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农合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乔瑞在全国省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理(董)事长联席会议上的发言(2009年9月5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我加入这个行业不到一年,在农村金融队伍里还是一个新兵,下面,我谈一些感受。
首先,这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都在讲三农离不开金融,但是金融服务三农解决得并不是特别理想。因此,我们在考虑农村金融发展和服务三农等问题的时候,需要稍微跳出来理一理我们的思维。现在社会上一谈到农村、谈到农民、谈到农业,就形成这么一种思维倾向,觉得他们很可怜,需要帮助,需要照顾,我却不这么看。
我们有83000个网点,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网点大多数覆盖在县以下,这是我们优势,不是我们需要可怜的问题。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也是这样,北京市有180个乡镇,700个网点,有550万人口居住在乡里,这550万的服务对象却很难得到大的金融机构的服务。所以说,我们农村金融机构做了好多其他人没有做的事儿,这些事情是为社会服务,为老百姓服务,因此政府对我们提供服务给予帮助是应该的,不是我们很可怜,我觉得应该这样提出观点。
其次,我认为,中小金融机构做一个业务,比大的金融机构做一笔更大的业务要难的多。这除了我们自身的服务能力之外,我觉得在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政策方面,给大的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对小的金融机构的约束很多。我们寻找一个生存的空间非常困难。比如,有些业务,大银行实际并不想做,仅是出于政策的原因,遵照有关部门的要求才去做,并非主动选择这些业务;而中小金融机构要做这些小的客户、小的服务,这是我们自身生存的需要。大的金融机构没这个需要,所以设立个三农服务部根本解决不了三农服务问题。
以北京农商行为例,现在的资产规模是2300亿,存款是2000亿。北京市的三农贷款大概700亿,我行三农贷款400亿;农户贷款44亿。如果平均一户贷款5000元,就有88万笔贷款,我行2000个信贷员,每人要做44笔贷款,我们无法把这44笔贷款交给大银行做,所以短时间内要求调整农村金融服务,是有操作难度的。
加之,专业的、大的金融巨无霸太多了,小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是难上加难。我们把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的特点讲出来,去改变让别人可怜的地位。因为,农村金融机构不可怜,它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为政府做了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我刚才讲的我们做的业务金额小、笔数多、成本高,但我们农村金融机构的生命力强。我们需要把这些东西,通过某种适当的方式,提高大家对农村金融机构50多年能生存下来原因的认识。讲一个例子,新疆农村金融机构在调整过程中,人民银行在给接收的农业银行清单中,把一个信用社遗漏了,该信用社在没有农业银行等上级单位的管理下,独立经营管理,各项业务有序发展,没有出现案件,也没有明显不良贷款,这说明,农村信用社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做好农村金融。人民银行管了,农行管了,用城市经营模式规范他,结果并不好。
讲贷款大家只知道用抵押,但农业项目是什么特点?农村金融机构是什么特点?我觉得没有人关注。比如说,服务对象是农民,是集体资产的所有人,但是当集体资产的所有人来银行寻求服务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集体资产所有人对他们的资产没有产权,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你是农民,你的土地是集体的,你的房子是不可以买卖的,而实际上这些都是商品,都是有使用价值的,社会上现在只承认它的使用价值,而在法律面前它的价格等于零,因此不能在市场平台上进行交易。如果这个现实不去承认,而要求政府从财政拿钱化解历史包袱,谈何容易。
再一个意见,现在农村金融城市化的继续加剧问题。大家希望消灭零金融服务乡镇,我认为有很大难度。全国的农信社农村营业网点已经8万个,3000个网点撤销或以其他方式退出了市场。可见,需要一些机构做农村金融,首先要解决其生存问题,才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我认为,用城市金融办农村金融,农村金融是搞不好的。农村金融有其特点,比如资金流状况不一样,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金融产物,这样农村金融才有出路。我现在深深感觉到虽然金融产物种类很多,但提供给农户的却很缺乏。要走出农村金融城市化,势在必行。
这是我的想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