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广东农信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不断推动金融服务下沉,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创新信贷产物、支持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积极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截至2023年9月末,广东全省81家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6379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6.97%,为“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一、加强政银企合作,合力推动“和美乡村”建设
广东农信在产业项目、农房改造、乡村环境治理积极与地方政府部门深化合作,以多样化的贷款模式持续为农村注入信贷资金。一是创新风险补偿金机制。广东农信在河源紫金县,针对乡村农业项目缺少有效担保物的特点,与紫金县农业农村局签订风险补偿金合作协议,创新推出政银合作分险产物,为农业项目授信、增信提供有效的风险补偿,有效提升农业产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截至9月末,累计投放风险补偿金担保贷款6025万元。二是签订农房贷款贴息协议。广东农信在肇庆广宁县,与农业农村局签署《农房贷款贴息框架协议》,为有乡村风貌提升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或中标乡村风貌提升项目的承建公司、村集体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提供相对应的贷款服务,由当地财政部门发放贷款贴息。截至9月末,累计发放贴息贷款338万元,帮助26户农户完成农房改造。叁是充分利用政府平台资源。广东农信在韶关乐昌市,积极指导协助广东某环境基础建设有限公司在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发起融资申请,以政府采购项目应收账款为质押,成功发放信贷资金550万元用于环境治理、农村卫生长效保洁项目,有效推动了乐昌市195个行政村的生态环境建设,为“和美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新金融产物,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广东农信不断创新推出信贷产物,丰富金融支持和美乡村建设产物体系,满足在不同领域的信贷资金需求。一是助力乡村风貌提升。在河源龙川县,结合当地农村房屋的实际情况推出贷款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可实现随借随还的“乡村风貌贷”,满足该地区农户在农房改造、农房装修、宅基地重建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提升农村风貌建设。截至9月末,已累计发放“乡村风貌贷”194万元。二是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在清远阳山县,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村委会“牵线”、银行“搭台”、农户“唱戏”的“银行+村委会+农户”合作的信贷服务,结合当地的产业实际,推出可线上或线下办理的“柚子贷”,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5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到5年。截至9月末,为当地种植柚子的农户累计发放约625万元,有效解决当地农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面临的资金难题。叁是助力海洋产业发展。在阳江阳西县,积极探索“政府+金融+海洋”“银行+龙头公司”等海洋合作新模式,立足当地特色,创新涉海信贷金融产物供给,不断更新“海洋牧场贷”系列产物,大力满足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的多元化需求,精准滴灌各镇的“海洋牧场”产业。截至9月末,已发放海洋系列贷款约2.8亿元,有力帮助渔民解决了在发展渔业方面的难题。
叁、助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全面乡村振兴新产业
广东农信根据农村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积极助力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一是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在清远阳山县,依托秤架瑶族乡丰富的林业资源和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不断加大对灵芝、茶叶、紫苏、南药等特色农业产业支持。截至9月末,累计为林下经济特色农业产业授信113户,提供信贷支持776万元。二是支持养殖产业发展。在肇庆封开县,积极支持经营杏花鸡产业的龙头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联农带农辐射周边养殖户,有效促进“杏花鸡”养殖产业的发展。如,为某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发放贷款1220万元,帮助该公司增加效益的同时,带动了397户养殖户,户均增收3.5万元,人均增收7950元。叁是支持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在韶关仁化县,依托丹霞山旅游风景区,推出产物“民宿贷”,支持农户对民宿升级改造,为游客提供更舒适的入住环境。截至9月末,共发放“民宿贷”10户,金额达2243万元。
四、支持乡村文化振兴,营造良好的现代乡村文化氛围
广东农信聚焦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丰富和美乡村建设的内涵,以金融力量持续推动乡村精神文明振兴。一是积极赞助各项乡村赛事。在龙川地区,赞助龙川县和美乡村“龙川农商银行杯”男子篮球联赛(村叠础),吸引了24支乡镇代表队参赛,运动员375人,观众人数约6万多人次,有力带动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二是送金融知识进乡村校园。在梅州五华县,结合当地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金融知识需求,以开展“金融课堂”的形式,向中小学生讲解反假货币、反洗钱、非法集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相关知识,有力提升了农村中小学生在金融知识方面的水平。截至9月末,已开展20余次授课活动。叁是促进乡村文旅的融合。在江门开平市,与辖内的强亚村委开展党建共建,推出乡村振兴卡,设计开发“自力游”乡村振兴微信小程序,涵盖景点介绍、民宿、美食、休闲娱乐、文创产物于一体,打造吃、住、玩、游、购一站式的碉楼文化旅游生态链,累计吸引了超5000个游客浏览使用小程序,不断完善乡村旅游线上服务平台建设,丰富游客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