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第二届城商行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划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3-14 作者: 来源: 浏览:11866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第一届中国银行业协会城商行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在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统一部署下,在监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根据城商行成员单位的诉求和工作需要,紧紧围绕“自律、维权、协调、服务”四项核心职能,及时有效地为成员单位提供专业高端服务,促进了城商行稳健持续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委员会平台作用,更好地服务成员单位,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基础上,总结经验,通过调研座谈、广泛征求常委单位和成员单位的建议,制定了第二届委员会工作规划。
    一、宗旨
    (一)落实监管要求。在确保城商行稳健发展的同时,监管部门对城商行不忘初心、坚守定位,全面深化改革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新起点,如何引领、支持、指导城商行在适应监管要求的空间中打造转型发展之路,是今后三年委员会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二)适应宏观形势。一方面随着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抓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可以看清的市场趋势越来越多,转型发展的方向也越来越清晰,迫切需要委员会进一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及时有效地提供专业服务,帮助城商行更好把握市场趋势,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城商行进一步通过“抱团取暖”加以应对。
    (三)巩固并培育城商行比较优势。城商行发展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是城商行发展前景和市场预期普遍比较高。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已经上市或争取上市,城商行群体的公司治理水平正不断完善、发展基础不断加固。二是加快转型已成为共识,特别是一部分城商行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国有大行,主要经营指标增速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一些“领头羊”的城商行更是先行先试,在业务创新、集团布局、模式探索等方面走在前列。三是依托委员会这一平台,城商行开展了多样化、多层次的行业合作。巩固已有优势,并进一步推动城商行培育新的比较优势,是衡量委员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四)强化核心职能。在传承上届有益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委员会在沟通交流、培训学习、业务合作、政策建议、理论研究、信息宣传等方面作用,解决好城商行在战略转型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二、主要内容
    本届委员会将在中银协和监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深化“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核心职能,争取做到在凝聚力、专业性、影响力上“更进一步”。具体工作规划如下:
    (一)不断提高委员会的地位及凝聚力,争取成为更佳的城商行支撑服务平台。
    一是积极开展新成员入会工作。继续向非中国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城商行发出入会邀请,吸收有意愿的城商行加入委员会,不断扩大城商行会员规模,力争使城商行及民营银行全部成为委员会成员单位。
    二是发挥好桥梁作用,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继续完善监管部门与成员单位以及城商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政策沟通,联动地方银行业协会,协助监管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反映城商行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和诉求;按照银行业自律公约有关要求,督促成员单位依法合规经营,维护公平竞争、合理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是提升城商行间的协同效率,探索形成精准、高效的联动工作网络。继续围绕管理、业务、股权、科技、人员等方面,探索多层次的合作发展模式;加强天美九一厂制作水平,夯实委员会工作基础。
    (二)继续提升专业性,争取成为更强的城商行转型发展平台。
    一是提升专业研究能力。集中优势资源,组建专家队伍,通过发展趋势分析、重大课题研究、专业学术研讨等,助力城商行更好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最佳实践,培育局部比较优势,加快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
    二是提升转型合作能级。一方面持续深化城商行在互联网金融、贸易金融、银团贷款等转型重点领域合作,以整体合力破解转型难题、共享转型成果,注重发挥“领头羊”作用,运用平台优势,复制推广先行先试经验;另一方面发挥媒介作用,促进城商行与外部先进机构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商行创新转型。
    (三)持续加强委员会影响力,争取成为更大的城商行品牌宣传平台。
    对外,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多维度宣传方式,进一步塑造值得信赖的城商行品牌形象;继续聚焦城商行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探索创新发展方式,促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对内,完善工作机制,更好促进共同维权、共同发声,维护好行业声誉和权益。
    (四)以工作组为抓手,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服务,促进城商行的整体发展。
    基于城商行委员会的核心职能,委员会下设七个工作组,进一步加强对成员单位的服务,促进城商行的整体发展。
    战略发展研究方面:以促进城商行战略管理与研究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加强前瞻性、引领性理论支撑,探索城商行转型发展路径及多层次战略发展模式;以《城商行发展报告》为拳头品牌产物,共享城商行转型发展中的先进经验;探索研究《城商行年报规范》,完善城商行数据收集工作,提升城商行信息披露质量,树立良好形象。
    业务创新与合作方面:重点聚焦互联网金融、银团贷款、贸易金融、理财、同业等条线,进一步放大创新、协同的杠杆效应,助推城商行加快形成局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媒介作用,促进城商行与外部先进机构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城商行创新转型。
    小微公司服务方面:借力金融科技,加快产物创新、技术迭代步伐,全面提高小微金融服务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小微金融业务跨区域合作;协调与监管部门、政府其他部门关系,为城商行争取小微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支持;研究探索投贷联动有效模式。
    信息科技建设与推进方面:整合行业资源,建立城商行科技合作平台,推进城商行联合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紧跟行业热点,通过培训、研讨等方式就区块链、分布式计算和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交流和研究,并定期组织成果展示。
    培训和成员行服务方面:整合行业培训资源,持续构建和完善城商行培训体系;调研并汇总城商行相关培训需求,推进培训课题研究和培训教材开发;组织针对高管和业务骨干等不同层级的研修班,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城商行境内外交流和培训活动。
    宣传信息工作方面:通过开设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举办城商行年会、印发《城商行通讯》、借力《中国银行业》杂志宣传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塑造值得信赖的城商行品牌形象,为城商行创造良好舆论环境;聚焦城商行声誉风险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召开成员单位声誉风险专题会议;组织信息宣传专项培训,加强城商行信息宣传队伍建设。
    民营银行方面:探索健全民营银行间的信息沟通机制,促进成员单位之间在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方面的合作交流,协调整体发展能力的提升;组织民营银行成员单位开展相关业务课题研究,探索提升民营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及其差异化市场定位和特定战略等。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