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编者按:2016年11月29日—30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专业委员会在廊坊成功召开了全国银行业安全保卫工作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会上工商银行等8个行、华夏银行等22个行分别做大会发言和分组发言,集中交流了近几年来安保工作的经验做法和研究成果。这些经验和成果各具特色,亮点纷呈,从安全管理、安全防范、基础建设、安防创新等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示了近几年来银行业安保工作务实创新、开拓进取、转型发展的成效和经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时代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为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深化会议成果,进一步加强交流,更好推动银行业安保工作创新发展,中国银行业协会安全保卫专业委员会办公室择其部分会议交流材料,以简报的形式分期刊出,供会员单位学习借鉴。
保护银行/客户业务安全
随着信息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几年前还在热议的“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转眼间已经实现了较为成熟的多样化应用和产物,取而代之的是“云计算、视图化、智能化”等更为前瞻的数据分析应用理论。工商银行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紧跟数据时代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按照银行业务风险防控需求,亦经历了一个从“大数据、物联网”迈向“云计算、智能化”的蜕变发展,积极有力支持了银行业务稳健安全发展,提升了安保部门地位和话语权,推动共建银行业反欺诈信息云平台合作模式。
&苍产蝉辫;一、实现大数据技术在银行反欺诈领域的全面应用
2013年始,面对互联网金融和信息化时代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管控需求和挑战,工商银行投入大量科研力量,探索研究风险客户大数据与银行业务风险防控的有机融合,经过一年艰苦研发,2014年我行外部欺诈风险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经过一年多的完善优化,于2015年9月在工商银行全集团(境内外所有机构)、全渠道(线上和线下渠道)、全业务(接入15大业务系统)投产应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主要成效体现在: (一)建成目前国内最大的金融业黑名单风险数据库,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数据处理技术。 准确、权威、全面的风险数据来源和科学、完善、规范的数据加工处理机制是风险大数据落地的基石,经过3年多的努力建设,外欺系统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的金融业黑名单风险数据库和数据标准化处理机制。在数据库建设上,黑名单总量每年以几何倍数增长,目前已经超过3000万,涵盖行内、行外、国内、国外等权威合法渠道提供的公司、个人、账户等80余大类风险信息。在数据处理上,工商银行依托数据处理专利技术,实现了对海量碎片化、非结构化数据的分级、清洗、重构、评级和入库。 (二)与银行业务全面有机融合,实时预警和控制风险。 外欺系统首创“自动精准打击”的风险预警控制模式,直接嵌入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和流程,大幅提升欺诈判断准确性和控制有效性。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工商银行全集团信贷、信用卡、个金、电子银行、运营风险、票据、单证、人力资源、集中采购等15大境内外系统对接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如信用卡业务依托系统累计预警拒绝风险客户办卡申请20余万笔;信贷业务累计预警剔除个人和公司信贷客户数千家,涉及资金逾百亿元,私人银行依托系统累计拒绝和退出风险客户4000余名等,获得行内各业务部门、行领导、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积极评价。在社会效益方面,系统累计为客户拦截电信诈骗10万余笔,避免客户损失超15亿元,风险预警准确率高达96%,获得银监会、公安部、新闻媒体和广大客户的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新浪网、凤凰网等多次报道,外欺系统在百度搜索上的相关新闻也高达96400条,为工商银行获得了信任和赞誉。 (三)囊括行内外各主要奖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我行外欺系统在大数据反欺诈领域的创新和成效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中央领导同志对系统成效予以充分肯定,银监会发文要求推广工行模式。2015年该系统荣获国家级公司创新管理最高奖---国资委、工信部评审的第21届全国公司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在工商银行内部,系统荣获中国工商银行科技创新最高奖---2015年科技创新一等奖。尤其令人欣慰的是,由于安全反欺诈创新业务在我行经营管理活动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行领导和各业务部门的赞誉,外欺系统进而成功入选2015年工商银行十大新闻。 二、“云分析、视图化、智能化”技术融入外欺系统,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价值 (一)开发风险客户“三维立体”全景视图。 为响应和支持适应移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以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统一画像智能管理体系,外欺系统于2015年底开始着手研发风险客户“三维立体”全景视图,并于2017年初陆续开始上线运行,实现从客户基本信息(开户三要素、地址、联系方式等)、客户风险信息(外欺系统风险数据库信息)、客户银行业务信息(资产负债信息和资产质量信息)三个维度全面立体展现风险客户视图。此外,视图还支持风险客户延伸信息的交叉关联认证和查询。以上功能特征使风险客户“三维立体”全景视图具有三大优势:一是依托云处理平台,立体、全面、直观、准确展现客户全方位风险要素,实现客户风险画像动态可视化展现,实现欺诈侦测的“一站式、一页式、共享式”高效管理。二是支持数据交叉分析验证和多层钻取关联,大大提升了风险客户评价的可靠性和准确率。三是按照“知所必需”原则,支持工行各业务环节通过云端授权接口自动调用,更加有效的支持业务预警控制。四是为下一步智能银行业务的深入拓展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二)依托视图实现风险客户关联交易深度挖掘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欺诈风险防控早已走出“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分析时代,新型欺诈风险复杂性、关联性和多样性,促使银行必须能够在产物集、客户集之间进行快速、高效、准确的关联分析和交叉验证,打造“一环出险、自动挖掘、全面布控”的风险大数据应用格局,实现对单一风险客户、账户、产物背后隐藏关联账户、公司客户和业务交易等信息的挖掘分析,外欺系统依托“三维立体”全景视图,实现了风险客户关联业务分析挖掘。以下图为例,通过风险客户“三维立体”视图展现,发现客户李某不仅存在多条外部风险信息,存量银行信贷和信用卡等业务亦存在逾期、恶透风险,其关联控制公司经营状况亦不容乐观。业务部门依据外欺系统视图展现,判断该客户信贷资产劣变风险较大,并提前采取退出策略。 外欺系统显示李某存在高发失信等风险记录,经过深度数据挖掘发现,李某工行贷款余额267万元,信用卡透支余额高达48.6万,负债总计315.6万元,资产负债率仅为0.32%,远低于同类客户资产负债率。该客户投资公司某贸易公司为海关失信公司,某房地产公司为法院被执行人,涉及未结案金额448万。该客户的贷款形态虽然正常,信用卡透支也暂未出现逾期等记录,但分析发现,该客户持有2张信用卡(额度分别为50万、5万),其5万额度的信用卡每逢月底均会出现近乎全额授信的透支记录,而其50万额度的信用卡自开卡以来,每月也出现了高额的透支额度,月均欠款45.9万元,月均额度使用率高达91.8%,透支利息月均6797元。跟踪其卡片交易记录发现,客户大额刷卡主要出现在汽车装饰、房地产、商贸等类型商户,单笔金额均在10万左右,通过上述有规律的卡片使用记录及风险信息综合分析,系统判断该客户信用卡套现嫌疑较大,并且不排除利用信用卡套现额度来进行贷款的按月偿还的风险(后经卡部查实确认),系统亦提示该客户关联控制公司信贷劣变风险极大(信贷部门已采取提前退出策略)。 (叁)依托“工银融安别信”共建银行业反欺诈合作生态圈。 鉴于外欺系统在工商银行反欺诈领域的实践成效,银监会专门发文推广工行模式,不少银行同业亦希望开展该项工作,但受主客观条件所限,大部分银行机构如果从零开始研发建设,普遍面临科技能力不足、研发周期长、研发投入大、缺乏领导和业务支持配合等难题,为此很多银行同业希望能与工商银行共享外欺系统成果,工商银行也愿意支持银行同业共同提升反欺诈能力。为此,经银监会批准,2015年我行依托外欺系统,正式推出银行业首个风险信息服务产物---“工银融安e信”,并迅速与十余家银行开展合作。“工银融安e信”作为银行业反欺诈信息共享平台,合作单位不仅可以第一时间共享反欺诈前沿技术成果,亦可通过这一平台提供本行风险信息并共享其他银行风险信息,因此必将有利于提升中国银行业整体反欺诈能力,合力挤压欺诈犯罪空间,共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尤其在当前银行业普遍重视和迫切要求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的需求背景下,我们相信外欺系统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各种新技术也必将逐步在银行反欺诈工作中得以运用和实践,工商银行也一直在积极跟进这些前沿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应用,以求不断提升外欺系统的功能和价值,并助力提升银行业整体反欺诈能力。最后,我想用“数据创造价值 分析洞察未来”这句话作为结束语并与大家共勉,并希望我们能够一起携手推进风险大数据在反欺诈领域的不断深化应用,让风险大数据“慧”说话。 供稿单位:中国工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