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博客

进一步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思考和建议

编辑: 发布时间:2011-06-21 作者:宗良 来源: 浏览:285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09年4月8日,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7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各部委出台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随着中银香港向中行上海分行汇出的首笔跨境人民币结算款项,人民币跨境结算正式启动。根据人民银行的统计,2010年6月至11月,累计结算业务3400亿元,是2009年末的36亿元结算规模的近百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尽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各项政策正日趋完善,但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结算规模扩大的前景仍不足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现在规模的扩大本质上讲是和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存在很大的相关关系的。一旦升值预期结束,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将可能出现下降。未来如何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规模,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挑战。
一、以区域贸易为基础,构建人民币的结算网络
一国的对外贸易区域分布对贸易计价结算货币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即是在计价货币的选择上存在格拉斯曼法则(Grassman Law)和大国原则(麦金农 1979)。与此同时,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时至今日,主要国际货币都形成了自己的贸易结算网络,相比而言,其他的小国和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使用自己货币进行结算的比例则少之又少。从表1可以看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中最核心的货币,美元几乎已经织成了一张全球的计价网络,欧元、日元和英镑则主要在本国对外的贸易交往中发挥着主要的结算货币作用。而其它的货币,即使已经实现了可自由兑换,比如泰铢,仍不能在贸易中发挥计价结算的作用。
表1主要国家在进出口贸易中使用的计价结算货币情况一览
出口贸易(%) 进口贸易(%)
美元 欧元 本币 美元 欧元 本币
美国 95 / 95 85 2.0 85
德国 24.1 61.1 61.1 35.9 52.8 52.8
法国 33.6 52.7 52.7 46.9 45.3 45.3
英国 27.8 21.0 49.0 34.8 22.0 38.8
日本 67.4 8.5 40.0 69.4 3.6 24.1
泰国 84.4 2.7 5.0 76.0 4.3 5.6
印度尼西亚 93.6 1.2 0.0 82.5 5.7 0.4
注:美国出口数据为2006年,进口数据为2003年;德国、泰国数据为2004年;英国数据为2002年;日本数据为2003-2006年;法国、印度尼西亚数据为2003年。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产业省,Kamps, Annette, “The Euro as Invoicing Curr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 ECB Working Paper Series, No.665, August, 2006.
我们认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扩大应重点突破、不宜全面铺开。改革开放叁十多来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巩固和发展了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而且在大力推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背景下,贸易对象扩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不过,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上述叁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进出口中仍占据较高的比重(表2、表3)。其中,欧盟目前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出口地区,2010年对欧盟出口占到近20%;日本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进口国,2010年从日本进口占到12.67%。从总体上看,2010年美欧日在中国进出口中的比重分别占到了45%和32%。尽管贸易规模较大,但是鉴于美元、欧元和日元都是在贸易结算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核心货币,因此短期内在对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的难度非常大。
表2 中国出口地区分布(%)
年份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东盟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2000 20.92 15.32 16.70 4.53 6.94 2.02 17.87
2001 20.37 15.36 16.90 4.70 6.96 1.88 17.44
2002 21.48 14.80 14.89 4.76 7.24 2.02 17.96
2003 21.10 16.44 13.56 4.59 7.06 2.06 17.41
2004 21.05 17.62 12.39 4.68 7.23 2.28 17.03
2005 21.37 18.86 11.03 4.61 7.27 2.17 16.33
2006 21.00 18.77 9.47 4.60 7.36 2.14 16.04
2007 19.11 20.13 8.38 4.61 7.74 1.93 15.13
2008 17.66 20.50 8.13 5.17 7.99 1.81 13.35
2009 18.38 19.66 8.15 4.47 8.85 1.71 13.83
2010 17.95 19.72 7.67 4.36 8.76 1.88 13.84
注:欧盟包括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塞浦路斯、匈牙利、马耳他、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东盟包括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中国海关
表3 中国进口地区分布(%)
年份 美国 欧盟 日本 韩国 东盟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2000 9.94 13.70 18.45 10.31 9.85 11.33 4.19
2001 10.76 14.63 17.58 9.61 9.54 11.23 3.87
2002 9.22 13.06 18.11 9.68 10.56 12.90 3.65
2003 8.20 12.86 17.96 10.45 11.46 11.95 2.70
2004 7.96 12.34 16.80 11.08 11.23 11.55 2.10
2005 7.38 11.14 15.22 11.64 11.36 11.31 1.85
2006 7.48 11.41 14.63 11.34 11.31 11.01 1.36
2007 7.31 11.61 14.00 10.88 11.33 10.56 1.34
2008 7.20 11.74 13.32 9.91 10.34 9.13 1.14
2009 7.70 12.71 13.02 10.20 10.61 8.52 0.87
2010 7.32 12.08 12.67 9.92 11.08 8.29 0.88
资料来源:同上
相比较而言,选取东亚地区作为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的突破口则更加现实。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东亚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2010年为例,东亚地区的东盟、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分别达到了30%和28.8%,其对中国重要程度已经接近美欧日的水平。从中长期来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中国和东亚各国的贸易规模一定会持续扩大,成为推动人民币发挥区域货币的作用保障。
在当代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如果一国能够成为某一地区或者全球的最终消费市场,那么该国货币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可能性就很大。比如说,由于美国经济是消费型经济,成为了世界产物的最终消费市场,因此推动了美元向境外的流动;而日本尽管是世界经济大国,但由于没有成为吸纳世界或者区域产物的最终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日元的国际化。从这一逻辑推理,东亚也是推进人民币贸易结算的最理想之地。尽管从总体上看,中国仍然是贸易顺差大国,2010年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但是其顺差主要发生在对美欧贸易上(图1)。而在东亚地区,除了香港之外,中国对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台湾地区都基本保持了逆差,而且这种趋势不断在加强(图1)。2010年,中国对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逆差总额达到了2276.53亿美元,是2001年358.82亿美元的6.34倍。中国在东亚地区所扮演的这种“最终市场提供者”的角色和地位将有利于人民币通过经常项目流入东亚各经济体,促进东亚地区各国对人民币的接受和使用,从而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规模的扩大。

图1 中国对各国/地区贸易差额
资料来源:同上
二、扩大产物升级,提升人民币的市场接受度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能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但在实际业务操作中,最终选择采取哪一种货币进行结算还是市场决策的结果,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公司的结算货币选择能力。我们在理论分析中已经强调过,公司进行贸易的商品差异化程度越高、在国际市场的份额越大,以本国货币计价的可能性就越大。
就中国的实际出口情况来看,中国对外出口的商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实力还有待培育。按照传统分类方法考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贸易结构出现了显著转变:初级产物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制成品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成为中国出口的主导产物。同时,常被认为具有更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度的高新技术产物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1年逆差1.5亿美元上升至2009年的顺差6.7亿美元。与此同时,能够反映一国产物国际竞争力的贸易特化系数也从-0.10上升至0.10 ,这成为中国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的主要标志(图2)。

图2 中国高技术产物贸易差额和贸易特化系数 (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科技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数据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一事实,在中国的高新技术产物出口中,加工贸易对高新技术产物出口的贡献率很高,其中70%以上的出口来自于进料加工贸易,10%以上的出口来自于来料加工贸易,而一般贸易所占的比重很小,平均在10%左右(图3)。

图3 高技术产物出口按贸易方式分布
资料来源:同上
此外,有学者从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的概念出发,分析中国的贸易结构,结果显示,中国出口的产物仍然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产物方面,最能反映一国技术深度的加工工业产物和机械产物,特别是需要较高技术和规模密集型的自动化产物以及要求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研发投入的高技术产物在中国出口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也不具备显示性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
对于我国公司来讲,若想分享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好处,就需要在产物设计、品牌创造和市场营销等环节不断提升产物价值,实现产物的差异化生产和销售。如上所述,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产物出口价格弹性较小,产物的替代性较差,因此公司可以在高技术产物生产上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带来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消化吸收,培育出自己的创新平台,开发出更多属于本国的核心技术,真正掌握技术发展的主动权,从而在选取结算货币时拥有更大的决定权。
叁、设计有效的人民币清算体系,疏通回流渠道
清算系统是在清算制度安排下,由固定的清算机构定期完成市场交易和资金清算的应用系统。清算系统的运行在结算制度的安排下,一般由中央银行、银行间协会或非金融机构组织开展。畅通、快捷的清算系统是一种货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前提和基础。究其原因,完善的清算系统能够直接降低一国货币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的交易成本。我们在理论分析中已经证明,如果一国货币能够实现规模经济、低成本运行,那么就会在国际货币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甚至实现“滚雪球效应”。纵观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货币,美元、欧元,甚至日元都具有强大而高效的清算体系,这无疑巩固了它们的国际货币地位。
1.主要国际货币的跨境清算系统
(1)美元的跨境清算系统。美元清算的基本思路是境外支付、境内清算。目前美元的跨境支付系统最重要的有两个,一是1970年上线的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s, CHIPS);二是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下的美国清算系统,即1976年正式投入使用的联邦储备通信系统(Federal Reserve Wire Network, FEDWIRE)。
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s)为纽约市内同业银行清算系统。它是银行同业参股的民间性组织,主要由美国纽约银行、大通银行、花旗银行、信孚银行等十家位于纽约市的银行投资建立的纽约清算公司协会(New York ClearingHouse Association)主办。目前共有95个银行成员,其中包括美国本土总行设立在纽约市的银行、纽约市外银行在纽约的分行,外国银行在纽约的分支机构,中国银行于1986年加入该系统。1970年开始,CHIPS清算成为全球性美元国际清算网络系统。
FEDWIRE(Federal Reserve Wire Network)为美联储清算系统。它是美国境内最大的资金调拨系统,系统使用的资金为美国的银行在联邦储备银行的储备准备金。FEDWIRE是为在美国境内、纽约市区外的银行进行美元清算,由国家中央银行建立的信息传输和支付系统。该系统的成员主要包括美国财政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2家联邦储备银行、25家联邦储备银行分行和全国1万多家银行和2万家其他金融机构。
每进行一笔美元清算,在美国境外银行可以采用不同途径,如银行自身电传机、账户行提供的银行专用终端、电话、邮件以及银行参与环球金融电讯协会(SWIFT) ,将一笔付汇指示发给在美国的某一家账户行和设立的分行,美国这家被委托的银行可以根据不同付汇路径与美国境内FEDWIRE、美国纽约市CHIPS清算之后 ,再通过不同的通讯方式通知收款行(图4)。











图4 美元清算流程图
具有国际化美元清算能力的美国银行清算系统拥有多路接口,将来自不同通信方式的数据,依据指示中不同汇路、清算时间和地区转换成贵贰顿奥滨搁贰和颁贬滨笔厂所需数据,银行头寸处理中心在数据转换中随时监控到不同清算系统的账上余额。厂奥滨贵罢标识码可以用来作为识别不同清算代码或不同清算格式的标准,在清算中起着重要作用。按照以上清算程序,环绕世界一圈的美元清算在瞬间便可完成。表4给出了两大清算系统部分年份的流量数据,两个清算系统每年处理的清算额度都分别达到了骋顿笔的数十倍和狭义货币供应量(惭1)的数百倍。
表4 美国Fedwire和CHIPS清算系统流量 单位:10亿美元(流量),倍数(比例)
年份 1978 1997 2001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GDP 2107 8318 10082 12638 13399 14078 14441 14119
M1 352 1097 1204 1397 1387 1386 1625 1635
CHIPS 20358 362187 311707 349871 394567 485624 508759 364355
Fedwire 50500 288420 423867 518547 572646 670665 754975 631127

例 CHIPS/GDP 10 44 31 28 29 34 35 26
CHIPS/M1 58 330 259 251 284 350 313 223
Fedwire/GDP 24 35 42 41 43 48 52 45
Fedwire/M1 144 263 352 371 413 484 465 386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除2009外均来自于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1980,2002,2009);2009年数据分别来自于美联储、经济分析局(BEA)、Fedwire和CHIPS的官方网站。
(2)欧元的跨境清算系统。为确保欧元跨境清算的顺利进行,欧洲中央银行于2007年11月19日正式启动了TARGET2(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 System 2)系统。目前,共有24个欧盟成员国加入该系统,该系统由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三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维护。TARGET系统建立了一个单一的共享平台,跨境欧元结算不再需要通过本国的央行进行,所有的清算银行均可以通过SWIFTNet连接,从而结束了欧元区支付体系各国各自为政的分割局面,确保了欧元区成员国银行间大额跨境收支业务的便利和高效。该系统可以正确而迅速地执行与央行货币政策有关的汇付,实施商业银行间巨额转账和大额清算交易,从而有效地减少欧元区内各商业银行,成员国央行之间的交易环节,在降低所有使用TARGET系统的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
截止到2010年第叁季度,罢础搁骋贰罢2系统欧元清算日均交易量为326751笔,日均清算金额为22770亿欧元;该系统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2006年清算交易额和交易笔数占欧元区银行间清算总额和总数分别在91%和59%以上。
(3)日元的跨境清算系统。日本有五个主要的银行间清算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负责管理和运行的叠翱闯-狈贰罢系统和外汇日元清算系统(贵齿驰颁厂)。前者是一个基于实时全额结算的大额资金转账系统;后者作为外汇日元清算系统则主要处理与跨界的银行机构进行业务往来。为了加速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日本银行已经把贵齿驰颁厂纳入到叠翱闯-狈贰罢系统中,使得贵齿驰颁厂的日元交易实质上能够通过日本银行账户进行结算。同时,在日本银行推动的第二代叠翱闯-狈贰罢计划中,预计在2011年末将全银数据通信(窜别苍驳颈苍)系统中的大额支付部分转由叠翱闯-狈贰罢系统处理。
2.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的建设
根据《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目前在人民币跨境清算上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清算行模式,即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可以通过港、澳地区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另外一种是代理行模式,亦即可以通过境内商业银行代理境外商业银行进行人民币资金的跨境结算和清算。
具体来看,清算行模式主要是针对有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香港和澳门地区。这一模式下,人民币业务的境外清算行一方面被授权与自愿接受清算条件和安排的港澳商业银行即境外参加行签订人民币业务清算协议,为这些境外参加行开立人民币账户,并按协议为其办理人民币拆借业务;另一方面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大额支付系统相连,按照央行的有关规定从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兑换和拆借资金,与境内人民币市场建立人民币流动、清算渠道。于是参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港澳公司就可以向港澳的境外参加行(或直接向境外清算行)提出人民币结算申请,并由清算行最终完成结算业务。目前,分别担任香港和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的是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国银行澳门分行。
代理行模式是适用范围更广的跨境贸易结算模式,其路径和目前美元等国际货币的清算模式相类似。由于境内商业银行是人民银行跨行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并且在国内建立了覆盖面较广的行内人民币清算系统,因此具备国际结算能力的境内商业银行可以与境外商业银行签署人民币代理结算协议,为其开立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境内代理行与境外参加行之间通过厂奥滨贵罢系统传递清算信息、并利用境内代理行为境外参加行开立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完成人民币资金的跨境清算和结算。
尽管跨境人民币清算体系基本已经建立了起来,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说,中国和周边很多国家/地区采取的是银行间一对一的代理账户行关系。利用代理账户帮助客户结算,存在时间长、效率低,不能解决双方货币头寸平补等问题。推动和扩大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需要签订结算协议来推动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和中国的商业银行互开本币账户,提供双边结算安排,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本币清算体系。
我们认为,清算机制可根据经济关系、人民币交易量规模等指标为基础进行模式选择。可选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代理模式,即通过中国境内的商业银行代理境外银行,实现跨境支付清算。境外银行人民币清算可以通过其境内代理行在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中完成。二是考虑将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延伸至境外特定国家和地区,提供清算支付服务。此外,对于有一定政治敏感性的货币,如果不能够实现银行间互开结算账户,比如新台币,那么可以采取间接清算的模式,即通过双方认可的第叁地建立清算渠道。
未来海外人民币业务清算可考虑利用以下模式(图5):中资银行海外分行为当地银行同业的个人及公司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服务;其清算业务由香港和内地代理行共同提供人民币清算服务支持,提供包括人民币买卖、拆借和现钞等在内的各项清算服务;对于中资银行海外分行尚不能提供的业务或服务,可通过代理、外判等形式,由香港清算行协助提供;对于当地没有设置中资银行海外分行的国家和地区,由香港清算行直接提供清算服务。

图5 海外人民币业务清算模式

四、建立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机制
在对外贸易中提高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比重,还需要得到有关国家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否则很难取得成效。比如说,目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允许指定的有条件的公司在自愿的基础上以人民币进行跨境贸易的结算,支持商业银行为公司提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但是,这不仅需要对方的公司和商业银行也必须接受人民币的结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方国家的制度要许可人民币在其外汇市场进行买卖,允许开设人民币账户而结汇。否则,人民币业务就是不合法的业务,境外公司也就不可能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换句话说,人民币出境以后,如果没有对方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承认,一切交易也是不合法的,这不是公司能够解决的。
在此过程中,应以双赢和多赢为基本原则,寻求本国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平衡,使他国政府能够有热情和积极性参与中国政府的政策协调合作。自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正式推出以来,目前只有香港方面有配合内地开展业务试点的相关操作指引,个别经济体监管部门亦曾回应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视同外币结算、无需另外报批,但多数经济体对开设人民币账户和人民币结算的规定尚无明确操作办法,导致境外银行和公司不知如何操作。因此,我国政府可考虑对提供人民币结算便利的国家给予贸易关税的优惠,对该国政府和公司利用人民币对华投资也应给予外资投资的政策优惠等,在使他国参与和分享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作者:李建军 宗 良)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