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挑战可谓史无前例。为抑制疫情蔓延,全球主要经济体均采取了隔离和限制居民外出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带来的经济代价不容小觑。
根据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骋顿笔同比下降6.8%,略低于市场预期(-6%)。叁月经济活动有所恢复,其中工业生产负增速大幅收窄,但消费方面却还尚未好转。值得注意的是滞后于经济活动的劳动力市场疲软,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通过影响出口带来的第二波挑战。
中国的经济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经济表现提供了参考,疫情和相应的管控措施对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产带来的损失或将达到双位数。特别是欧美等以消费和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受到的影响应比中国更严重。
尽管各国经济衰退幅度不同,但市场普遍预计,无论美国还是欧盟各国,二季度经济增速预计都将经历快速、大幅的下降。当前最乐观的估计是二季度末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叁季度的情况可能会有一定好转,但复工复产也还将面临一定障碍,市场预计,欧美经济在叁季度的负增长或将有所缩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部分消费是不可回补的,疫情得到控制后并不意味着经济就会立刻恢复疫情前的水平。因此,尽管市场预期的基准情形仍然认为出现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全球经济衰退——特别是在二季度——将不可避免已成为全球共识。
面临这一挑战,各国决策层都在积极出台各种措施,欧美以及亚太地区的国家在过去一段时间推出的刺激措施的规模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政策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旨在为公司和居民纾困,另一类则旨在恢复信心、扩大内需。
随着防控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的政策重点已经从此前的全力防控疫情转向在防控前提下帮助公司复工复产。在政策支持下,大公司和中小公司的复工率分别恢复至90%和70-80%。
但由于中国和全球的疫情发展存在时间差,全球经济的衰退可能将在二季度至叁季度的前半段对中国经济带来第二波的挑战。
目前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纾困措施,但整体来说还相对温和,预计未来还将进一步出台更大规模的政策措施。与全球央行相比,中国央行还有一定的降息空间。我们预计,未来存款利率还会下降20到30个基点,尝笔搁下降50个基点;此外,财政赤字率和专项债发行也将扩大。
总体而言,未来政策仍有调整空间,我们可以期待在未来一两个月之内,政策力度将会继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