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6日,中金所第一批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线交易,这是中国股指期货发展的新里程。股指期货开通以来,尽管恰逢中国股市下跌,但是整个市场运行平稳,股指期货的一些重要功能开始逐步发挥作用,同时,因为机构投资者缺乏等原因,股指期货市场投机色彩过浓、风险管理功能不足等问题也日益显现,值得进一步完善改进。
首先,股指期货的积极功能开始逐步显现 。
1、流动性持续增加,初步显示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
中国在决定推出股指期货时,强调的是以“高起点、稳起步”为原则,把风险控制放在了市场建设的首位。由于市场推出初期,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因为各种制度准备和协调尚没有入场,而个人投资者存在50万元的资金门槛,市场曾存在一定的疑虑,担心股指期货推出后流动性不足。但股指期货上市一个多月以来,成交活跃,其资金量已成为整个期货市场的重要部分之一。
2、中国当前退出的期指与现指高度相关,市场相对有效。
3、套利空间逐步减少 。
其次、当前股指期货市场投机色彩过于浓厚 。
1、成交量远大于持仓量,目前投机成分较大。
2、目前期指价格发现功能有待完善、风险管理功能体现得十分薄弱 。
一般而言,股指期货具有资金低成本、高杠杆以及交易时间更长等因素,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反应和处理将更集中、更快捷地体现到股指期货的价格上去,期货价格将领先于现货价格对信息做出响应,从而体现价格发现功能。
目前,国内期指由于套利交易者的存在,使得现指与期指之前存在较高的相关度,期指亦不会偏离现指太远。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但目前大量保有股票现货的机构没有入市股指期货市场,使得期指的价格发现功能未能充分体现。
3、加大力度,鼓励、引导基金、券商等机构入场。
为改变上述问题,在股指期货平稳推出之后,应当积极重点推动机构入市。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渐进入,期指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才可能逐步体现,整个市场的交易风格,或将有所转变。
由于主要的机构缺席,期指各个交易合约,在收益率5倍于现货市场的情况之下,几乎完全模拟现货的走势,频繁换手,期指的如此走势,反应交易者大多为短线交易者,说明当前市场对于风险的敏感指数较高,对于交易产物的信任度却很低。
从直管的对照以及资金来源的跟踪分析看,当前股指期货市场的相当部分资金,来自于原来在交易所的权证市场上活跃交易的资金,这些资金具有典型的短期高频率操作风格;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股指期货启动之后,原来一直担心过度投机会出现风险的交易所权证交易异常平静,显示一部分高风险投机者开始从权证市场转战股指期货市场。
对于现货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应当协调好相关的制度规章,鼓励这些有套保和风险管理需求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只有当实力相对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期货市场才能更好的发现价格,揭示真正的价格趋势和交易趋势。
基金或是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进场,将极大地改变市场的交易风格,也令市场投资者的分布结构、资金结构,分布更为合理。对于刚刚起步的股指期货来说,这些机构进入之后可能带来的稳定市场与增强流动性的功能,将有正面的作用。
此外,机构入市后,可以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形成远期价格,扭转市场预期。
由于没有来自现货市场急迫的抛售压力,股指期货尤其是远期合约,可以更理性地“思考”未来的股价走势,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形成远期价格,一定程度上可稳定市场情绪。
总之,针对当前股指期货市场投机色彩过于浓厚的现实,应当积极鼓励、引导基金、券商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目前部分券商自营盘已申请套期保值。作为套保需求最大的基金因为托管等制度问题,仍然无法参与套期保值。应当推动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市场,解决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制度、技术问题。保有大量现货的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才能更好的发挥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风险管理功能,才能在股指期货这个市场上真正做到“高举期货市场套保大旗”来促进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
4、在股指运行相对成熟平稳时,适机推出股票衍生产物,改变多空力量不对称风险 。
目前,中国的股市现货市场依然是单边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而股指期货交易具有双向性,既可买空,也可卖空,这在客观上形成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不对称。在现货市场缺乏做空机制的前提下,当股指期货价格被低估时,由于现货市场缺乏有效的沽空机制,导致指数反向套利无法顺畅进行,股指期货价格将持续被低估。
由此看来,推出股票衍生产物,给现货市场提供卖空的方法是后续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短期看,尽量完善融资融券机制,长期看,可以在适当时机,推出股票衍生产物,完善金融衍生品族谱是需要及早筹划的。
首先,股指期货的积极功能开始逐步显现 。
1、流动性持续增加,初步显示出未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
中国在决定推出股指期货时,强调的是以“高起点、稳起步”为原则,把风险控制放在了市场建设的首位。由于市场推出初期,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因为各种制度准备和协调尚没有入场,而个人投资者存在50万元的资金门槛,市场曾存在一定的疑虑,担心股指期货推出后流动性不足。但股指期货上市一个多月以来,成交活跃,其资金量已成为整个期货市场的重要部分之一。
2、中国当前退出的期指与现指高度相关,市场相对有效。
3、套利空间逐步减少 。
其次、当前股指期货市场投机色彩过于浓厚 。
1、成交量远大于持仓量,目前投机成分较大。
2、目前期指价格发现功能有待完善、风险管理功能体现得十分薄弱 。
一般而言,股指期货具有资金低成本、高杠杆以及交易时间更长等因素,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反应和处理将更集中、更快捷地体现到股指期货的价格上去,期货价格将领先于现货价格对信息做出响应,从而体现价格发现功能。
目前,国内期指由于套利交易者的存在,使得现指与期指之前存在较高的相关度,期指亦不会偏离现指太远。价格发现功能有所体现,但目前大量保有股票现货的机构没有入市股指期货市场,使得期指的价格发现功能未能充分体现。
3、加大力度,鼓励、引导基金、券商等机构入场。
为改变上述问题,在股指期货平稳推出之后,应当积极重点推动机构入市。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渐进入,期指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功能才可能逐步体现,整个市场的交易风格,或将有所转变。
由于主要的机构缺席,期指各个交易合约,在收益率5倍于现货市场的情况之下,几乎完全模拟现货的走势,频繁换手,期指的如此走势,反应交易者大多为短线交易者,说明当前市场对于风险的敏感指数较高,对于交易产物的信任度却很低。
从直管的对照以及资金来源的跟踪分析看,当前股指期货市场的相当部分资金,来自于原来在交易所的权证市场上活跃交易的资金,这些资金具有典型的短期高频率操作风格;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股指期货启动之后,原来一直担心过度投机会出现风险的交易所权证交易异常平静,显示一部分高风险投机者开始从权证市场转战股指期货市场。
对于现货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应当协调好相关的制度规章,鼓励这些有套保和风险管理需求的机构投资者进入股指期货市场,只有当实力相对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期货市场才能更好的发现价格,揭示真正的价格趋势和交易趋势。
基金或是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进场,将极大地改变市场的交易风格,也令市场投资者的分布结构、资金结构,分布更为合理。对于刚刚起步的股指期货来说,这些机构进入之后可能带来的稳定市场与增强流动性的功能,将有正面的作用。
此外,机构入市后,可以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形成远期价格,扭转市场预期。
由于没有来自现货市场急迫的抛售压力,股指期货尤其是远期合约,可以更理性地“思考”未来的股价走势,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形成远期价格,一定程度上可稳定市场情绪。
总之,针对当前股指期货市场投机色彩过于浓厚的现实,应当积极鼓励、引导基金、券商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目前部分券商自营盘已申请套期保值。作为套保需求最大的基金因为托管等制度问题,仍然无法参与套期保值。应当推动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市场,解决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制度、技术问题。保有大量现货的机构参与股指期货市场,才能更好的发挥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风险管理功能,才能在股指期货这个市场上真正做到“高举期货市场套保大旗”来促进风险管理功能的发挥。
4、在股指运行相对成熟平稳时,适机推出股票衍生产物,改变多空力量不对称风险 。
目前,中国的股市现货市场依然是单边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而股指期货交易具有双向性,既可买空,也可卖空,这在客观上形成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不对称。在现货市场缺乏做空机制的前提下,当股指期货价格被低估时,由于现货市场缺乏有效的沽空机制,导致指数反向套利无法顺畅进行,股指期货价格将持续被低估。
由此看来,推出股票衍生产物,给现货市场提供卖空的方法是后续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短期看,尽量完善融资融券机制,长期看,可以在适当时机,推出股票衍生产物,完善金融衍生品族谱是需要及早筹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