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抗击疫情

后疫情时代,我们将何去何从?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6-28 作者: 来源:德意志银行 浏览:5632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从居家办公,到应对行业巨变,再到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措施,后疫情时代有不计其数的难题亟需解决。面对这场波及全人类的悲剧,保持客观并非易事。德意志银行最新一期《概念》(碍辞苍锄别辫迟)杂志从宏观市场、生产生活、环境社会多个维度切入,由点及面,探讨后疫情时代世界的变化。




生活方式


新冠疫情或将加速数字化对日常生活的渗透,从而永久改变我们的工作、消费、社交、娱乐与学习方式。线上订餐(包括日用品配送和外卖)在疫情爆发前已稳步增长,爆发后愈加普遍。德意志银行美国零售业研究团队发布的诲产顿滨骋调研显示,线上购物量激增,45%的受访者表示在2020年4月之前的12个月内曾进行过网购,而6个月之前,这一数字仅为28%。


此外,网购频率也在增加:有一半网购者表示每星期至少会在网上购买一次日用品,而在去年10月这一比例仅为37%。随着消费者们愈发体验到网购的便利,并逐渐熟悉这种配送模式,未来网购或将成为主流。


新冠疫情催生了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居家办公体验潮。上班族在其日常生活的各方面都更依赖基于网络建立的虚拟连接;大多数公司不得不需求其他通信手段替代面对面交流,这或将导致出行活动永久减少。

 

尽管商务差旅和个人出行仍将继续,但订票的方式的改变将重塑交通行业。鉴于疫情严重扰乱了人们的出行计划,旅客们可能会愈加青睐灵活程度较高的出行方式,且节假日订票的提前期可能会越来越短。

 

除了疫情的影响之外,高昂的教育费用、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新兴的教学技术等因素也将迅速推动在线教育的普及。此外,由于网络平台突破了国界限制,顶尖高校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导致众多知名度较低的学校退出竞争。


&苍产蝉辫;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


疫情冲击之下,各国政府推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刺激计划,加上逆全球化、劳动者议价能力提高及因需要减轻巨额新增债务负担所共同带来的供应链中断,新冠疫情或将引起通货膨胀。


然而,任何财政刺激措施都只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过去,全球价值链的整合将生产转移到拥有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降低了制造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将从结构上提高公司成本;公司将面临来自股东、监管机构和政府的压力,要求提高供应链的本地化程度,以更好抵御未来的潜在冲击。

 

近十年来最严重的股市崩盘以及紧随其后的艰难复苏让投资者们顾虑重重,担忧疫情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二次市场崩溃。然而,有一种现象很可能成为一柄双刃剑。下图显示,自金融危机以来,投资者们购买股票的价格所差无几(低价格离散度),但不同公司的股本回报率却有着天壤之别。


Screen Shot 2020-06-28 at 3.10.50 PM.png

鉴于今年并不明朗的前景,投资者们必须保持谨慎,因为疫情可能导致这类低离散度现象的消失。原因在于,这类现象是由公司派息及股票回购所引起,而这类承诺实则难以持续;此外,不同公司在疫情后的复苏进度各异,部分公司甚至难以回到正轨,进而影响到第二季度的表现。

 

后市股票市场的整体价格涨跌或许并不重要;相反,关注公司内在价值可能会成为2020年投资新主题。


环境社会影响


流行病的爆发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如今,医疗水平正不断突破极限,全球合作也愈加紧密。为防患于未然,为公共卫生事业投入额外资金至关重要。

 

随着疫情蔓延至全球,公众的注意力已从气候变化转移。然而,缓解气候变化、确保气候友好型能源能够满足日益庞大的人口需求仍将是本世纪亟待解决的两大挑战。

 

疫情在某种程度上为气候保护政策指明了方向。我们需要高效能、低碳、可控且低价的能源,才能使经济实现气候友好型增长。令人欣慰的是,许多政府和公司均承诺会将气候问题纳入考量,并且会在经济再次放开时更加注重气候保护。

随着疫情爆发,有关隐私与社会不平等的担忧也随之凸显。政府和公司如何使用及保护数据固然值得关注;但我们认为,虽然存在法律隐忧,但平衡隐私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后,其结果均是利大于弊。事实上,人们将会获得更广义的“自由”。

 

至于社会不平等问题,在薪酬保障计划之下,低收入人群收入受到的影响相较收入较高群体而言较小。针对财富的重新分配措施意味着富人将面临更沉重的负担。由于收入与财富两方面所受影响均不断扩大,当前危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