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修了路,架了桥,清清河水到我家;办工厂,住新房,乡村不比城里差。"这是安徽广德县山区东亭乡高峰村老百姓编的顺口溜。
广德县新杭镇和东亭乡高峰村,作为省信用联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帮扶点,三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今年9月末,新杭镇规模公司达46家,工业产值达41.2亿元,该镇的财政收入2.62亿元,人均收入达6482元,高峰村的人均收入更是达到7250元。新杭镇连续三年获得县、市新农村建设一等奖;高峰村先后荣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市级"十强村"、"文明村"称号。村民们自己也感慨:这几年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而这一切变化也有农金人三年多时间帮扶的一份功劳。
2006年8月30日,对于新杭镇和高峰村的广大农民来说,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这一天,省联社理事长张良庆一行来到这里走访乡镇,调查村情,谋划扶持新农村建设思路。从此拉开信用联社帮扶"千村百镇"的序幕。三年来,省信用联社班子成员先后五次深入帮扶点调研、慰问。他们的足迹踏遍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每到一处他们与村镇干部和村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当地农民生产经营及个私公司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及时掌握帮扶的第一手资料,为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村镇干部见到他们就像见到了亲人,省城"亲人"下乡还送来了"三宝"。
一送政策。帮扶的初期,在对新农村建设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良庆理事长指出:"省联社帮扶的重点,应放在信贷支持村镇生产发展上,只有生产发展了,老百姓口袋里有了钱,才能改善生活。 "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中小公司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瓶颈。公司的兴衰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快慢。省联社领导及时作出指示"要及时了解中小公司贷款需求,主动开展对中小公司的贷款营销,改进服务手段与方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送"财神"。新杭镇书记蔡明友告诉笔者,广德农合行就是省信用联社给我们送来的一个"大财神",三年来,该行以支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己任,认真履行省联社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走高效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优化贷前贷后服务,走出一条公司、农户和银行的"三赢"之路。
三送温暖。三年来,省联社为帮助示范点解决建桥修路、改水改厕等实际困难,共捐献建设资金50万元,以实际行动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当笔者走在由省联社出资帮助修建的公路上时,高峰村主任王明江就感慨万千,"以前没有这条路时,遇上阴雨天,村民出行都很困难,如今好了,有了这条路,大卡车就可以直接开到山上运毛竹,村民们都亲切地称这路为'致富路'"。
"农合行服务就是好,办理贷款又快又方便。 "村民李立杰2005年开始从事竹产物加工业,前几天,购毛竹缺少资金,农合行及时帮他办理5万元贷款,解决了他的的燃眉之急,谈起农合行的信贷服务,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品牌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是市场,是竞争力,也是效益。广德农合行与当地政府、村民三方携手,坚持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之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扶持龙头公司的成长壮大,推动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做大、做活、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新杭镇毗邻苏、浙两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最适宜招商引资和发展中小公司。支持该镇中小公司发展,成为农合行工作的重点。三年来,农合行共投入信贷资金2.5亿元,围绕水泥建材、精细化工、钢材特钢三大特色产业做文章,形成了以三狮为主的水泥基地,新昌金属为主的特种钢材基地,以青龙钙业为龙头的精细化工基地。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加工、化工、电器为主导的工业格局。
广德县是全国十大竹子乡之一,高峰村也是名符其实的竹子之村,这个村几乎家家从事竹器加工业,前几年主要是以一家一户松散型的粗加工为主。针对这种情况,农合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支持对竹产物深加工的龙头公司上,帮助其提高竹产物的技术含量,形成自主品牌,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物优势。三年共投入资金2100万元,重点支持了明德竹业、明杰竹业、志云笋业等12家龙头公司。在这些龙头公司的带动下,高峰村竹产业逐步发展成"公司+农户"的集约化、规模化、公司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了一条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明德竹业的老总王明德告诉笔者:"我于80年代末从家庭竹木加工小作坊做起,现年销售收入达到1100万元,走到今天,每一步都离不开农合行的支持。前阵子刚接了一笔600多万元的外贸订单,农合行及时为我办理了390万元贷款,如果说新农村建设靠龙头公司,你们就是龙头公司的恩人。"农合行对高峰村农户发放贷款2040万元,支持农户402户,占该村农户的50%。
上一篇:秧田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