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广东农信积极践行金融的政治性、人民性、社会性,把服务好、支持好“百千万工程”作为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着力在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持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深耕农村金融责任田。截至4月末,广东农信支持“百千万工程”贷款余额5259亿元、比年初增长13.9%,有力支持“百千万工程”的顺利推进。
一、优化普惠金融生态,让普惠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
一是深化支农成效。创设“海洋牧场贷”系列33个信贷产物,发放渔业贷款221亿元。发放“菜篮子”等重要农产物领域贷款201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19亿元,生猪产业贷款146亿元。二是加大支小投入。用好农户小额贷款、创业担保贷款、妇女创业贴息贷款等政策,发放“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就业工程贷款55亿元。叁是落实减费让利措施。2023年以来主动下调42万笔农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压降农户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个百分点,为20万家公司和农户减费让利超过15亿元。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14亿元,服务脱贫人口4.57万户,投放规模及户数均占全省近六成。
二、优化数字金融生态,让数字赋能农村金融“加速度”
一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693家营业网点、4933个“悦农e站”、4256个助农取款点、4.8万台POS 机具,保障大集中清算支付系统安全运营,形成了“四横八纵”普惠金融科技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产物服务。创新开发“悦农e贷”“悦农小微贷”“税易贷”等数字化融资产物,设计搭建“三农易”“小微易”等移动办贷平台,户户通App等数字化服务平台为超2000万名线上用户提供了普惠金融服务,为超100万名客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融资服务,贷款规模近600亿元。三是深入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整合云闪付、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积极打造“悦农e付”渗透民生各领域,参与全省“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开展“智慧+”医疗、教育、政务等便民项目,有效推动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多场景运用。截至2024年4月末,在全省打造了157个移动支付示范镇。
叁、优化乡村信用生态,让无形信用成为有价资产
一是补齐农村金融信息短板。实施“农村金融户户通”工程, 派驻2.78万名金融乡村特派员进入1.63万个行政村(居),开展大规模、广覆盖的信用建档行动,搭建拥有4800万户信用档案的农村信用信息数据平台,形成“村村通政务+户户通金融”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格局。二是探索创新“整村授信”模式。综合运用“普调+尽调”授信模式实行批量授信、与地方行业协会联动实现“产业评价”授信、依托人民银行“农融通”平台探索“信用联盟”授信、把村民积分评价结果引入授信模型、对接“三资平台”基础数据改善提升“整村授信”评价模式等方式,深化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4月末,广东农信辖内64家农商行累计信息建档3761万户,对11246个行政村实行“整村授信”,授信金额4949亿元,用信余额1124亿元,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工作质效切实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