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挤压,监管部门考核及银行之间竞争的需要,各家银行都重视了小微金融的发展,组建了专门团队,制定了制度,到各地学习交流日渐增多,培训市场日渐火爆,但发展效果不理想,资产、负债业务停滞不前,不良贷款持续增长,难以得到抑制,我认为主要原因:
一是银行高管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方向、没有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发展的方向,导致没有对发展小微金融下大决心,更没有长远发展规划,而且对发展小微金融左右摇摆不定。
二是各家银行总行没有根据小微金融发展特点,将权责没有分解到各部门,仅仅将任务分解到分支行,分支行又分解到小微金融部,导致小微金融部“单打独斗”的局面;对小微金融的经营和管理还处在照抄照搬阶段,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叁、培训学习中仅仅学习、培训小微金融风险控制技术、营销技术,忽视团队管理、产物设计、不良资产技术等十大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很多行仅仅是对原来的经营模式的修修补补;有些培训老师来自原来小微金融发展好的银行,但由于没有形成体系,最近问题也逐渐暴露,导致新开办的银行及客户经理没有真真学习到更好的方法及技术,业绩难以增长。
四、营销手段上还处在陌生营销初级阶段,仍采用游击战的营销方式,无法形成信息链,导致资料不全、信息不准、客户少、营销成本高、存款贡献少、不良贷款多的局面。
当今我们已进入经济新常态,首先我们金融人士也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金融业务也必须围绕新常态开展工作。
其次要认识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对金融来讲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金融业及各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新的状态,展现许多新的亮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深化改革带来新变化,释放了市场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第二,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第三,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 2016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7%发展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第四、国家加大了对小微公司的扶持力度,税收上:2015年10月,在落实好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是从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将减半征收公司所得税的小微公司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扩大到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二是将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微公司、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由今年底延长至2017年底。
国家货币政策对小微金融实行定向降准,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25叠笔,基准利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同时普降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50叠笔,并继续对支持叁农和小微的符合标准金融机构额外降准50叠笔
同时加大对小微金融配套措施的落实,2015年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了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国家担保基金、发展聚焦小微和“叁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落实免征营业税和准备金税前扣除等政策、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减少或取消盈利要求等五项重大举措,政府“出手”大力支持担保行业发展,将大大有助公司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央财加大对小微公司融资的配套支持,政将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公司发展基金。该基金将通过乘数效应带动上千亿元社会资本注入。
所以讲从国家层面支持小微公司发展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取得的效果显现。所以我们必须认清事实,而且根据《十叁个五年规划纲要》,直接融资、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将更好的解决中小公司融资难的现状,这将是未来政策倾斜的主要方向。
经济新常态下,公司业态已经或将要发生较大变化,主要呈现以下4个方面特点:
一是小微公司不断增多。
二是轻资产类服务类型及公司数量明显增多。
叁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公司资金周转加快,
四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异军突起。
五、由制造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的轻资产比重越来越高。
但我们服务理念、思想还远远没有理解到位,尤其小微金融发展的商业模式、产物设计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步,对此我认为做好小微金融发展这篇文章,应该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 提高对金融新常态的认识。认识经济新常态,公司要发展,公司类型发生较大变化,间接融资比例下降将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银行从董事会成员到一般员工都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彻底改变简单任务下派、依靠考核的做法,认真分析新常态下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是事关全局、事关银行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今年上半年很多银行大力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及投行业务,但政府融资平台总额度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的管理,投行业务必然会收到影响,所以从长期看还是应该坚持发展小微金融。
第二 加紧研究自身的商业模式,彻底改变我们经营多年的基本还是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前面10多年的银行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得益于国家对机构发展的政策,但现在已处于新常态,加上“三期叠加”,以前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作为总行要认真学习小微金融商业模式五步法,从组织架构、部门职责、畅通信息渠道、数据核查及管理会计授信等入手,根据本行经营特点及现有经营模式,结合自己的优势及他行的经验,从小微金融的六种商业模式中,结合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而目前照抄照搬,是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第三 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多年来银行内部改革较少,内部协调机制不灵活的问题难以适应小微金融发展,研究小微金融发展部门设置、团队管理、产物设计、营销等十大技术及他们的关联性,从而重新考虑部门设置、及其权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明确是矩阵、准事业部还是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
第四 加强小微金融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以财务分析为主要指标的风险控制模式,主要客户对象是资产占比比较重的制造业,而对小微公司尤其服务类型、科技创新型公司显然不适用,所以我们设置新的授信风险控制办法、操作流程,对营销也要改变原来游击战的营销方式为阵地战的营销方式,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偏高等问题。
第五 尊重小微金融发展规律。小微金融发展需要经过陌生拜访到圈式营销需要三个比较大的阶段,跳跃式发展只能追求短期资产业务的迅速扩大以及不良贷款的提高,负债业务的规模的委缩。所以要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推进步骤、财务及人士安排,才能保证将小微金融发展落到实处。
一是银行高管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方向、没有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下金融发展的方向,导致没有对发展小微金融下大决心,更没有长远发展规划,而且对发展小微金融左右摇摆不定。
二是各家银行总行没有根据小微金融发展特点,将权责没有分解到各部门,仅仅将任务分解到分支行,分支行又分解到小微金融部,导致小微金融部“单打独斗”的局面;对小微金融的经营和管理还处在照抄照搬阶段,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
叁、培训学习中仅仅学习、培训小微金融风险控制技术、营销技术,忽视团队管理、产物设计、不良资产技术等十大技术的学习与培训,很多行仅仅是对原来的经营模式的修修补补;有些培训老师来自原来小微金融发展好的银行,但由于没有形成体系,最近问题也逐渐暴露,导致新开办的银行及客户经理没有真真学习到更好的方法及技术,业绩难以增长。
四、营销手段上还处在陌生营销初级阶段,仍采用游击战的营销方式,无法形成信息链,导致资料不全、信息不准、客户少、营销成本高、存款贡献少、不良贷款多的局面。
当今我们已进入经济新常态,首先我们金融人士也必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金融业务也必须围绕新常态开展工作。
其次要认识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对金融来讲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金融业及各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
第三、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新的状态,展现许多新的亮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深化改革带来新变化,释放了市场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第二,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第三,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 2016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7%发展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第四、国家加大了对小微公司的扶持力度,税收上:2015年10月,在落实好已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一是从2015年10月1日起到2017年底,依法将减半征收公司所得税的小微公司范围,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内(含20万元)扩大到30万元以内(含30万元)。二是将月销售额2万元至3万元的小微公司、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免征增值税、营业税的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由今年底延长至2017年底。
国家货币政策对小微金融实行定向降准,2015年10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25叠笔,基准利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同时普降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50叠笔,并继续对支持叁农和小微的符合标准金融机构额外降准50叠笔
同时加大对小微金融配套措施的落实,2015年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了设立政府性担保基金、国家担保基金、发展聚焦小微和“叁农”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落实免征营业税和准备金税前扣除等政策、对政府性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减少或取消盈利要求等五项重大举措,政府“出手”大力支持担保行业发展,将大大有助公司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央财加大对小微公司融资的配套支持,政将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公司发展基金。该基金将通过乘数效应带动上千亿元社会资本注入。
所以讲从国家层面支持小微公司发展已经不可逆转,而且取得的效果显现。所以我们必须认清事实,而且根据《十叁个五年规划纲要》,直接融资、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将更好的解决中小公司融资难的现状,这将是未来政策倾斜的主要方向。
经济新常态下,公司业态已经或将要发生较大变化,主要呈现以下4个方面特点:
一是小微公司不断增多。
二是轻资产类服务类型及公司数量明显增多。
叁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公司资金周转加快,
四是科技创新型公司异军突起。
五、由制造业带动服务业发展的轻资产比重越来越高。
但我们服务理念、思想还远远没有理解到位,尤其小微金融发展的商业模式、产物设计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步,对此我认为做好小微金融发展这篇文章,应该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 提高对金融新常态的认识。认识经济新常态,公司要发展,公司类型发生较大变化,间接融资比例下降将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银行从董事会成员到一般员工都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彻底改变简单任务下派、依靠考核的做法,认真分析新常态下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这是事关全局、事关银行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今年上半年很多银行大力发展政府融资平台及投行业务,但政府融资平台总额度是有限的,而且随着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的管理,投行业务必然会收到影响,所以从长期看还是应该坚持发展小微金融。
第二 加紧研究自身的商业模式,彻底改变我们经营多年的基本还是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前面10多年的银行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得益于国家对机构发展的政策,但现在已处于新常态,加上“三期叠加”,以前的”好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作为总行要认真学习小微金融商业模式五步法,从组织架构、部门职责、畅通信息渠道、数据核查及管理会计授信等入手,根据本行经营特点及现有经营模式,结合自己的优势及他行的经验,从小微金融的六种商业模式中,结合自身特色,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而目前照抄照搬,是没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
第三 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体系建立。多年来银行内部改革较少,内部协调机制不灵活的问题难以适应小微金融发展,研究小微金融发展部门设置、团队管理、产物设计、营销等十大技术及他们的关联性,从而重新考虑部门设置、及其权责,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明确是矩阵、准事业部还是事业部制的管理方式。
第四 加强小微金融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以财务分析为主要指标的风险控制模式,主要客户对象是资产占比比较重的制造业,而对小微公司尤其服务类型、科技创新型公司显然不适用,所以我们设置新的授信风险控制办法、操作流程,对营销也要改变原来游击战的营销方式为阵地战的营销方式,降低信息不对称、成本偏高等问题。
第五 尊重小微金融发展规律。小微金融发展需要经过陌生拜访到圈式营销需要三个比较大的阶段,跳跃式发展只能追求短期资产业务的迅速扩大以及不良贷款的提高,负债业务的规模的委缩。所以要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推进步骤、财务及人士安排,才能保证将小微金融发展落到实处。
上一篇:村镇银行减负才能活
下一篇:中小银行国际业务发展“四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