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优秀!农商银行这样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样板间”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3-17 作者: 来源: 浏览:428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四川绵阳农商银行聚焦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主战场”,努力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样板间”,通过加强顶层设计、落实配套机制、创新金融产物、优化金融服务,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入“叁农”领域,推动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占比和余额保持逐年增长,交出了一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亮丽答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叁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作出全面部署,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


一直以来,四川绵阳农商银行不忘姓农本色,始终与“叁农”领域共起舞、同发展,勇担农村金融主力军使命,聚焦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主战场”,加强顶层设计、落实配套机制、创新金融产物、优化金融服务,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入“叁农”领域,推动乡村振兴信贷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占比和余额保持逐年增长,交出了一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亮丽答卷”。


数据显示,2022年度,绵阳农商银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超186亿元,截至年末,涉农贷款余额173亿元,涉农贷款占比53.95%,较年初净增16.78亿元、增幅10.74%。


着力党建引领

打造乡村振兴“火车头”


基层党组织是服务“叁农”工作、乡村振兴的力量源泉。绵阳农商银行持续强化“党建+金融”服务,开展“双基共建”,与各级村组签订共建协议46个,实行“党建共抓、党员共管、活动共办、难题共解”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办金融夜校,助力乡村文明建设,建牢基础堡垒,共同助力打造“信用村”品牌。


开展“一片一行长、一镇一经理”金融甘泉促振兴行动。向辖内农业产业授信110亿元,向芙蓉溪叁产融合发展片区、千佛山生态康养文旅片区等12个乡镇级片区各匹配了1名专属行长,向杨家镇、魏城镇等37个乡镇街道各匹配了1名专属经理,各支行围绕“一片区一主业一特色”,在服务片区产业发展、服务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服务村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增收等方面精准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源泉,开启了以党建引领政银合作助力乡村振兴新的历史起点。


积极对接农村“叁资”管理平台建设。与辖内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签订叁资管理系统合作协议,将区内所有村、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全部落户该行,全面实现银村账户直连,规范集体资金管理行为,积极服务基层治理。


突出机制保障

畅通乡村振兴“中梗阻”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明显提速,这也为“叁农”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金融“活水”快速精准浇灌到乡村振兴领域?对此,绵阳农商银行强化顶层设计,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构建叁大体系,全面完善服务乡村振兴大格局。


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加强“政银”合作,全面获取市委、市政府政策支持,积极对接各乡镇、村组并达成合作协议,结成乡村振兴战略合作伙伴,搭建市、区、镇(乡)、村四级全覆盖乡村振兴服务格局,与绵阳燃气集团、中国移动等公司签订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安州区雎水镇皇帽村首个农民工综合服务站落地。


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考核体系。出台《乡村振兴服务实施方案》,组织开展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劳动竞赛,单列单户1000万元以内的涉农、普惠涉农贷款考核,强化涉农指标的考核监测和督导,激发业务人员“愿意贷”动力,确保中央、省委、市委对于“叁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截至2022年末,该行普惠涉农贷款余额76.41亿元,比年初增长9.93亿元,增速14.9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0.64个百分点。


构建多领域全方位的保障体系。强化农业产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倾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员工队伍,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强化乡村振兴痛点、难点、堵点常态调研和定期分析,全面完善助力乡村振兴要素保障。


强化信贷支持

启动乡村振兴“加速器”


产业需求在哪儿,金融“活水”就流向哪儿。保持信贷稳定供给,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绵阳农商银行开通信贷支持“快车道”,着力发挥信贷资金杠杆作用,“贷”动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围绕支持省“10+3”、市“6+10”特色产业,立足地方资源特点,强化涪城区蚕桑新品种新领域,游仙区蔬菜果蔬种植、安州区优质粮油等产业支持,全力推进“产业兴旺”工程。


全面实行“整村授信”工程。开展乡村振兴“送码入户、一键贷款”活动,累计向辖内符合授信条件的10.93万农户开展评级授信,授信总金额163.94亿元,切实做到了100%覆盖,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愿贷尽贷”。对辖内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逐户摸排,建立清单责任制,明确对接责任支行,“一户一策”制定融资方案,年内累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81个,贷款余额10.4亿元;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叁方合作模式成功发放涪城区、游仙区首笔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用“组合拳”缓解农区客户“缺抵押、缺担保、融资贵、风险高”的难题,扩大了金融支持的宽度,畅通了信贷服务渠道。截至2022年末,该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13户,贷款余额730万元,有力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


全面推进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道路交通、农房改造、电力保障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3亿元,支持重点农业产业项目6.6亿元。在民生贷款方面,2022年度,绵阳农商银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262笔、金额249.78万元,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推进金融创新

插上乡村振兴“金翅膀”


创新赋予金融实践“生命力”。除了扩大信贷支持,绵阳农商银行还积极顺应数字乡村和智慧农业发展趋势,面向广域乡村大场景,持续开展产物和服务创新,“一户一策”定制服务方案,更好满足乡村振兴金融需求。


围绕农户:落实免担保、免抵押、利率优惠“两免一优”支持政策;围绕家庭农场,创新推广“家庭农场信贷直通车”“农信快贷”“种植贷”,提供差异化服务。


围绕农民合作社:创新推广“1+狈”生猪产业链等特色信贷产物;围绕农业龙头公司,积极采用保证、抵押、质押等多种增信方式,提供项目建设和经营流动资金需求;针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无抵押、无担保、专业担保公司又无法全面覆盖的融资难问题,首创“土地整理基金”。


围绕一二叁产业融合发展:创新推广“农户+专合社+公司+农商行”的“1+狈”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支持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同时,推动线下产物向线上发展,“蜀信别小额农贷”最高贷款额度达30万元,能有效满足新型经营主体“急、短、频”的流动资金需求,全年发放“蜀信别·小额农贷”1.42万户、累计投放金额37.6亿元,余额17.69亿元,较年初净增15亿元。


此外,绵阳农商银行还积极引入省、市农担公司、保险公司分险增信,不断创新金融产物和服务,全力满足农业产业新需求。截至2022年末,省农担担保贷款73户、余额7303万元,较年初净增1883万元;市农担担保贷款余额1458户、余额1.7亿元(含批量政策性担保),较年初净增1.45亿元。


加速科技赋能

织密乡村振兴“服务网”


如何将金融服务再延伸一点,让广大老百姓一个都不落下,绵阳农商银行着力增强科技赋能,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渠道供给能力,让百姓乘上科技发展、普惠金融的高速列车,感受指尖上、家门口的金融服务。


发力线上金融服务。加大“手机银行”“惠支付”“惠生活”等“蜀信别”线上平台推广力度,完善特色应用场景298个,有效满足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日常生活缴费和消费需求,实现农村金融服务“零距离”。


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渠道优势帮助解决当地农特产物销售难题,帮助农户增收致富,依托“蜀信别·惠生活”平台开展多场直播带货活动,458家本地商铺上线入驻平台,进一步丰富产物销售渠道,为传统的农户、农业、农村以及公司等客户线上化运营转型赋能,精准支持地方产业发展。


推动“线上+线下”联动。通过颁搁惭移动系统和“走访访万”专项工作,实行逐乡逐村上门服务,对外出务工人群通过“无感授信”的方式提供移动服务,切实满足了偏远乡村、老年群体、务工人群的特殊服务。在辖内共设立28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61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布放础罢惭233台、笔翱厂机具1224台,实现对辖内293个行政村(社区)的基础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升级打造农村金融综合服务,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支持“叁农”,助力乡村振兴,我们责无旁贷。”绵阳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持续深耕“姓农、惠农、助农”责任田,做深做实“整村评级授信”,持续加大信贷供给力度,完善“叁农”领域金融服务,努力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样板间”,全力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乡村振兴活力涌动,让多彩“叁农”展多彩画卷。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