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奋力书写齐鲁大地上的农信答卷——山东农信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编辑: 发布时间:2022-11-04 作者: 来源: 浏览:447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国近百万农信人掀起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苍产蝉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年淬火锻造,十年百炼成钢。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也是山东农商银行系统聚心聚力、砥砺奋进的十年。


“从支持乡村振兴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再到助力经略海洋、推进绿色发展,不同战线上,全省农商银行加压奋进,努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近日,山东省联社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王继东总结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十年成绩时这样表示。据记者了解,截至2022年9月末,山东农商银行系统资产总额达到32594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22384.17亿元,增幅219.24%;各项存款余额26227.8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18225.7亿元,增幅227.76%;各项贷款余额17599.2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11776.2亿元,增幅202.24%。2018年以来,累计纯新增贷款3.24万亿元,不良率仅为0.29%。


这份傲人成绩单很好地诠释了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


党建引领

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听党话、跟党走,一直是根植于山东农商银行系统血脉灵魂的红色基因。“山东辖内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在全国农信系统一直走在前列,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王继东认为,正是这十年来,山东省农商银行系统始终坚持党对农商银行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才进一步筑牢了全系统的“根”和“魂”,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山东农商银行系统不断健全党的领导体制,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2018年10月,全系统党的组织关系(青岛农商银行除外)实现垂直管理,同年12月,全省农商银行系统第一次党代会顺利召开。全面落实“党建入章”,全省110家农商银行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章程,列明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基础保障等重要事项,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农商银行党委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叁张清单”等相关制度要求,推动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


正是这一系列制度体系的落地扎根,使得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党建工作卓有成效。目前,全系统有党支部4053个、党员4.08万人,选树过硬党支部示范点220家、示范品牌支部30家,各级党组织与3.1万家合作单位、客户开展党建共建项目5.4万个,党组织、党员“双报到”工作联系点2403个。


始终扎根“叁农”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阔步前行


“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这片热土寄予了殷切期望。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山东农商银行系统6万多名干部员工始终保持支农支小的战略定力,坚守服务“叁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坚持服务“‘叁农’、个体工商户、小微公司、城镇居民”的市场定位,创新信贷产物,优化服务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近年来,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全面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创新推广乡村振兴五大系列60余款信贷产物,有效满足各类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创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样板村”,优先配置金融资源。截至9月末,共打造省、市、县叁级样板村5482个,为样板村提供授信48.2万户、566.9亿元。开展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目前已有52家农商银行参与试点。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累计发放贷款20.9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5.85%;继续加大对带动致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累计发放贷款117.5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60.72%。


同时,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始终坚持服务跟着农民走,农民到哪里,金融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为更好服务个体工商户,山东省联社建立健全“个体工商户”营销清单,分层分类差异化营销,支持个体工商户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深入各类小微公司聚集区,依托对接主管部门、商会商圈关键人和园区管理方等方式,建立健全“小微公司”营销清单,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先进制造业等资金支持。截至9月末,全省农商银行小微公司贷款8349.3亿元,民营公司贷款余额9459.6亿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1644.4亿元。


为更好地服务新市民,助力他们“落地生根”。山东省联社创新推出“新市民创业贷”“新市民信用贷”“新市民安居贷”“新市民教育贷”等信贷产物,不断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坚持生态优先

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现在已经变成生态旅游区了。”山东省黄叁角农高区技术创新中心李春华感慨道,“不毛之地”蝶变为生态绿洲,这背后有农商银行的一份力量。


“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应履行的责任和使命。”东营农商银行负责人告诉记者,东营农商银行多年来积极投身黄河口生态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开展合作,吸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等379家商户入驻山东农信“智别购”商城,累计向农高区内公司投放信贷资金7100万元,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叁农”小微公司发展。


这只是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为加大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力度,山东省联社制定出台《对于深入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自觉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发展、服务民生需求,唱响新时代农商银行“黄河大合唱”。截至9月末,沿黄21家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019.5亿元,较年初增加224.2亿元。


同时,山东省联社多措并举,与东营市人民政府、黄叁角国家农高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为黄河叁角洲湿地修复、生态补水、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盐碱农业技术创新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助力黄河口国家公园和东营湿地城市建设。持续加大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项目对接服务,增加农民住房等民生类贷款投放,推动黄河流域村落人居环境改善,沿黄农商银行累计向黄河滩区迁建发放贷款1.93万户、28.4亿元,助力黄河沿岸居民安居乐业。坚持普惠理念,在黄河滩区建设社区银行、普惠金融宣传站等,把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


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美丽山东建设


“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为助力美丽山东建设,近年来,山东农商银行系统认真践行“两山”理念,省联社出台《对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导全省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叁农”和实体经济的经营宗旨,以支持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以五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五大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作为信贷投放着力点,持续推动“金融活水”流向“绿水青山”。截至目前,全省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08.95亿元。


在《对于深入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的推动下,山东各地农商银行多种创新产物遍地开花、不断涌出。垦利农商银行创新担保方式,发放全省第一笔“垃圾处理收费权”质押贷款,为垃圾处理提供金融支持;荣成农商银行在全国首创以海洋牧场每年产生减碳量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的“海洋碳汇贷”;兖州农商银行以碳排放权配额为质押,成功办理全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


持续深化改革

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深化改革勇奋楫,乘风破浪开新局。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在践行初心使命,扛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旗的同时,不断深化改革,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多年来,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全辖银行化改革,一体推进省联社、派出机构和农商银行叁级改革。完善党委会、社员大会、理事会和高管层议事决策执行机制,建立履职正负面清单。调整规范内部组织架构,突出业务条线、风险合规和审计叁道防线建设。完善全员绩效考核机制,规范督查督办机制,实行首问负责制。加强科技、政策、党建、巡察和纪检监察部门力量,推动全面、科学、精准履职。13家办事处改制为审计中心,转变职责定位,突出“审计监督、协调服务、风险化解、信访安全维稳、党的建设”五项职能,规范有效履职。各家农商银行以“强化市场定位,提高‘四自’能力,激发干部员工活力”为导向,重点推动人事、用工、薪酬“叁项机制”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改革之力催生澎湃动能。2016年9月,山东辖内110家农商银行全部挂牌运营,山东成为全国第4个全面完成银行化改革的省份。2019年3月,青岛农商银行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的农商银行。


强化数字赋能

信息科技实现跨越发展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新蓝图。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金融数字化。近年来,金融业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农信系统未来发展的核心变量。在此背景下,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充分发挥“小法人、大平台”的体制优势,依托省联社平台,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推进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升级,信息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升,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推进核心银行系统转型升级工程建设,2018年10月顺利上线,核心业务平台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全面提高,日交易处理能力达到7000万笔,实现了核心业务系统技术、业务、风控的转型升级,为农商银行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科技支撑,围绕夯实“业务、风险合规和内部审计叁道防线”,完善农商银行法人治理,先后开发上线了信贷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审计监督、公司治理运行监测等信息系统70余个,数字化转型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建设统一特色业务云平台和互联网业务接入云平台,为全系统拓展特色业务、丰富支农惠农手段提供了有力保障。创新推出“信别贷”“信别快贷”等线上办贷模式,客户全流程线上自助办贷服务,实现了“秒批秒贷、零人工干预”。


立足服务城乡居民、社区、周边商户,推进金融服务移动化、智慧化和场景化,重点打造手机银行4种版本,配套新增18项功能、优化80项功能,客户体验更加简约、便捷。


齐鲁大地上,炊烟袅袅,万家灯火。山东农商银行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以服务“叁农”和实体经济为己任,大力传承弘扬“大挎包精神”,坚守“服务‘叁农’、个体工商户、小微公司、城镇居民家庭”的市场定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