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银监会开始对融资平台贷款数据进行精细化处理。
“原来是各家银行向总行上报情况,现在是让分行向当地银监局汇报情况。”一位大型商业银行授信部负责人举例解释,一家融资平台往往找几家银行贷款,通过纵向(总行)汇报和横向(银监局)汇报,条和块的情况就可以结合起来摸底。
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按照摸底分类,同一地方的几家银行,由贷款规模较大的一家银行牵头跟地方政府交涉,如此银监局也便于在银行和地方政府间协调,“原来光统计上来数据又能怎样,关键是与地方政府交涉,化解风险。”
银监会内部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截至6月末的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其中,融资平台中项目现金流能够覆盖偿还本息的贷款约有2万亿元,占比27%,抽样检查后,可作为正常项目贷款;第二类为第一还款来源不足,必须依靠第二还款来源覆盖本息的贷款,有4万亿元左右,约占50%;第三类为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贷款挪用和贷款做资本金)的贷款,占比23%,约1.7万亿元。
银监会针对上述三类贷款列出了更详细的分类细则,以帮助银行进行五级贷款分类,为下一阶段的整改保全和拨备计提做数据准备。
针对第二类别贷款,凡项目本身现金流、担保及抵质押品折现价值合计不足贷款本息120%的,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商业银行不得对政府贷款债务率(上年末贷款余额/上年度财政收入)超过100%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发放政府信用贷款。政府信用贷款一旦发生本息逾期,商业银行应将借款人所有同类贷款至少归为次级类。
此外,项目借款主体及担保不合规或贷款本息偿还有严重风险,至少应当归为次级类。商业银行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拨备覆盖率不应低于200%。商业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三种类别的贷款指定不同的风险资产权重。
针对第三类别贷款,《指导意见》给出了八种分类指标:借款主体不符合公司法要求或执照、报表等弄虚作假;没有明确项目指向的贷款;项目没有稳定现金流作为还款来源;未按照要求将符合抵质押条件的项目资产或项目收益等权利作为贷款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或产业政策;项目批准、环保、土地文件等未落实的贷款被违规投向股市、楼市或挪用;项目资本金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项目贷款被违规投向股市、楼市或挪作他用。
据中金公司估算,在最悲观情况下,假设第三类贷款都划为不良贷款,按照200%拨备覆盖率的要求,估计会造成银行业整体亏损,同时银行业整体的净资产会减少33%。
不过中金银行业分析员罗景认为,如果经济能够保持平稳增长,房地产市场保持平稳,那么地方政府收入来源的增长会在动态中化解风险,即使某些贷款按照银监会当前标准划为不良贷款,但未来也会升级为正常贷款。
“平台贷款分类如此细化,实际为将来评估风险做提前准备,目前到底多少贷款有风险,其实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前述大行授信部人士坦承,银监会此举就是想通过统计摸底,尽量落实债务,“能办抵押的贷款,就多办一些。”
上一篇: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五大缺陷
下一篇:四部委启动第二轮清查地方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