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绝不让最后一根稻草压死骆驼——和县农合行创新“仓单质押贷款”产物服务客户记实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8-29 作者: 来源: 浏览:456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一提到和县农合行的"仓单质押贷款",和县大江粮油棉董事长陆先民就立刻竖起大拇指,说,这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在我们最窘迫的时候拉了我们一把,想起来真是感慨万千。

    2010年盛夏,正值棉花上市季节,位于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江北集中区起步区内沈巷镇的和县大江粮油棉因为在前期投入巨资引进了一条日本最先进的锯齿轧花机、液压棉花打包机、籽棉清理机、皮棉清理机(刺辊式)、皮辊轧花机(滚刀式)、锯齿剥绒机的生产线,自有资金也陷入枯竭。资金短缺,就无法敞开收购棉花,当初购买这条生产线的本意也就无法体现,眼看着全厂开工率不足三成,花重金买来的一流机器静静的落满灰尘,陆董事长真是欲哭无泪。他回忆说,那段时间内公司包括他在内的负责人集体出动,整天马不停蹄的四处找钱,而结果却是很不乐观。

    睁睁地看着大好机会溜走却无能为力对每个人都是痛苦的,陆董事长说在最艰难的时候他都想放弃哦了,但是公司家的本性让他一直苦苦坚持着。正在这个节骨眼上恰逢和县农合行"家家到"活动主动上门需求合作,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陆董事长把情况简单地向上门的客户经理做了介绍。事情过去以后,他也压根没放在心上,因为在此之前他联系了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对方都因风险难以控制,盈利模式不清晰,产物周期性明显等理由拒绝放贷。他对银行融资这一块基本已经不抱希望了。

    "做公司,最困难的就是资金周转,最最困难的就是在最需要钱的时候无法融资,这往往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前期巨大的产能投入,资金支出付之东流,造成巨大的资源和财富浪费,很多公司就往往就在离成功半步之遥时倒下,但往往银行往往都是"嫌贫爱富的"--越是大公司,你越不缺资金,他越要找上门来;而那些初创的小公司,对资金的愿望特别强烈,但却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这段话是陆董事长的肺腑之言,恐怕也是很多中小公司主的心声。

    让陆董事长没有想到的是,就在2010年最热的时候,他接到了一个和县农合行董事长的电话,就双方合作事宜详谈了很久。这是雪中送炭的一个电话,感觉就像是痛饮了一瓶冰镇啤酒,豪爽的董事长笑道。

    自从2010年初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号角吹响后,和县农合行就在为如何更好地为集中区内的公司服务而苦练内功,借着和县农合行挂牌成立的大好东风,和县农合行领导班子对于如何打造更加创新、更加高效、省内一流精品银行绞尽脑汁,考虑到沈巷镇处在集中区腹地,而境内像大江粮油棉这样类似的棉花加工公司还有很多,如果能通过通过此笔贷款容易形成示范效应,和县农合行的口碑在江北集中区内应该有较大的提升。

    虽然在行内部对大江粮油棉风险状况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但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风险当然是有的,但是,只要把握核心风险,其余的就在于我们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了,既要看到危机的"危",也要看到危机的"机",否则你看到全是"危",那就什么也不要做了。这是和县农合行刘董事长的"名言"。

    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和县农合行决定在短时间内研究出一个专门针对集中区内棉花收购公司的新的贷款产物,经过充分讨论后大家一致的意见是仓单质押贷款比较合适。

    方案一旦确定,体现的就是执行力了,就在决议形成后的第二天,和县农合行组成了以行长,风险管理部经理为核心的修订小组亲赴江苏建湖联社学习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结合和县农合行实际,短短一周内,几经增删,数易其稿,在车上讨论,在宾馆修改,午餐时大家讨论的话题也是如何更加细化某一条目。半个月后,《和县农合行仓单质押贷款实施细则》出炉了,当晚召开了产物研究会议后,第二天陆董事长就接到了电话,而这一天离他向上门的客户经理介绍情况也只过了二十余天。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体现出"和县农合行"速度了,作为全省第一家发放同类产物的银行,和县农合行没有模板可以抄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中的艰辛,无人知晓。和县农合行沈巷支行组织最精锐的客户经理资源全力以赴的支持大江粮油棉等棉花加工公司的授信和贷款业务,2010年棉花价格飙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如果不是有和县农合行信贷资金的输血,集中区内很多棉花加工公司只能停产关门,而沈巷镇的棉花公司都赚的盆满钵满。经此一役,和县农合行获得了极佳的口碑和知名度,可谓双赢。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而能让和县农合行坚持"雪中送炭"的,除了和公司鱼水相依的天然关系,还有那一份对于新形势下农村金融创新应该往何处去的深深思考--创新的形式不计其数,但创新的灵魂应该在于创造出更好的产物为客户更便捷的服务。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