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博客

国际银行业发展重心东移态势

编辑: 发布时间:2011-11-21 作者:宗良 来源: 浏览:166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11年,金融危机影响余波未平,世界经济仍面临严峻挑战。美国主权信用评级遭遇下调,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泥潭,新兴经济体状况较好,但也面临通涨和经济减速压力。全球经济状况在银行业中也得到反映。国际银行业发展有如下特点:
全球银行业发展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
金融危机后,全球特别是欧美银行业经历了艰难的调整与重新洗牌,相反亚洲银行业则逆势上升,持续增长,全球银行业发展总体呈现东强西弱的格局。
2011年上半年,伴随世界经济复苏企稳,全球银行业有所好转。从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千家银行排名可以看出,不仅越来越多的大银行开始扭亏为盈,全球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也在飞速接近危机前的峰值水平。经过一年的去杠杆化,今年入选全球千家银行排名的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了6.4%,首次超过100万亿美元大关;利润也大幅上升,同比增长77%至7090亿美元,仅比2007年危机前的峰值水平少800亿美元。与此同时,千家银行排名的银行中,有105家实现了扭亏为盈,包括美国花旗集团、纽约梅隆银行等去年亏损位列全球前25位的银行,今年多数也盈利显着。这一系列数据显示,全球银行业似乎已开始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逐步恢复元气。
然而下半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国际银行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银行业重新陷入困境,进一步凸显了后危机时代全球银行业发展东强西弱的格局。
欧美银行业长期增长潜力堪忧
当前,欧洲银行业存在较大风险。欧洲银行业普遍持有大量希腊国债。根据BIS的统计,截至2010 年12月底,欧洲银行业持有对希腊的直接风险敞口达1301 亿美元(其中,法国530 亿美元,德国340 亿美元,英国131亿美元,葡萄牙102亿美元)。而经过多番谈判,欧盟各国手中的希腊债券价值预计需要减计50%,这将对各国银行业造成损失。随着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越来越多国家实施更加严格的紧缩政策,欧元区银行盈利的前景也将受到威胁。2011年全球千家银行排名中,总资产降幅最大的10个国家中,有9个是欧洲国家;全球亏损最严重的25家银行中,有11家来自欧洲。
未来,欧美银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令人堪忧,这是因为:首先,危机前欧美银行业的高盈利相当大程度上来自过度杠杆化和过度衍生交易,而危机后随着监管约束强化,这些业务的盈利将长期受到影响;其次,欧美国家在危机后的经济增长潜力进一步降低,银行业务的增长不可避免地缺乏基本面的支持;第叁,欧洲主权债务风险尚未消除,而欧美银行业持有大量的相关资产,这就意味着这些银行需进行额外的资产拨备和减记,从而制约其盈利增长;最后,欧美国家还将面临日益强大的新兴市场银行业的竞争,市场份额可能会有所收缩。近期欧美银行大量裁员是其状况不佳的反映。
亚洲银行业彰显较好的成长性
相比于欧美银行业的整体疲态,亚太银行业显示出更为顽强而持续的成长力,而 这与经济金融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金融危机前的10多年中,亚洲经济的增长率全球最高,危机中更是一枝独秀,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进一步上升,银行业资产与信贷规模均超过了危机前的水平。与此同时,亚洲银行业的监管水平在不断提高,金融改革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不断深化,这都为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亚洲还是全球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随着地区财富的快速增长,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等金融需求快速增长,亚洲银行业正是抓住了这一有利机遇,实现了1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
2012年,亚洲仍将是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在全球银行业的地位将会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与此同时,亚洲的金融深化还将进一步发展,金融规模和市场容量有望与欧美比肩,发展机遇巨大。其中,中国、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更将成为亚洲银行业发展的核心市场,深耕于这些地区的国际大银行将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国际银行业监管水平趋于提高
2011年11月初,骋20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名单,包括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29家金融机构。其中,美国8家、英国4家、日本3家、法国4家、德国2家、瑞士2家、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瑞典、比利时、中国各1家。中国银行是中国乃至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入选的银行。目前,尽管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具体监管要求尚未正式发布,但必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标准。这将带动全球整体监管水平的提高。
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011年,中国银行业处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经营环境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体来看仍取得了重大发展。中国银行业规模稳步扩张,目前资产规模已达100万亿元以上。银行业定价能力有所提高,信贷投放结构日益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逐步加深以及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上升,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银行业的位次大幅提升,国际影响力大幅增强。中国银行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既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近年来金融改革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国银行业国际市场地位和中国银行百年品牌的充分认可,也体现了中国银行相对于其他国内同业的重要比较优势和特色。
2012年,尽管国外经济环境仍不确定,国际宏观经济政策会对中国银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实现硬着陆的风险不大,将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水平上,通胀压力将有所缓解,中国银行业仍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