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约担当资产托管职责 为金融安全保驾护航——在2018年托管业务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致辞
中国银行业协会 黄润中秘书长
(2018年7月31日 下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仁,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立秋将至,暑意正浓,在这如火如荼的7月,非常高兴借建行宝地,与托管行业相关的朋友们在此欢聚一堂、共襄盛举、畅叙发展。首先,请允许我受潘光伟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委托、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向百忙中拨冗莅临现场的各位领导、来宾、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资产托管行业发展的各有关单位和同仁们致以衷心的谢意!同时,感谢中国建设银行承办本次年会和牵头编撰《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报告(2018)》!感谢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13家课题组成员单位在《报告》编写过程中的担当与奉献!
今年恰逢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20周年,而今天年会的主题“深耕廿载 筑梦未来——金融风险防控下的资产托管行业发展”,颇具现实价值且指导意义。十年磨一利剑,二十载一代人。20年来,我国的资产托管行业取得了丰硕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新时代托管行业发展任重道远,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借此机会,不揣浅陋,我谈几点认识,供大家分享和指正。
一、发挥托管机制内生作用,促进资管行业稳健发展
20年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持续发展,进入到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内到国际、从银行专营到多行业经营等多方面的转变,托管规模不断增长,由1998年托管行业发展初期的123.5亿元到2017年底的141.5万亿元,增长了10,000多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托管行业日益彰显出广泛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良好的业务表现。
20年来,托管机制在塑造行业信任、提高交易效率、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托管人角色的介入,使得投资资产的所有权、管理权与保管权三权分立,形成了科学的治理结构,有效地保障了资产的安全性。二是托管人接受管理人和投资人双重委托,既服务于广大投资人,保护投资人的权益;又服务各机构投资者,对投资管理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提示和报告,发挥监督和制约作用。三是托管人通过核算估值、与管理人建立对账与信息披露机制,充分运用专业智慧和专业能力,增强信息准确性与透明性,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助力资管行业稳健发展。
二、顺应行业发展新趋势,迎接托管行业发展新机遇
2017年可谓是金融业“强监管”元年,一系列金融治理、规范市场秩序新规的出台,拉开了金融回归本源、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的序幕。党的十九大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是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而托管机制在本质和功能上十分契合当前防控金融风险和强化金融安全形势要求。今年4月,资管新规正式实施,要求金融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物资产应当由具有托管资质的第三方机构独立托管,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托管机制成为各类资管产物运行中的基础制度。这些都为托管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是托管人保管资产并监督管理人运作,托管机制重要性日益凸显。资产管理的本质是管理人接受投资人的委托,保护投资人利益,实现对投资资产的避险、保值和增值。资管新规为托管全面嵌入各类资管产物、切实发挥第三方独立监督职责提供了政策依据。目前弱托管和无托管模式下的资管产物规模近百万亿元,贯彻资管新规,要求资管产物从无托管走向有托管、从弱托管走向强托管,将促使百万亿级的资管产物转为“强托管”模式。同时,随着各类监管细则的不断出台,势必进一步凸显托管的独立监督职能。
二是资管行业不断创新,促使托管业务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托管业务扎根于资本市场、服务于资管行业。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全面提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资本市场活跃度,丰富产物、服务以及工具类型,提升市场深度以及有效性,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增强产物创新力度。同时,资产管理范围从股票、货币、债券、期货等市场,将逐步拓展到境内外不动产、外汇以及境外资本市场。不同交易策略与收益模式的结构性产物不断涌现,资管产物投资工具运用的创新发展,都必将推动托管业务服务范围进一步延伸。
三是风险防控不断趋严,促使托管服务内容不断拓展。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金融风险防控要求日趋严格,促使资管机构不断改善产物设计,进一步夯实投资人权益保护。例如,资管新规针对资金池、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期限错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规定,要求资管产物净值化管理、穿透监管、消除套利等,在此政策支持下,托管行业的服务内容势必不断增多,将全面、深入履行交易监督、估值核算等职责,充分发挥第三方独立监督作用,切实维护投资人权益。
三、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助推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是中国资产托管行业砥砺前行的第20个年头。下一步,托管银行要以促进金融回归本源和防控风险为己任,在宏观及微观层面上为金融资产安全筑牢防线,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助推托管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风险防控为第一要务,加快托管服务从基础服务向增值服务延伸。党的十九大报告将防范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此大背景下,资管机构要转型主动管理业务,这就要求托管银行在专注基础托管服务、做好回归本源业务的同时,进一步探索综合型金融服务,进行托管业务纵向延伸,进而涵盖客户的整个投资过程,将增值服务作为托管业务发展的重心。
从全球托管银行发展趋势看,提供绩效评估与风险控制服务将是增值服务发展的主流方向。托管机构根据管理人历史业绩、投资管理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对托管产物进行绩效和风险分析,为管理人资产配置提供优化建议。同时,托管机构提供金融数据分析、注册登记、信息平台、日间透支、基金行政、现金管理、外汇买卖等高附加值、综合型的投资者服务,也将有助于托管机构提升托管服务品质和价值,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二)加强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助力托管行业转型发展。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互联网等新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技术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金融交易和产物。托管行业历经20年的发展,托管业务品种已从单一走向多元,产物复杂度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都离不开强大的托管业务系统和技术平台支持。因此,托管机构要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探索金融高新技术在托管行业中的应用,建设集信息交互、业务处理、增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托管系统平台,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托管运营商转型。
(三)依法合规履行托管人职责义务,助推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银协托管委员会2017年发布的《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业务自律公约》,资产托管业务是指为解决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托管机构基于法律法规规定和合同约定,履行资产保管职责,办理券款清算与交收、会计核算与估值、投资监督以及其他金融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的业务。在资管新规严格破刚兑背景下,需严格区分托管人和管理人的角色、职责边界和责任承担,特别是需要破除私募基金等资管产物的银行和券商信用,托管银行所承担职责主要是合同约定的资产保管、资金清算、核算估值、投资运作监督、信息披露、独立建账、资料保管等事项。只有各市场主体尊重法律法规和契约精神,才能促进托管银行更好服务资管机构,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共同推动资管业务长期稳健发展。
(四)充分发挥托管委员会职能,为托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中银协托管委员会成立近十年以来,在有关监管部门和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履行自律、维权、协调、服务职能。下一步,托管委员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耕细作:一是引领成员单位贯彻落实《中国银行业资产托管业务自律公约》等行业规范,依法合规经营、审慎业务准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切实履行托管人职责义务,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机制;二是搭建顺畅、高效的沟通交流平台,既当好监管助手贯彻落实监管政策意图,又服务好会员银行,积极向有关各方反映银行业合理诉求和建议,维护银行业合法权益,助力托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以促进成员单位实现共同利益为宗旨,结合托管业务发展需要,开展务实、前瞻性课题研究和专题调研,凝聚成员单位共识,谋划托管行业转型发展新方向;四是做好托管行业发展报告发布、数据统计分析共享等服务工作,向社会和有关机构展示中国银行业托管行业发展成果,扩大托管行业公共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为营造托管业务稳健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鼓与呼。
七千日风雨成劲旅,二十年汗水铸辉煌!回顾过去,锐意创新和亘久努力成就了中国资产托管行业发展的二十年功名。一切过去皆成序章,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资产托管业务将以其独特的制度安排、专业的服务能力、先进的托管系统、勤勉的履约践诺、严格的风险防范,架起有效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展现新时代资产托管行业发展的新画卷,不忘初心,行稳致远!
最后,预祝本次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