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我读过一本美国哲学家的书,名为《必要的丧失》。这本书认为在哲学意义上,放弃是一种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只有放弃才能获得。丧失是取得的代价,放弃是获得的前提。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品味放弃的含义,也许会使我们能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风险管理者要学会从获得的角度去放弃,也要学会从放弃之中去寻求获得。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总是在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风险决策的要害是取舍,但又不是简单的取舍。银行家们总是要在决策中面临这样的问题:放弃还是投入,承受还是回避?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对于风险决策而言,对具体客户,每笔贷款的价值判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什么样的取舍标准和相关的价值判断理念。以风险管理的意义来裁量放弃、投入、承受、回避,则另有一番含义:
所谓放弃,并不是因为一项业务或客户的收益不高。收益的高低是相对于风险成本而言的,放弃的核心原因是业务或客户带来的风险预期是否高于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个范围怎么确定呢?就是运用计量手段,采集尽量多的历史数据而测算出来的预期损失。具体的讲,就是行业、区域债项的风险限额,突破这样的限额,说明收益与风险不均衡,放弃为上策。
所谓投入,并不仅仅是因为一项业务或客户带来的收益可观,更重要的是这项收益能够覆盖它所同时带来的预期损失。放弃与投入是针对具体客户或某项业务的具体取舍标准的风险态度,既包括具体的技术标准,如负债率,也包括价值标准,即判断技术指标的优劣,如所确定的负债率标准是否适当。
所谓承受,是指银行制定总的风险偏好政策时,通过计量某一行业、某一区域、某一产物、某一类客户的损失概率和预期损失,并结合银行自身的管理特点和风险技术特点以及文化观念,决定在哪些领域来开展业务,图谋发展,也就是说愿意承受这一类客户或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且确信能加以控制,降低损失,实现收益。
所谓回避,是指银行不愿意承受某些风险客户和业务领域,银行决定在战略上不介入此类业务或客户。
不同银行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市场观念、风险管理技术的能力和特点不一样,所确定的风险偏好也不一样,因而在战略上承受风险的领域和回避风险的领域也不一样,在具体业务或客户的放弃与投入的技术取舍标准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一家银行特有的经营特色和经营策略。
对于一家银行,放弃与获取都是重要的战略选择,而这些战略选择都是以风险裁量为依据的。
风险管理者要学会从获得的角度去放弃,也要学会从放弃之中去寻求获得。银行是经营风险的公司,总是在追求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在实际经营活动中,风险决策的要害是取舍,但又不是简单的取舍。银行家们总是要在决策中面临这样的问题:放弃还是投入,承受还是回避?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对于风险决策而言,对具体客户,每笔贷款的价值判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什么样的取舍标准和相关的价值判断理念。以风险管理的意义来裁量放弃、投入、承受、回避,则另有一番含义:
所谓放弃,并不是因为一项业务或客户的收益不高。收益的高低是相对于风险成本而言的,放弃的核心原因是业务或客户带来的风险预期是否高于银行所能承受的范围。这个范围怎么确定呢?就是运用计量手段,采集尽量多的历史数据而测算出来的预期损失。具体的讲,就是行业、区域债项的风险限额,突破这样的限额,说明收益与风险不均衡,放弃为上策。
所谓投入,并不仅仅是因为一项业务或客户带来的收益可观,更重要的是这项收益能够覆盖它所同时带来的预期损失。放弃与投入是针对具体客户或某项业务的具体取舍标准的风险态度,既包括具体的技术标准,如负债率,也包括价值标准,即判断技术指标的优劣,如所确定的负债率标准是否适当。
所谓承受,是指银行制定总的风险偏好政策时,通过计量某一行业、某一区域、某一产物、某一类客户的损失概率和预期损失,并结合银行自身的管理特点和风险技术特点以及文化观念,决定在哪些领域来开展业务,图谋发展,也就是说愿意承受这一类客户或业务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且确信能加以控制,降低损失,实现收益。
所谓回避,是指银行不愿意承受某些风险客户和业务领域,银行决定在战略上不介入此类业务或客户。
不同银行的传统文化观念和市场观念、风险管理技术的能力和特点不一样,所确定的风险偏好也不一样,因而在战略上承受风险的领域和回避风险的领域也不一样,在具体业务或客户的放弃与投入的技术取舍标准和价值标准也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一家银行特有的经营特色和经营策略。
对于一家银行,放弃与获取都是重要的战略选择,而这些战略选择都是以风险裁量为依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