宣传信用修复重建机制,动员贫困户积极还贷,对还清逾期贷款、不良贷款后仍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采取“谅解+救济”的措施,继续给予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按照实际需求重新发放贷款,确保信用修复可持续、良性运转。截至目前,互助农商银行累计评定贫困信用户12531户,信用评定率达99.6%(除欠贷欠息户),对全县194户欠贷欠息贫困户开展信用修复工作,累计修复欠贷欠息贫困户147户,并引导31户贫困户在偿还陈旧贷款后重新获得扶贫小额信贷42万元。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