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PMI数据点评?????????????????????? 2015年6月1日
观点摘要
5月制造业笔惭滨为50.2%,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笔惭滨逆周期小幅回升,主要是稳增长政策逐步显现出效果,带动制造业供需双方状况好转,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缓解。但比历史同期平均值52.8%低了2.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弱,主要问题表现在实际有效资金来源有限、去产能期间需求疲弱、进出口增长乏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等。
五大分项指数四升一平。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2.9%、50.6%,两个指数都创近7个月新高,供需两端均改善,公司产出能力得以提升。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改善至49.4%,工业通缩压力将逐步趋缓,下半年笔笔滨降幅可能持续收窄。进口指数走弱,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荣枯线,当前外贸形势较为严峻,未来进口跌势将逐步改善,出口增速可能回正至中低速。大、中型公司笔惭滨回升,景气状况好转;小型公司笔惭滨走低,已连续10个月徘徊于收缩区间,需要针对性的采取简政放权、税费减免、定向融资等措施。
正文
2015年5月份制造业笔惭滨为50.2%,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大多数年份5月份制造业笔惭滨呈下降趋势,今年逆周期小幅上升,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增长政策措施逐步显现出效果,带动制造业供需双方小幅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缓解。由于比历史同期平均值52.8%低了2.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弱,主要问题表现在实际有效资金来源有限、去产能期间国内需求疲弱、进口和出口增长乏力、制造业倒逼式转型升级缓慢等。
五大分项指数四升一平,经营活动有所改善。供应商配送时间、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上升0.5、0.4、0.3个百分点,分别为50.9%、50.6%、52.9%、48.2%;原材料库存指数48.2%,与上月持平。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连续3个月回升,市场竞争的加剧促进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互联网、物流业的发展为公司提升配送服务提供了条件。虽然从业人员指数仍然处于收缩区间,在制造业总体去产能的背景下公司吸纳就业的意愿较弱,但阶段性小幅回升表明当前制造业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公司生产意愿增强。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制造业供需状况好转。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上升0.3、0.4个百分点至52.9%、50.6%,两个指数都创近7个月新高。其中生产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反应制造业供给端的改善,产出能力持续提升。新订单的显着回升反应需求端的改善,在大量稳增长政策的出台、货币政策稳中持续偏松的促进下,年初以来的需求疲态得以改善。但当前整体需求状况仍然较弱,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依然在低位徘徊。
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改善,工业通缩压力逐步趋缓。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部分产物价格有小幅回升势头,特别是原油价格回升较为明显,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同比大跌的幅度将逐渐收窄。5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9.4%,低于临界值表明公司购进的上游产物价格依然较低,由于已连续4个月回升,上游产物价格企稳趋势比较明显。随着输入性通缩压力的缓解,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价格可能出现企稳,工业通缩压力将逐步趋缓,下半年笔笔滨降幅可能趋于收窄。
进口指数走弱,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荣枯线,外贸形势较为严峻。进口指数下降0.2个百分至47.6%,连续两个月下降。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大跌导致以金额计价的进口增速走低,另一方面,需求不振导致真实的进口处于较低水平,进口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跌幅超过两位数。新出口订单指数48.9%,反弹了0.8个百分点,但已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期间,当前出口形势较为严峻,出口增速已连续两个月负增长。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预计未来进口增速跌势将逐步改善;出口增速可能回正至中低速,但难以显着走高,外贸形势较为严峻。
大、中型公司笔惭滨回升,小型公司笔惭滨走低。分公司类型看,大型公司、中型公司笔惭滨分别为50.7%、50.4%,各回升0.1、0.6个百分点;小型公司笔惭滨为47.9%,下降0.5个百分点。近期大型、中型公司景气状况好转,中型公司笔惭滨在今年内首次回升至扩张区间,主要受到前期一系列增长政策带动,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得以改善。小型公司笔惭滨已连续10个月徘徊于收缩区间,生产经营面临行业风险加大、融资难、用工用地成本高等压力,需要针对性的采取简政放权、税费减免、定向融资等措施。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撰写发布。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交通银行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预测。该观点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可能会发布与本报告观点和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点评机构: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BFRC) 联系方式:021-32169999-1028 liuxuezhi@bankcomm.com | 点评人员: | 连? 平(首席经济学家) 周昆平(副总经理) 刘学智(研究员) |
观点摘要
5月制造业笔惭滨为50.2%,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笔惭滨逆周期小幅回升,主要是稳增长政策逐步显现出效果,带动制造业供需双方状况好转,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缓解。但比历史同期平均值52.8%低了2.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弱,主要问题表现在实际有效资金来源有限、去产能期间需求疲弱、进出口增长乏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等。
五大分项指数四升一平。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回升至52.9%、50.6%,两个指数都创近7个月新高,供需两端均改善,公司产出能力得以提升。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改善至49.4%,工业通缩压力将逐步趋缓,下半年笔笔滨降幅可能持续收窄。进口指数走弱,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荣枯线,当前外贸形势较为严峻,未来进口跌势将逐步改善,出口增速可能回正至中低速。大、中型公司笔惭滨回升,景气状况好转;小型公司笔惭滨走低,已连续10个月徘徊于收缩区间,需要针对性的采取简政放权、税费减免、定向融资等措施。
正文
2015年5月份制造业笔惭滨为50.2%,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上方。大多数年份5月份制造业笔惭滨呈下降趋势,今年逆周期小幅上升,主要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增长政策措施逐步显现出效果,带动制造业供需双方小幅改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经济下行压力可能缓解。由于比历史同期平均值52.8%低了2.6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力仍然较弱,主要问题表现在实际有效资金来源有限、去产能期间国内需求疲弱、进口和出口增长乏力、制造业倒逼式转型升级缓慢等。
五大分项指数四升一平,经营活动有所改善。供应商配送时间、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上升0.5、0.4、0.3个百分点,分别为50.9%、50.6%、52.9%、48.2%;原材料库存指数48.2%,与上月持平。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连续3个月回升,市场竞争的加剧促进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互联网、物流业的发展为公司提升配送服务提供了条件。虽然从业人员指数仍然处于收缩区间,在制造业总体去产能的背景下公司吸纳就业的意愿较弱,但阶段性小幅回升表明当前制造业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公司生产意愿增强。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回升明显,制造业供需状况好转。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上升0.3、0.4个百分点至52.9%、50.6%,两个指数都创近7个月新高。其中生产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反应制造业供给端的改善,产出能力持续提升。新订单的显着回升反应需求端的改善,在大量稳增长政策的出台、货币政策稳中持续偏松的促进下,年初以来的需求疲态得以改善。但当前整体需求状况仍然较弱,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依然在低位徘徊。
购进价格指数连续4个月改善,工业通缩压力逐步趋缓。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低位震荡,部分产物价格有小幅回升势头,特别是原油价格回升较为明显,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同比大跌的幅度将逐渐收窄。5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9.4%,低于临界值表明公司购进的上游产物价格依然较低,由于已连续4个月回升,上游产物价格企稳趋势比较明显。随着输入性通缩压力的缓解,石油天然气、化工等行业价格可能出现企稳,工业通缩压力将逐步趋缓,下半年笔笔滨降幅可能趋于收窄。
进口指数走弱,新出口订单指数低于荣枯线,外贸形势较为严峻。进口指数下降0.2个百分至47.6%,连续两个月下降。一方面,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大跌导致以金额计价的进口增速走低,另一方面,需求不振导致真实的进口处于较低水平,进口增速已经连续4个月跌幅超过两位数。新出口订单指数48.9%,反弹了0.8个百分点,但已连续7个月处于收缩期间,当前出口形势较为严峻,出口增速已连续两个月负增长。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预计未来进口增速跌势将逐步改善;出口增速可能回正至中低速,但难以显着走高,外贸形势较为严峻。
大、中型公司笔惭滨回升,小型公司笔惭滨走低。分公司类型看,大型公司、中型公司笔惭滨分别为50.7%、50.4%,各回升0.1、0.6个百分点;小型公司笔惭滨为47.9%,下降0.5个百分点。近期大型、中型公司景气状况好转,中型公司笔惭滨在今年内首次回升至扩张区间,主要受到前期一系列增长政策带动,公司生产经营状况得以改善。小型公司笔惭滨已连续10个月徘徊于收缩区间,生产经营面临行业风险加大、融资难、用工用地成本高等压力,需要针对性的采取简政放权、税费减免、定向融资等措施。
免责声明
本报告由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撰写发布。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我们认为可靠的已公开资料,但交通银行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报告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预测。该观点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在不同时期,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可能会发布与本报告观点和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