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兴业消费金融:“扶困”与“扶志”兼顾,为大学生求职路“减负”

编辑: 发布时间:2023-08-30 作者: 来源: 浏览:3567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每年6至7月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阶段。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1158万人,较去年增加8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作为正规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兴业消费金融实施了一系列对于稳就业、促立业的相关举措,勇扛“就业”大旗,助力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定计划,促立业

“找工作真是拼体力拼毅力也拼财力。”即将毕业的张同学无奈吐槽。“父母都是农民,供我上大学就花了不少钱,求职过程中花费肯定不小,但也实在不好意思再向他们伸手了,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告诉家里。”可见找工作是毕业生眼里“挺烧钱的事儿”,异地求职的交通费、房租等对刚步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确是不小负担,即便顺利入职,毕业初期的薪资水平往往无法匹配大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这些无形中给冲出“象牙塔”的“勇士”带上“枷锁”。

为让毕业生们轻松上阵,兴业消费金融始终不忘初心,致力践行为青年群体尤其是高校毕业生“授之以渔及授之以业”的承诺,在2020年毕业季推出了“立业计划”。凡是符合相关申请条件的应届毕业生和已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白领,都能通过立业计划申请租房、职场培训等所需资金贷款。

重传授,强赋能

“迷茫”这个词似乎成了应届生普遍的求职痛点。“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小沉,年初因备考搁置了实习求职计划,眼看临近毕业,开始陆续在毕业生求职网站上寻求招聘信息,但投了十几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小沉坦露自己作为应届生面对求职感到“迷茫”的现状。像小沉这样的应届大学生们,他们登录求职网站投了几十份简历却收不到任何回复;面对海量招聘信息或无法决策或盲目投递现象尤为明显。其中的原因不乏大部分应届生们对职业目标不明确、对就业市场认知较少等,这些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应届生求职信心且阻碍了他们职业发展的可能性。

对此,兴业消费金融深刻意识到,只“扶困”不够,还要“扶志”“扶智”,资助方式也必须从“输血”向培养“造血”能力转变。在此背景下,2021年6月“兴才励志成长基地”正式启动,该基地是面向大学生的涵盖勤工助学、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等功能的公益性平台。基地通过体系化的培训、市场化的实践以及星级制的考核,让学员们能够明晰职业发展定位、学会协同团队构建、掌握岗位胜任能力,自觉补齐自身短板。同时,基地尤其注重励志品格的塑造和正确就业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大学生们成为市场和社会所需的人力资源,拓宽延展了毕业生们的上升通道。

搭平台,稳就业

当下毕业生求职重要“窗口期”已至。近期在国新办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表示,将突出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方向,着力在拓宽就业渠道上提出针对性政策举措和工作安排,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一直是近年来稳就业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需要社会各界力量齐发力。

在政策号召下,兴业消费金融勇担“稳就业”责任,依托兴才励志基地,同时发挥政府、社会与行业的联动作用,充分利用既有的资源优势,通过组织招聘月活动等形式,帮助学员充分就业。在此前首届举办的“宏志助航、兴才扬帆”专场招聘月活动中,为福建高校学生提供大量优质岗位,兴业银行、兴业消费金融、字节跳动、中移铁通、民生银行、新大陆等知名公司达到107家,提供岗位4246个,报名就业推荐学生达1160位,进一步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高校毕业生一向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有知识、懂技术、善创新,促进高校生充分就业、努力实现其高质量就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兴业消费金融将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展现大企担当,在促立业、稳就业过程中精准发力,助力大学生们高质量就业。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