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研究与培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与培训 > 行业研究 > 银行家博客

人民币国际化前瞻

编辑: 发布时间:2014-11-24 作者:宗良 来源: 浏览:227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2014年11月24日09:28 本报记者 柳立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宗良 博士,研究员,先后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美经济学培训班)、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现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近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世界黄金协会等机构的多项重大课题,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此,日前中国银行编制并发布了《中国银行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白皮书(2014年度)》,通过市场调查揭示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趋势。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白皮书的观点,加强对人民国际化前景的研判与应对,记者日前采访了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博士。
  记者:为完成白皮书,中国银行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并对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请您透过这些数据总结一下值得关注的重要结论。
  宗良:白皮书的完成是建立在大量调查数据基础上的,较好地反映了市场的实际情况,反映了市场发展前景。我觉得以下几个结论值得重视:
  一是人民币国际化主要由蓬勃发展的内生动力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上是一种内在市场力在推动,不是政府的强推,是市场的一种自然认可,当然适当的政策支持也起了加速推进的作用。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人民币国际化自我发展的蓬勃内生动力。未来一系列新的跨境人民币业务试点政策将更进一步增强这种动力,逐步形成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效应。
  二是市场对人民币国际化预期改善、前景乐观。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受访境外公司对“人民币可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国际货币,地位和作用可能接近美元和欧元”的认同度达到41%,较去年提升10个百分点,而认为“对人民币国际地位和作用还不好评估”的公司占比下降4个百分点,说明人民币国际化经过5年的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境外公司对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前景和地位形成更加积极的认识和判断。
  跨境人民币的使用意向进一步提升,约有87%的境内公司和69%的境外公司打算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或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收付结算中的使用比例,分别较2013年的调查结果上升了10个和8个百分点。
  叁是人民币境外流转效果显现。境外公司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对手区域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在2013年的调查中,仅有10%的境外公司反馈其与中国大陆以外的第叁方之间发生过人民币跨境收付,而2014年这一比例提升至41%,其中反馈与日韩及东盟、欧洲和美洲发生过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公司占受访境外公司的比例分别为8%、4%、2%。发生在第叁方之间的人民币往来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境外流转使用水平,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所取得的一项重要进展。
  四是人民币计价结算主动权明显增强。总体来看,境内公司人民币计价主动权仍相对偏弱,在汇率变动不利时,完全接受外商报价而承担汇率风险的公司仍占受访境内公司的26%。对比2014年和2013年两次调查结果还发现,在进出口业务中,外商愿意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比例稳步提升,不接受人民币结算的比例明显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方公司选择以人民币结算的主动权趋于改善。
  五是金融服务产物不断丰富,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银行加入人民币市场并尝试提供更丰富多样的人民币金融产物,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离岸人民币市场广度和深度,提升人民币国际化金融服务整体水平,公司金融需求满足程度逐步提高。银行品牌和国际化经营优势是公司选择合作银行首要考虑因素。
  记者:金融产物创新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环节,请您谈谈海外人民币产物创新方面有哪些特点?
  宗良:《白皮书》显示,金融服务需求逐步多元化。公司对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物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境外人民币金融服务也更加普及,产物种类更趋丰富。两大类最为重要:
  一类是贸易结算类产物。调查发现,跨境人民币结算和融资等传统产物,是受访公司中使用最为普及的产物。进一步推广人民币跨境使用,仍应着眼于完善跨境人民币结算等基础产物,进一步简化业务流程,提升资金结算的安全性、快捷性和便利性。境外设立的中资公司是跨境人民币结算使用比例最高的境外客户群体;跨国经营公司和“走出去”公司将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重要带动者。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也将为相关公司带来更多的融资结算便利,为公司跨境经营提供可靠保障。
  另一类是外汇交易和现金管理类产物。调查显示,外汇交易、全球现金管理等组合产物是境内外受访公司在跨境交易中关注度较高的产物。其中,外汇交易产物是衔接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纽带,是管理汇率风险的重要工具;全球现金管理是便利跨国经营公司加强全球资金归集使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记者:本次引入对全球500强的调查有何特殊意义?体现出了什么变化?
  宗良: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全球财富500强公司在全球金融资本流动、技术转移、供应链管理、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活跃于国际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客户群体,全球财富500强公司广泛参与跨国境、多币种的贸易收支和资本运作,在推动货币国际化使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人民币在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中的普及和使用情况,是反映人民币国际化使用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本次调查将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作为一个群体,可反映财富500强看待和使用跨境人民币的具体特征,更好地揭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提供了一些重要结论:
  第一,500强公司对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预期较受访境外公司整体更为乐观。有45%的受访境外财富500强公司认为未来人民币可能成为十分重要的国际货币,地位和作用接近美元和欧元,这一占比高于境外公司样本总体水平。
  第二,500强公司对人民币国际化业务的参与更为广泛。对待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态度更加成熟,对人民币结算产物的使用水平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物中,结算和贸易融资的普及程度最高。从境内外公司对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物的使用情况来看,63%的受访境内公司和38%的受访境外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曾经使用过跨境人民币结算产物。表明跨境人民币结算与融资是最普及的人民币金融产物,客户参与度最高,而人民币现金管理、贷款及发债等产物的使用水平相对较低。目前已有500强公司选择中资银行作为其全球人民币现金管理银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记者:您对人民国际化的前景怎么看?未来哪些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宗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民币正从跨境结算的单一领域迈向全方位发展的新阶段。预计到2025年,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欧元后的第叁大国际货币。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跨境结算功能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发挥投融资功能,并成为一系列国家或地区的储备货币。
支付结算功能快速提升。2013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为4.63万亿元,较上年大增57%。2014年前9个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已达4.8万亿元,跨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占同期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2.2%。跨境直接投资结算也取得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累计接近16万亿元。根据厂奥滨贵罢最近公布的数据,2014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清算的使用份额提升至1.72%的历史新高,成为全球第七大支付货币;在国际信用证和托收交易等贸易融资活动中的使用份额位列全球第二。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下,货币使用度在快速增长。
  境外人民币投融资与外汇交易市场稳步拓展。目前人民币从最初的跨境贸易结算逐步拓展至存款、贷款、担保、清算、资金交易、理财、现金管理、债券承销等各类银行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产物门类更加齐全,品种更为丰富。近年来,海外人民币的交易货币、投融资功能不断提升。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显示,人民币已跃居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最活跃的10大货币之列,交易地位从2010年的全球第17位跃升至第9位,日均成交额增长2.5倍。境外参与提供人民币支付清算的银行超过2000家,陆续形成香港和新加坡、伦敦、卢森堡等离岸人民币中心。
  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快速发展,为投资者提供重要而现实的投资渠道,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其他相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2014年前3个季度,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创下了4510亿元的历史新高,超过了去年全年的3760亿元。特别是沪港通开启,为海外人民币投融资和交易提供新的重要渠道,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预示着离岸人民币市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大宗商品也将是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突破点。过去美国是全球石油的主要买家,而今天中国成了全球最主要的买家。市场规则表明:一个商品的主要买家应该具有一定的定价权,它的货币也应该发挥一定的结算作用。
  人民币储备功能增强。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进入“提速期”,国际认可度逐步提高,马来西亚、白俄罗斯、韩国、柬埔寨以及尼日利亚等已将人民币纳为官方储备货币。目前坦桑尼亚和南非等也正在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官方储备货币。英国、尼日利亚、泰国、南非、白俄罗斯、印尼等国已明确表示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七大储备货币。
  目前,中国已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超过3.1万亿元。境外参与提供人民币支付清算的银行超过2000家,陆续形成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卢森堡等离岸人民币中心。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