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齐鲁银行:数字化转型踏上新征程

编辑: 发布时间:2023-12-12 作者: 来源:齐鲁银行 浏览:708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在“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希冀和号召下,齐鲁银行作为一家区域性商业银行,一直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公司、服务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齐鲁银行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把数字化转型纳入全行发展战略规划,结合自身的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推进业务模式创新、数据治理深化、科技能力提升,在业务实践中逐步走出自己的特色步调。

 

打造“稳敏兼备”组织模式 数字化转型迈出新步伐

 

经过8月筹备、10月初评,齐鲁银行以“数字齐鲁智造未来”为主题,于11月初举办首届数字化创新大赛。这场历时3个月的比赛是以公司、零售、普惠、风险、运营业务板块为基础,涵盖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以及移动金融、智能风控、跨境电商等新兴业务领域,共有22家分支行提交了89项创新课题,12项课题进入决赛,参赛作品由传统业务到跨境电商,由线上获客到智能运营,充分展示了参赛队伍的业务创新能力和数据应用水平。

 

这场比赛为齐鲁银行广大员工提供了展示新创意、新想法的平台,为数字化经营培育了适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孵化器,更是齐鲁银行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缩影。

 

2023年,是齐鲁银行实施新叁年发展规划和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元年,标志着其迈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新征程、新赛道。为了在转型道路上走得更实、行得更远,齐鲁银行把转型任务作为了全行的“一号工程”,制定全行转型战略规划,明确各级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职责,确定各项工作牵头部门,制定转型相关的政策制度、流程、组织、角色职责。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业务流程的重构,更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对内需要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改变思维,充分把握数字化经营的特点,对业务流程、处理逻辑、风险控制等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和再造,对全行员工的数字化思维、专业能力以及紧密协同联动性等都是极大的考验;对外需要将金融服务融入市民生活场景和公司业务流程中,要求能够快速应对市场调整及政策要求,通过转变银行与各类公司的合作方式,主动开放输出银行金融服务,融入公司信息化系统。

 

为此,齐鲁银行打造了“稳敏兼备”的组织模式。具体来看,齐鲁银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采用扁平化的信息科技组织架构模式,按业务条线设立研发团队,打造需求、开发、测试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建设标准化、模块化、共享复用的通用平台,将银行科技建设中的各专业系统横向串联,实现金融服务单元标准化;同时,推行“小而全”的轻型敏捷组织,打通部门壁垒,实现产物开发的快速迭代和高效交付。此外,齐鲁银行实行向业务部门派驻科技专员的机制,在业务部门的身边配置专业的科技人员,从而将科技的触角延伸至业务发展的各个领域,有效促进业技数深入融合。

 

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 全面推进经营管理数字化

 

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银发〔2021〕335号)明确指出,要深化数字技术金融应用,健全安全与效率并重的科技成果应用体制机制,不断壮大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在此背景下,齐鲁银行从多方面强化了经营管理数字化。

 

大力发展产业数字金融。齐鲁银行搭建了与公司客户紧密连接的“银企家园”平台,为公司客户提供了友好便捷的统一服务门户;建立了涵盖供应链金融、资产池、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在内的交易银行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客户需求,为公司提供统一的资产负债视图,实现对资产的全程跟踪。

 

全面推进零售数字化金融服务。齐鲁银行全面升级个人手机银行智慧础笔笔6.0,打造开放、智能、生态、场景、安全、易用、个性、敏捷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出“新市民公积金租房贷”“萌小齐智能存钱罐”“无界信用卡”等新产物,充分满足儿童、银发、新市民等特定客群需求。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