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博客

发挥政策与改革的综合效应

编辑: 发布时间:2014-08-15 作者:宗良 来源: 浏览:2087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14年08月15日 03:30 金融时报
  访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2.70, 0.01, 0.37%)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本报记者 刘红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状况并未得到明显缓解,其中,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复苏的障碍之一。如何切实降低公司融资成本,为经济平稳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保障?就相关问题,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研究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目前我国公司融资成本大体在何种水平?如何评价四大行减免小微公司融资服务收费等举措?
  宗良:总体看,各类融资成本呈现较大差异,但整体有所上升。目前银行贷款的加权利率在7.3%左右;债券利率波动较大,债务融资成本较高,在5%至10%不等;信托融资环节较多,融资成本涨幅最大,因其环节较多,其实际综合融资成本一般在10%以上;委托贷款成本应在10%以上;民间借贷利率最高,达20%以上。
  目前四大行已率先实施减免小微公司融资服务收费等举措,并调整中间业务收入考核,此举会整体带动银行渠道融资成本的下降。
  记者:我国中小公司融资难、融资贵背后的深层次矛盾是什么?
  宗良:第一,伴随着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成本明显提高,同时由于中小公司风险较高,其自身风险带来的风险溢价上升,融资成本自然提高。
  第二,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推高了无风险收益率。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和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导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能够承受更高的利息成本。
  第叁,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提高了银行信贷成本。信用信息不对称、不健全,金融机构对申请融资服务的中小公司进行信用评估时费力、风险大、成本高,因此对中小公司贷款意愿较低,贷款利率定价也相对较高。
  记者:为了降低公司融资成本,政策的引导作用还需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与加强?
  宗良:扩大定向降准范围,甚至适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可以改善流动性,而且有助于降低无风险收益率,从而压低中长端利率水平。同时,可简化小微公司贷款的核销政策,提高对小微公司风险容忍度,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和服务小微公司的能力。
  注意各类定向宽松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和协调配合。今年上半年央行摆微博闭出台了两次定向降准政策、抵押补充贷款(笔厂尝)以及贷存比调整等定向金融调控措施。未来一段时间,央行可综合运用多种定向宽松政策工具,真正为商业银行“松绑”,鼓励其增加信贷投放。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更加注意各类定向宽松政策的协调配合,以达到真正疏通行业发展血脉的目的,力求在短期有助于经济增长,长期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
  另外,注重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深化改革的有机配合。
  记者:资金是流动和趋利的,商业银行也会重视其效益。在利率市场化和社会融资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定向宽松政策所释放的资金能够真正用于支持小微公司?
  宗良:持续跟进资金流向,对不符合要求的机构予以惩戒。监管部门宜加快相关配套措施建设,引导和监督定向宽松释放资金的流向,确保资金真正流入小微公司、“叁农”等重点领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惩戒措施,确保资金定向流入规定的重点实体经济领域。
  减少融资环节,防止层层加价。融资链条拉长,金融机构层层加价,增加了不少费用,推高了公司融资成本。因此,应重视减少融资中间环节,缩短公司融资链条,整治层层加价行为,规范并逐步减少委托贷款。
  发挥财政政策、机制改革的效应。财政政策可以在结构调整上发挥更精准的作用。未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还需要财政政策对“短板”产业及行业加强支持。应注意将货币政策的总量调节与财政政策的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或许是能更好地支持重点实体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记者:为激励金融机构更高效地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您有哪些建议?
  宗良:第一,稳步发展民营银行。3家民营银行试点强调差异化定位,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民营银行应制定“求异”性的公司战略,致力于满足80%的中小客户,而不是与大银行竞争20%的主流市场,展开错位竞争而非同质竞争。稳步发展民营银行,让越来越多的小微客户和普通消费者享受到更加丰富、更加贴心、成本较低的金融服务。
  第二,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有利于改善公司融资结构、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可考虑拓展面向小微公司的融资渠道,提高中小微公司的直接融资比例。进一步放宽对公司发行债券的限制;完善债券发行的中介配套服务;创新债券品种。
  第叁,打破“刚性兑付”预期,降低无风险利率。“刚性兑付”现象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收益与风险在任何市场上都是成正比的,伴随着高收益的必然是高风险。金融产物打破“刚性兑付”可让投资者承担应有的风险,整体降低社会无风险收益率。
  第四,鼓励商业银行境外融资。目前,境外外币融资折算美元利率略高于1%,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折算美元利率接近2%。可考虑支持中资银行赴境外发行债券,同时降低对公司的相应贷款利率。
  第五,加快推进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降低融资成本的基础,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对申请融资服务的中小微公司实施风险评估时的资金和时间成本,进而有助于降低小微公司的融资成本,更高效地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服务。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