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云南省遭遇百年一遇的旱情以来,云南省联社党委按省委、省政府对抗旱救灾工作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抗旱救灾金融服务工作,有效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迅速作出安排部署,及时加大信贷投入,行动快、措施硬、落实有力、效果好。目前,已发放抗旱救灾资金88.4亿元, 为全省受灾群众抗旱保苗、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提供了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为抗旱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抗旱救灾资金投放量大、投放及时到位。全省农村信用社根据当地旱情和信贷需求,提高审批效率,及时发放救灾贷款,加大对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的资金投入。自去年10月旱情发生至今年3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已累计向83.2万户农户发放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贷款88.4亿元,支持灾区购买水泵143928台(套)、挖水窖89246口、打机钻井26889口、挖引水渠443.53万米、购置运水车辆22863辆,并购买了大批塑管、化肥、地膜、籽种、油料等抗旱救灾物资。
二是开辟"绿色通道",为抗旱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全省农村信用社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及时解决农民和公司因灾造成的贷款问题。各地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及时深入基层,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联系,一面调查了解抗旱资金需求情况,一面对因受灾造成的到期贷款给予办理展期手续,对到期贷款利息缓收、不催收;开辟救灾贷款和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对新增贷款给予简化手续、降低贷款利率等优惠政策。截止3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办理受灾农户展期贷款32165户,金额60988.6万元,缓收利息42847户,缓收金额7885.1万元,为全省抗旱救灾和春耕生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抗旱救灾金融服务成效好。旱情发生以来,在全省各地农村信用社积极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持下,许多农户保住了收成,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这样的事例在全省农村广泛传播着:
如:陆良县三岔河乡周东村委会3组共有1260户村民,有土地3000亩,小春主要以种植土豆和蔬菜为主。现在,全村有960户农民在农村信用社贷款,金额是1120万元,其中,旱情发生以来追加的用于抗旱救灾的资金350万元。主要用来购买水泵460台、改造电站4个、打水井100多口。这些资金就象"及时雨",解决了全村的人畜饮水和小春生产困难,为全村减少了1350万元的经济损失,保住了全村农户的劳动成果,实现了大旱之年不减产的好收成。
再如:宾川县乔甸信用社辖区农户张萧种植葡萄20亩,随着旱情的加剧,葡萄苗面临着干枯的危险。信用社及时贷款1万元给张萧购买抽水机一台、抽水管100米和架设抽水电线。不仅张萧的葡萄园得到了及时灌溉免受损失,还使周边20多户农户的50多亩葡萄园受益。
四、爱心捐款七百余万元战旱魔。全省农村信用社还克服自身所受到的贷款损失的困难,积极向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截止3月末,全省各地农村信用社单位和干部员工爱心捐款累计达712.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