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协会要闻 > 领导讲话

中国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与加大农村投入的新思考

编辑: 发布时间:2006-08-17 作者: 来源: 浏览:5590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城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与加大农村投入的新思考

    ——唐双宁在“今日中国论坛·中国农村金融论坛”的发言

    (2006年7月29日)

    过去,中国银行业的主要矛盾是不良资产特别是大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银行业的面貌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大银行已从主要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转为主要解决法人治理和提高内控水平问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新矛盾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三个不平衡:一是机构发展不平衡,大银行改革发展相对较快,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改革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金融改革发展较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相对滞后。在城乡金融改革发展中,存在八个不平衡。

    改革进度不平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是农村先于城市,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却是城市先于农村,城市金融改革启动相对较早,力度相对较大,步子相对较快。目前,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和海内外上市,正在推进公司治理改革,初步开始实施经营公司化,管理集约化,业务垂直化,机构扁平化。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基本还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机构,业务单一,管理粗放,风险突出,改革滞后,基本上落后10年左右,有的地区甚至更长。

    资金投入不平衡。2005年末,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56.3%,全国为69.02%,比全国低12.72个百分点;农村地区人均贷款余额不足5,000元,城市人均贷款余额超过50,000元,差额10倍多;县以下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年均增长率为9.72%,全国为15.66%,相差5.94个百分点。

    网点覆盖不平衡。2005年末,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4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为2.7万个,平均每万人0.36个。全国平均每万人金融服务人数城市为43人,县及县以下为11人,行政村平均不到1人。

    业务发展不平衡。全国城市金融创新较快,业务品种相对丰富,银行卡,电子银行,代客理财,衍生产物,资产证券化等新的金融产物层出不穷,基本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而目前农村金融只能提供基本的存、贷、汇“老三样”服务,农村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业务品种缺乏,服务方式单一,结算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风险程度不平衡。一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普遍不高。2005年末,农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6.3%,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率54.1%,农村信用社目前按照四级分类统计不良贷款率为16.9%(按贷款五级分类测算预计将大大超过这个数字),整体比城市金融机构高20多个百分点。二是农村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基本都是负数。三是农村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严重。农村金融机构案件数量普遍高于城市,仅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案件数量就占整个银行业的一半以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的宏观调控中,应当注意防止风险从大银行向中小银行特别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转移。

    人员素质不平衡。城市金融机构员工的学历普遍较高,年龄相对较轻,整体素质较好。而农村金融机构员工文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匮乏,年轻员工占比低,年龄趋于老化,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和队伍素质问题日渐突出。其中,抽样调查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员工本科学历占比不到1%,平均年龄接近40岁。

    管理水平不平衡。城市金融机构基本建立了公司治理架构,内控制度相对健全,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具有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IT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全部实行了贷款5级分类,部分大银行已经开始12级分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普遍存在缺陷,内部控制薄弱,经营机制不灵活,IT覆盖率较低,辖内尚未联网。农村信用社至今还在实行贷款4级分类。

    经营环境不平衡。一是竞争环境不平衡。城市金融的整体发展水平较高,金融机构之间主要是服务水平和质量的竞争;农村金融一般是低水平竞争,且恶性竞争比较严重。二是信用环境不平衡。城市的征信体系已开始建立,理性消费群体初步形成,信用环境相对较好;农村尚未建立征信体系,逃废债现象严重,执法环境差,信用环境建设落后。三是行政干预情况不平衡。城市金融主要以“条条”管理为主,行政干预较弱;农村金融主要按照行政区划设置,行政干预仍然不同层度存在。

    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必须尽快解决上述不平衡,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按照产权股份化方向改革农业银行;按照功能扩大化方向改革农业发展银行,扩大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增强支农服务功能;按照经营现代化方向改革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用5至10年时间分期分批过渡为现代金融公司;按照机构公司化方向改革邮政储蓄机构,组建邮政储蓄银行,并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全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