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安全保卫工作简报2014年第6期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7-01 作者: 来源: 浏览:677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编者按:中国工商银行安全保卫部门始终致力于探索在新的经营发展形势下,如何通过做好外部欺诈风险管理,更加贴近并服务于银行业务运营和安全发展,以保障客户人身和财产安全。经过近3年的努力,成效显著。特别是该行目前已对82项银行业务面临的外部欺诈风险进行评估,形成评估报告120余篇,为业务的发展和拓展提供了安全保障。故刊登此文,供各家会员单位学习和借鉴。

    拓展安全保卫工作职能
    创新开展外部欺诈风险评估

    外部欺诈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针对经营活动中涉及的各类外部欺诈风险进行计量、识别和分析,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制订和完善预防、规避和控制措施,并对风险及控制成效继续开展监测的不间断的风险管理活动(如下图所示)。我们通过开展对业务品种和操作流程、产物创新、网点与设备建设的外部欺诈风险评估,为本行经营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银行业防范外部风险探索出一条科学化、制度化的崭新道路,获得了银监会、公安部和银行同业的广泛认可。
QQ截图20140701162832.jpg
图  外部欺诈风险评估实施流程

    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创新开展风险评估

    近年来,工商银行信息化、国际化与综合化经营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业务拓展步伐不断加快,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物种类不断增多。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严峻,银行业面临从防范传统的抢劫、盗窃、诈骗等风险向应对具有高科技、集团化、跨区域等特征的风险事件转变,确保经营创新的安全需求日益迫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工商银行安全保卫部引入国际领先的风险管理流程,积极探索开展外部欺诈风险评估工作。针对银行经营活动中高发、高危或可能发生的全行性、系统性外部欺诈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查找相关业务或实体潜在的风险,研究制订预防、规避和控制措施,为高层管理人员及各专业委员会、各分行、各业务部门提供风险管理决策信息和意见建议。

    2011年至今,工商银行安全保卫部门联合业务管理部门和人民银行、公安机关治安、刑侦、网络侦查、出入境管理、反恐、电信网络等专业管理和学术研究单位,相继对银行营业办公机构面临恐怖事件风险、守押社会化业务管理、上门收款安全、(银行)账户实名制外部欺诈、信贷欺诈、自助设备夜间营业时间优化调整、境外机构防范伪造支票、电子银行网络钓鱼、地铁银行、快捷发卡机、3G网络运用于银行业务等82项各类传统和新型业务外部欺诈风险类型进行了评估,前瞻性地揭示了银行业务、产物和流程面临的欺诈风险,并提出防控方案,共形成评估报告120余篇。各项评估以扎实的研究、丰富的案例、翔实的数据分析了有关业务、行业和社会领域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如对银行自助设备外部欺诈风险评估时发现,超过60%的盗窃自助设备或抢劫客户风险事件发生在夜间特定时段,同时恰是交易量最低时段,超过半数的设备处于闲置空转状态,不仅设备利用率低,而且大量消耗巡查、能耗和管理成本,于是着重对优化调整自助设备营业时间进行了评估。又如,在对(银行)账户实名制外部欺诈风险评估中发现,由于现行法律规定允许开户的证件类型众多,加之对除身份证以外的护照、军官证、港澳居民通行证等身份证件缺乏有效核查手段,利用虚假身份证件在新开立银行结算账户等业务领域的外部欺诈风险广泛存在。再如,针对近年来境外某地区伪冒支票诈骗案件高发态势,充分研究了该国监管法规、行业规则,对该地区银行支票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制度、票据经营环境等进行了专业评估,并通过组织支票辨伪安全试验,与该国监管机构、国际商业银行和境外支票公司、IBSA(国际银行安全协会)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进行了交流研讨,为工商银行在当地的分支机构防范此类风险提供了可行性意见,并协助其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防控,取得了显著成效。

    管理层高度重视,促进评估成果发挥成效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外部欺诈风险评估已经成为工商银行安全保卫部门风险防控工作核心内容之一,也成为全行风险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工商银行高管层对该项工作及有关评估报告多次作有重要批示。外部欺诈风险评估报告往往成为总行和各级行风险管理会议的重要审议项目,同时也获得行内业务部门和中央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行领导、各级行管理层、业务部门以及行外单位的认可有力地推动了评估成果落地生根,发挥了积极效能。

    例如,针对账户实名制外部欺诈风险的评估结论和建议引起了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等有关部门的关注,在总行安全保卫部和相关业务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派出业务专家为工商银行各级机构万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视频培训,讲授各国护照防伪识别知识;并与总行安全保卫部联合编写了《身份证件防伪识别手册》,重点针对十余个高风险国家的护照、港澳通行证件的防伪知识图文并茂地进行了讲解。该手册作为柜员培训基本教材,获得全行上下一致好评。同时,行内有关部门还向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积极建议改进有关开户证件的规定。再如,针对某地区分行营业办公机构面临的恐怖袭击风险形势的评估,通过拜访地方政府、公安、武警等部门,掌握了第一手的风险信息,提出了具体、详细且实用的评估意见,引起行内外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迅速加强了该分行反恐防暴组织、人员和物质力量,对其之后能够妥善应对、成功处置数起突发事件,确保机构、人员和资产安全发挥了主要作用。

    诸如此类评估成果得以运用、并且发挥积极作用的案例不胜枚举。由于一系列外部欺诈风险评估能够真实、全面、系统地查找和分析有关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外部风险,查摆问题准确,提出意见具有操作性和前瞻性,因此得到了行领导的支持、业务部门的认可,风险改进意见也得以被采纳和贯彻,有效发挥了评估功效,提升了全行外部欺诈风险的防控能力。
22.jpg

    出台评估制度,组建评估团队,促进评估专业化

    为促进外部欺诈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工商银行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监管要求和操作风险自我评估(RCSA)有关原则,结合全集团外部欺诈风险管理情况,不断推进全行评估工作制度制定和评估组织建立。相继出台了《外部欺诈风险管理办法》、《外部欺诈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和《外部欺诈风险评估管理领导小组工作细则》,将外部欺诈风险评估工作确立为全行外部欺诈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并明确了评估工作的目标、组织机制和开展形式等事项,为评估工作的实施与推广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在总行指导下,各省(区、市)一级和直属分行均成立了由主管行领导任组长的外部欺诈风险评估领导小组,聘请了本行安全管理、相关业务领域和国家公共安全管理、安全技术防范等领域专业人士,组成评估安全顾问库,根据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开展专业评估,取得较好成效。如湖南分行结合当地代理国库业务操作风险情况,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专业评估,从内部控制、外部环境等两个维度,对存在风险与防范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欢迎和肯定。又如内蒙古分行《上门收款业务风险评估报告》,从银行、守押公司、收款站点多个环节寻找上门收款业务风险点,从综合效益、行业效益、收款成本等方面对上门收款业务进行较为全面的量本利分析,内容丰富,分析到位,操作性强,相关建议得到行领导和业务部门的认可并已付诸实施。

    随着工商银行外部欺诈风险评估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成果不断显现,风险评估必将逐渐成为覆盖主要业务品种的风险管理流程,充分发挥其在防控外部欺诈风险、强化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能作用,为建设"最安全银行"的目标添砖加瓦。

    (作者为中国工商银行安全保卫部总经理靳晓鹏)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