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内容提要
2012&苍产蝉辫;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中国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和监管政策,稳步提升资产负债规模,继续推动战略转型,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改进金融服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总体保持稳健运行。2013年,银行业将按照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对经济社会关键环节的金融支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不断改进金融服务,稳步开展综合经营,继续坚守风险底线,努力保持平稳运行。
一、经营环境复杂多变,审慎监管持续加强
2012年全球经济延续2011年下行趋势,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发达国家增速低迷,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2013年,“全球经济最大引擎”美国正在逐渐复原,欧盟债务危机压力渐渐释放,新兴经济体应对危机的机能不断增强,这些积极因素将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步伐,增长预期谨慎乐观。2013年中国经济整体开局平稳,预计全年经济仍稳健增长,增速仍将处于“较高合理区间”。
2012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受货币政策操作变化的影响,货币和信贷增速呈前高后低的运行态势。前叁季度,货币政策适度放松,在准备金率适度下调、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实施的影响下,货币和信贷增速波动上行,随着四季度货币政策放松力度减弱,货币和信贷增速也随之高位回落。2013年,在经济增速有小幅反弹但仍需巩固、物价重新上行但总体可控的复杂格局下,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基调,并注重把握好力度和增强灵活性,银行业信贷投放将适度增加,息差有望趋稳。
2012年,银监会在资本监管、业务规范、金融消费者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出台了新的监管政策,深化了监管目标,加强了监管引领。2013年,监管机构将在全面推动落实“巴Ⅲ”,引导银行业转型发展;深入支持“叁农”,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规范经营服务,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加强监管。银行业需要以内部经营思路的更新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配合外部监管要求的强化,从研究监管政策、深化资本管理、挖掘增长机会等方面入手,顺应监管要求、加强资本约束、服务实体经济,全面推动自身转型发展。
二、资产规模平稳增长,贷款增速小幅下降
2012年,中国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资产总额突破130万亿元,同比增长19%,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银行业资产结构逐步优化,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继续稳步上升,贷款增速小幅回落,资产质量整体稳定的同时不良贷款略有回升。从结构上看,公司贷款比重略有回升,贷款短期化趋势减弱,行业投放持续优化,区域投放更趋合理,小微公司贷款增加较多。个人贷款整体发展势头良好,个人住房贷款规模增加,消费贷款短期化特征明显,经营性贷款比重略有上升,信用卡业务发展保持增长态势。
2013年,我国扩大内需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推进,监管要求和同业竞争的持续深化,不仅为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市场机遇和成长空间,也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重新布局。银行业资产业务机构格局将更趋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更趋多元化和特色化,新兴金融业态创新趋势日益显着,海外资产业务扩张步伐加速。我国银行业将紧随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稳步推进特色化发展,持续加强审慎管理,谨慎推进国际化布局,确保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叁、负债业务增速放缓,负债结构呈现多元化
受国内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信贷规模管控、利率市场化改革重启和银行监管加强等因素影响,2012年银行资金来源有限,议价能力下降,资金成本上升,银行对存款的竞争更为激烈。2012年末,中国银行业负债总额达125万亿,同比增长18.9万亿,增速为17.8%,同比略有下降,呈现进一步回归常态的趋势。人民币对公存款稳步增长、结构变化不大,公司活期存款占比略有下降;人民币个人存款业务稳步发展,并呈现季节性变动,个人活期存款占比略有下降。同时,银行业积极发展同业拆借、回购、金融债等其他负债业务,主动负债占比稳中有升;外币存款总额迅猛增长,各类外币存款增长趋势分化。
2013年,银行负债业务规模将稳步提升,增速继续下降,将低于2012年水平。存款“理财化”趋势凸显,资金流向趋于多元化;存款“定期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主动负债加快增长;同业负债占比快速提升,负债资金来源更趋多样化。银行业将着力夯实存款业务基础,寻求负债业务新型增长点,持续推动负债业务和服务模式创新,实施差异化存款定价策略,建立客户分层和精细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资金来源多元化,不断优化同业业务结构,提升负债业务全面风险管理能力,重点防范同业业务利率风险和交易对手集中度风险,确保同业负债稳健发展。
四、中间业务全面调整,整体步入稳定增长
2012年,受监管政策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银行业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整体下滑,中间业务结束了叁年来高速增长的局面,16家上市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速为12.6%,较2011年跌落25.9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回落尤其明显,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总体增速为8.2%,远低于2011年33.5%的增长速度。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表现好于大型商业银行,11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为40.5%。各银行充分认识到中间业务转型的紧迫性,不断优化中间业务结构,理财、结算清算、银行卡和托管业务等轻资本型中间业务越来越受到银行的重视。为应对第叁方支付对银行传统业务形成的挤占和挑战,各商业银行加快电子化转型步伐,建立了电子渠道服务体系,推进电子银行规模不断扩大。随着银行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中间业务海外服务链条不断拓展,海外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这些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
2013年,中间业务预计将进入稳定发展期,并呈现出以下趋势性特点:中间业务总体进入稳定增长期,业务基础将更加扎实,业务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中间业务仍将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其重要性日益彰显;与金融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领域将是业务增长的热点;收入增长将更多地依赖科技手段来实现;来自于国际业务的中收将会有明显增长;受2013年宏观调控影响,部分业务的中收增长可能受到结构性抑制。
五、战略转型加快推进,内外并重成效显着
2012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经济发展方式发生重大转变、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步伐、金融脱媒逐渐显现、监管要求进一步强化等新形势,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快了战略转型,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发展路径逐步显现。各银行不断优化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坚持质量、效益、速度、结构协调发展,深入推进产物创新、业务创新、流程创新,向着建设“功能健全、服务高效、竞争有序、效益良好、安全稳健的现代银行业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
综合化经营能够在业务结构调整、资本利用效率、客户黏度、经营风险等方面,带动商业银行业务增长,促进商业银行战略转型。我国大中型商业银行纷纷将综合经营作为重要发展战略。随着监管层面不断鼓励商业银行推进综合经营试点,我国银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银行控股集团和金融控股集团为主流的综合经营格局。但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限制,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也面临一定的挑战,未来需要在非银业务的拓展及整合、风险管理体制、并表管理、监管建设等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商业银行的综合化经营。
后危机时代对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自设、并购和参股等方式,2012年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稳步加快,截至2012年底,1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立1050家分支机构,覆盖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49个国家和地区。伴随中国公司“走出去”和人民币跨境使用加速推进,中国银行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国际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境外资产规模与盈利水平稳步扩大。就国际化发展的趋势而言,中国银行业将立足于服务我国实体经济“走出去”的步伐,着力培育全球一体化的金融服务能力,并借势人民币跨境结算不断提升竞争力,践行梯度化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当前银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和电子化呈现加速化和全面化的发展态势,表现为支付业务快速增长、银行卡渗透率持续提高、网上银行功能更趋丰富、移动金融迅猛发展。信息技术不仅在银行产物创新方面有着越来越深入的应用,在银行运营管理方面也起到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银行卡芯片化、金融创新融合化以及金融服务个性化等也代表了近期银行业电子化发展的新进展。未来,随着信息技术更为深入地渗入银行业的各个领域,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银行业的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轨道将随之改变,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应用将更加侧重支持战略实施、完善风险管理、拓展服务渠道,并逐渐树立客户中心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
六、继续坚守风险底线,全面提升管控能力
2012年,商业银行受外部环境和内部转型双重挤压,信用风险管理压力趋增。银行业有效强化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贯彻资本约束和审慎经营理念,持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深化行业投向管理,加大个人客户综合授信管理力度,有效管控信用卡风险,整体信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2013年,在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未有效化解,行业性、区域性风险可能进一步上升,表外业务规模迅速扩大的背景下,信用风险管理面临严峻挑战。商业银行应在把握经济形势和监管政策的基础上,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主动转型,调整业务结构,提高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监测,密切关注表外业务和影子银行体系,切实提高信用风险管控能力。
2012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国内外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环境下,中国银行业持续优化、提升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风险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同时,在我国金融市场继续深化发展、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的情况下,银行业的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仍面临挑战。2013年,中国银行业将继续努力提高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持续优化市场风险管理工具、技术和流程,强化市场风险量化管理能力,加强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深化流动性风险实质与管理研究,增强流动性风险监控和预警能力。
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合规和操作风险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体系完善、机制建设、量化管理和系统升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有效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银行经营转型所引致的风控形势,各家商业银行整合资源、审慎决策,提升风险治理的主动出击能力,将合规和操作风险理念植入银行各业务流程,从总行到支行、从国内到国外。深入推进合规风险治理,创新合规风险监测体制,夯实合规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改进操作风险资本计量方法,强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案件的风险防控,合规风险治理效率稳步提升。
七、盈利增速明显放缓,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2012年,受经济增速放缓、基准利率两次降低、利率市场化加速、金融脱媒持续深化和监管规范严格等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运行景气度下降,净息差有所收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创近年来新低,不良资产有所反弹,银行业盈利增速放缓,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9%。预计2013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仍将面临多方面挑战。生息资产增势有望保持平稳,净息差将继续有所收窄,中间业务收入难现高速增长,不良资产仍可能有所反弹,整体景气度继续下行,预计全年盈利增速继续放缓。
八、行业服务持续改进,社会责任意识持续不断提升
2012年,中国银行业在自律规范、丰富渠道、优化流程、普惠金融等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改进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服务亮点。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效率及满意度,提供全天候多渠道的智能化便利服务,惠及社会各层面及实体经济发展,改进个性化服务模式。2013年,中国银行业将在查找差距、审视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客户服务,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姓生活,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升级版。
2012年,银行业开展金融创新,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小微公司和叁农的支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投身普惠金融建设,促进绿色经济发展,为银行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3年,银行业将继续提升银行价值,引领绿色金融发展,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开拓创新,践行社会责任承诺,服务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九、深入分析行业热点,审慎控制系统风险
2012年是银行业波澜起伏、热点迭出的一年。在同业竞争加剧、利润增速下滑的冲击下,商业银行纷纷将小微信贷、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新兴业务确定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一系列外部环境变化也接踵而至,钢贸、光伏、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风险集中暴露。2013年,外部环境渐趋明朗,中央承诺将“高度重视财政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国银行业将更为稳妥地应对多重风险挑战,打造普惠与安健银行业升级版。
随着服务能力的提升,小微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抢占市场的利器和新的利润增长点。2012年是小微金融业务蓬勃发展的一年,各家银行在小微业务的发展模式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银企合作的方式更趋丰富。但小微业务容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和征信体系、业务成本难以控制、产物创新同质化等“短板”仍将制约其发展。2013年,小微业务的经营环境有望逐步改善,组织架构将进一步清晰化,综合金融服务合作将走向平台化,“大数据”与“小微贷”的结合将更为密切,逐步向着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的金融普惠服务体系迈进。
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2012年商业银行投行业务风光不再,高速增长势头明显受到抑制。但依然难掩局部亮点,特别是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持续扩张,投行业务大步迈入“结构金融”时代。2013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预期向好及行业秩序趋于规范,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从长远来看,若能突破内部瓶颈,优化业务结构,未来商业银行投行业务还将迎来更大发展。
2012年,私人银行业务保持增长势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各家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和管理资产规模增幅差异明显,中资银行已成为私人银行市场竞争的主力军。2013年,私人银行业务将向本土化、特色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并以客户为中心,系统性地推进私人银行业务在成本、效率、服务与质量方面的提高与完善。
2012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呈“区域集聚、行业集群”的特点。从区域看,多集中于长叁角等民间借贷发达的地区;从行业看,尤其与钢贸、光伏、航运等产能过剩行业密切相关。展望2013年,房地产和平台贷款将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而钢贸、光伏和航运等行业仍可能推动不良资产反弹,应列为商业银行短期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