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在中国金融衍生品大会(2006)上的讲话

编辑: 发布时间:2006-10-28 作者: 来源: 浏览:428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早上好。我很高兴今天来参加本次会议论坛。去年9月在上海国际金融衍生品论坛上,我曾经说过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我很高兴地看到,时隔一年,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呼之欲出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已经在上海成立,预计年底前后可以开展交易。此次会议是由银行业、证券业、期货业、保险业四家协会联合举办,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的领导联袂出席,这说明大家对金融衍生品的重视。我非常关心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现拟从一个学者的角度,谈谈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的一些看法,主要谈四个问题。

    一、稳步培育市场:

    金融衍生品是由金融资产衍生出来的金融产物,我昨天整理了一下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近年来世界金融衍生品发展很快,到2005年底在外流通的名义金额总量(Notional amount outstanding)达到了343万亿美元。从交易方式看来,以场外交易(OTC)为主,占83%,场内交易占17%,主要是期权和期货;从类别看来,以利率类为主,在场外交易中占75.5%,在场内交易中占90%,远远高于汇率类和权益类衍生品,在利率合约的币种中,美元、欧元各占三分之一,其他币种约占三分之一;从品种上看来,以互换(Swap)为主,约占利率类的80%。 

    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监管的能力,以及其他条件成熟的程度,按照“只有管得住,才能放得开”的原则,稳步培育市场,逐步推出产物,成熟一个推出一个。

    从当前看来,我认为推出股指期货的条件相对来说最成熟。我国的股市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沪深300指数业已建立,股指期货可以作为首选的品种。股指期货对于投资者套期保值,转移风险都有一定的好处,特别是在我国股市还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当然股指期货还有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例如股指定价等。我上月去香港演讲时,特意到香港交易所了解恒生指数的情况。恒生指数自1986年推出以来,已经成为香港交易所的主力产物,合约乘数为每点50港元;为了适应中小投资者的需求,2000年又推出了小型恒生指数,合约乘数为每点10港元。股指期货的推出也有利于促进我国股市做空机制的建立。有的学者认为从理论上说应当先有做空机制再推出股指期货,但在国际上确实有些国家和地区是在没有做空机制的情况下推出股指期货的。

    有些学者认为推出国债期货的条件已经成熟,但是由于“3.27”国债事件大家记忆犹新,所以有些人还比较担心它的风险。目前国债市场的规模确实比1995年时大得多,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国债实行总量管理,造成国债的期限结构不尽合理,长期国债多而短期国债少。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国债实行余额管理,这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但要达到合理的收益分布还需要一段时间。再加上我国目前国债交易市场分成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市场,市场参与者也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所以在国债期货推出前可能还要做一些工作。至于与利率和汇率相关的金融衍生品,要随着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逐步推出。例如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还较低,推出利率互换现在看来有一定困难;我国的汇率目前还是参考一篮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推出汇率期货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二、防止过度投机

    金融衍生品是一柄双刃剑,在发挥其套期保值作用的同时,也要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在市场中有两类参与者,一类是风险转移者,一类是风险投机者,二者之间应当保持动态的平衡。没有投机,市场就不可能存在,但如果市场中存在过度投机,就会造成严重的问题。从历史上看,在期货方面的交易,出现过例如“3.27”国债、株冶锌、中航油、中粮棉、中储铜等风险很大的事件。要解决风险问题,一方面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要维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监管要从信息披露入手,善于调动市场的力量来配合,进行分析、公告和处置。同时要认识到,监管部门也不是万能的,制度经济学有一句名言——“交易先于制度”,不可能在市场产物交易之前就制定一个十全十美的制度,而要随着市场和发展不断地去完善监管的制度和手段。我认为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制度,也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制度,任何制度都是在权衡利弊中确立的,一定要注意其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而现在看来不错的一个制度到将来就可能是产生问题的根源。所以我希望监管部门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而且要注意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不断提高监管的能力。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和被监管者之间的博弈中成长的,许多金融创新就是在这种博弈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工商公司及中小投资者应当学会努力用金融衍生物来转移风险,根据我所看到的一篇研究报告,在国际上接受调查的7185个公司中,有60%参与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在交易时要达到套期保值的最低要求,而不要大肆投机。

    公司在参与金融衍生物交易时要充分认识到各种风险及自身承受风险的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及时收手,不要越陷越深。据报道,有“股神”美誉的巴菲特由于去年在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时没有及时收手止损,最终亏损4.04亿美元。我们很多公司往往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了解不够,听信一些推销人员的片面宣传,又过高估计了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这是非常危险的。有一本书书名为“在诚信背后”,就是讲这类问题的,我建议大家找来读一下。

    3.加强金融研究

    要认真消化吸收国外的金融研究成果,掌握理论及工具,例如期权定价、时间序列分析、分形市场分析、风险分析与管理、行为金融学等等,并将它们与我国市场的实际相结合,为我国金融衍生物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我们要掌握中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和规律,也要掌握国外金融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这方面希望我国金融界和学术界的朋友们联手起来,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金融理论体系。

    4.培养专业人才

    要大力培养德才兼备、既懂理论,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金融衍生品专业人才,要选拔一批年龄较轻、基础较好、有金融专业学位并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集中培训或到境外进修。我国没有自己的专业人才,没有充分掌握理论和实际的话,是不可能做好金融衍生品业的。

    最后我希望在我国金融衍生品即将迎来它的起步与发展的时候,在这次论坛上大家各抒己见,为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献计献策,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