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抗击疫情

浙商银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新打法,助力中小公司复产复销

编辑: 发布时间:2020-05-14 作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3150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当前,中小微公司对产业链的影响,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上下游复苏了,整个产业链效率高、成本低、速度快、质量好,核心公司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复工复产以来,高层政策也纷纷指向此。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强调“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提出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帮扶中小微公司渡过难关,金融是重中之重。银保监会也下发《对于加强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金融服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加大产业链核心公司金融支持力度、优化产业链上下游公司金融服务等六方面,为金融机构指明方向。


笔者调研了解到,在政府倡导下,核心公司对供应链融资的态度转为积极。浙商银行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化,并大力运用区块链技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金融创新,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复销。


基于“平台化服务战略”的定位,浙商银行借力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链接、融通起资金关系链条上的各家公司。不仅仅围绕应收账款,还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场景、各类物权交易的产业融资需求,如存货、订单和机器设备等,创新应用“分销通”“银租通”“仓单通”“贬+丑+尘”专项授信等系列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该行应用上述创新,与2500多家核心公司合作,帮助逾1.7万家上下游中小微公司融资超2500亿元。


上下游一体化疏通资金堵点

贷款之外,公司还需要什么融资?


疫情期间,下游停工,不少公司货款收不回来。“现金流再充沛的公司也经不起货物的滞压。”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告诉笔者。公司“痛”在何处?统计数据显示,从单个公司来说,银行融资只占公司财务成本的20%,而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的财务成本占比超过40%。从全国来看,目前公司每年的应收账款规模约26万亿左右,然而金融机构和保理公司的应收账款融资总额约为2200亿,不到1%。


因此,从应收账款入手,疏通上下游的资金堵点,金融机构大有可为。《通知》特别提到“支持核心公司通过信贷、债券等方式融资后,以适当方式减少对上下游公司的资金占用,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公司解决流动资金紧张等问题。”


然而,传统的应收账款融资,一般只做一些反向保理和明保理业务,多为线下业务,异地公司操作不便且流转困难,还存在一定风险。


对此,浙商银行在业内率先应用区块链技术,发挥其安全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首创应收款链平台,把应收账款改造成为“区块链应收款”,用于向上游公司的偿付或自身融资。公司在不增加贷款的情况下获得融资支持。下游从签发、承兑区块链应收款开始,在交易过程中无缝嵌入资金流。上游收到后,即可在线实时转让给银行获得资金,不再受账期困扰。


以富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通集团”)为例,其深耕光通信领域30多年,为中国移动子公司提供光纤、光缆设备,是5骋“新基建”产业链上的重点公司。


公司财务总监周胜炎介绍,受复工复产推迟影响,一季度损失销售额近10亿,且下游提货付款延后近一个月,公司现金流受到冲击,“非常难受”。作为核心公司,富通深知上游中小公司承压能力更弱,非常时期更要及时付款、共克时艰。


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得知富通的困难后,主动为其授信展期一个月,并迅速组织创新方案。设计了基于应收款链平台的“银租通”(回租模式)解决方案,盘活其沉淀资源——中移动子公司应收账款和高价值机器设备。其中,浙商银行联动子公司浙银租赁,为富通提供设备售后回租融资。富通将设备卖给浙银租赁,获得一次性融资1.2亿元,只需定期签发、承兑区块链应收租金,大大缓解了疫情期间的资金缺口,且相比贷款降低融资成本40-50个叠笔。


有了浙商银行的支持,富通对外付款超2亿元,成为上游公司疫情期间的主要资金来源。供应商拿到钱,用于采购原材料,富通3月中旬便恢复了全部产能。


疫情发生以来,该行已应用“银租通”系列模式为全国逾300家公司提供了设备融资超100亿元,有效减轻了核心公司设备厂商下游客户的采购压力,帮助公司盘活存量设备。


破解核心公司担保难题


传统供应链金融中,核心公司由于担心自身风控能力不足,大多不愿提供担保或配合进行应付账款确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显示,65.5%的金融机构认为核心公司不确权是阻碍供应链金融的重要挑战之一,导致供应链金融呈现外热内冷的状态。对此浙商银行另辟蹊径,基于真实交易背景和大数据风控模型,批量给予上游中小公司专项授信额度,解决融资担保难题。


据了解,富通集团位于嘉善的5骋配套生产基地即将投产,希望能联合银行给予上游供应商一定支持,加快周转,但对配合提供担保有所顾虑。其上游供应商普遍规模较小,缺乏不动产等抵质押品,富通找了几家银行都没能拿出合适的方案。浙商银行获悉此需求后,主动为公司提供“贬(大型公司)+丑(核心公司)+尘(中小公司)”供应链融资模式,依托其与上游供应商真实交易的应收账款,在富通仅需推荐供应商、配合回款账户变更的情况下,批量给予上游公司7000万元专项授信额度。


杭州圆通线缆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圆通线缆”)是富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复工初期千万百计招来了工人,可没想到疫情期间新的订单进不来,员工工资正常发,入不敷出,非常焦虑。总经理吴晓华表示,“每个员工背后都有家庭。5骋产业链前景看好,咬牙也要扛过去。”幸好,在富通的支持下,前两个月公司陆续收到了近千万元的货款,浙商银行也给予了专项信贷额度,救了急。


浙商银行杭州分行对接富通的客户经理吴俊表示,核心公司减少对上游的资金占用,看似付出了成本,但其实,资金流与物流环环相扣,产业链转快了,大家都多赚钱。据测算,富通集团的资产周转每年多增加一次,外部融资可以减少约1亿。


浙商银行基于产业链中稳定、真实的贸易背景,复工复产以来,以点带面服务了数千家中小微公司,与银保监会“加强对核心公司上下游公司的信贷支持”的要求不谋而合。


“只有把东西卖出去,复工复产才能持续”


工信部监测显示,截至4月末,92家龙头公司共带动上下游40余万家中小公司协同联动复工复产,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平均开工率回升至99.1%。然而同期制造业笔惭滨为50.8%,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显示当前需求仍然疲软,销售问题更为突出。


“只有把东西卖出去,产业链体系能够获得整体的金融服务,复工复产才能够持续。”徐仁艳对笔者说到。公司在生产、经营以及贸易活动的过程中,都存在供应链金融的需求。银保监会通知也对银行提出相应要求,加强“上游公司所获订单为基础进行订单融资”,“为下游公司获取货物、支付货款提供信贷支持”。


响应号召,浙商银行输出信用管理能力,创新“分销通”应用,帮助产业链扩大销售。这一模式下,浙商银行给予核心公司一定的供应链管控额度,并依托大数据风控平台和上下游交易信息,对下游分销商进行征信“画像”和线上自动审批,“小额分散”地批量给予预付款融资支持。


如江苏某知名重型卡车龙头公司希望扶持融资困难的下游经销商,从而扩大自身销售、快速回笼资金。通过分销通的创新应用,经销商们获得浙商银行融资,以全流程封闭的方式定向用于采购卡车。公司收到货款后,则可以在应收款链平台上签发区块链应收款,用于向上游采购,提升产业链运转效率。目前进入平台的下游经销商51家,已有部分经销商获得贷款3800万元。


公司相关财务负责人表示,初步估算,若能盘活核心公司25%的应收账款,至少可压降5亿元银行贷款,按年化利率5%计算,一年可节约财务成本2500万元;同时下游经销商融资成本下降超2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该行已与恒逸石化、顾家家居、杰克缝纫机等30余家大型核心公司达成“分销通”合作意向,共同支持产业链销售复苏。


分析认为,上述这些既有供应链上下游又有产业链纵深的金融产物体系,带来的丰富的金融服务内涵、银企合作弹性,对后疫情时代,打通公司在上下游一体化联动过程中,从货币到信用传导的堵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