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陕西咸阳秦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魏娜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国人民银行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对利率的管制,利率水平由资金市场上的供求双方谈判、博弈来确定,并最终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的目的。一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放开,而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管制的利率政策,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对存款和贷款利率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2013年7月20日,我国全面放开了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管制,取消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2015年10月24日,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
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也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风险之一。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利率的变动平稳且易于预测,利率风险不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附属职能。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更多地受市场规律的影响,遵循市场规律的运行,利率变动频繁且难以预测。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主要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存贷利差占商业银行收入的70% 左右,由于利息收入作为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所以一旦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利率的微小变动会导致银行收入的巨大波动,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资产、负债的市值也会因利率变动而变动,并波及清偿能力,进而引发流动性问题。由此可见,利率风险将上升为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风险之一。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度不断深入以及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完成,商业银行各类型业务竞争加剧,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不断显现和增长。
二、利率市场化下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
(1)利率市场化导致商业银行利率波动加剧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对存贷款利率的上限和下限均完全放开,由各家银行自行制定适合本行业务长远发展的各类利率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0月24日公布了最新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5%,贷款基准利率为4.35%,存贷利差为2.85%。
而根据表1所示,各银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均高于央行基准利率,而一年期贷款利率大多与央行基准利率持平,存贷利差均低于基准利率存贷利差,其中重庆农商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相比基准利率上浮120%,而一年期贷款利率相比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7.2%,从而导致其存贷利差远低于央行基准利率存贷利差。这表明随着央行对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的完全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普遍上浮,而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很小,从而导致传统利差收入进一步收窄。利率市场化下,各家银行自行制定利率标准,必然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利率波动更加频繁,利率风险愈加凸显。
表1 各商业银行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对比(单位:%)
(2)存贷款利差收入仍然是商业银行主要收入来源,利率风险巨大
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业务品种比较单一,收入主要为贷款利息收入,支出主要是存款利息成本。在业务总量的比重当中,存贷款业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当金融市场的利率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银行的收入来源和其支出项目,即贷款利息收入和存款利息成本,因此,很小的利率变动也会造成很大的风险。利率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程度深不深,主要看存款利息支出和收入占营业支出和收入的比率大不大,贷款利息支出和收入占营业支出和收入的比率越大,商业银行就面临越高的利率风险。
表2列出2015年国内主要银行利息收入及支出分别占营业收入及支出中的比重,以此呈现出国内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主要现状。可以看出,国内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在70% 以上,利息支出甚至超过了单纯的营业支出,可见存贷款业务目前仍是国内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贷款利差是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要利润来源,这种过多依赖利息收入格局就是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利率任何微小的变动都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和支出.因此,只要在市场利率波动的背景下,存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组合与数量不相配,国内商业银行就存在巨大的利率风险。
表2:2015年各银行利息收入、支出占营业收入、支出的比重
三、商业银行防范利率风险的相关对策
(1)合理地配置资产,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贷款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控制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国内商业银行在贷款期限、计息方式以及利率定价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自主权。由于自身"短存长贷"的现象比较明显,因此近年来的负债敏感性缺口始终较大,但是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提高计息频率和利率调整频率等策略来缩短贷款的重定价期限,从而增加利率敏感性资产。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
从表2可以看出,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依然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益来源,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相对占比较少,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可以在不增加利息成本和利率风险的情况下,提升银行营业收入,因而是一个防控利率风险的有效措施。
(3)丰富银行金融产物种类
丰富的金融产物是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最基础要求,也是一家银行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好保障。要提高主动服务客户意识,通过为客户提供融资、财务顾问、托管、现金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借助交叉销售,以多种产物改善客户关系,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和价值。通过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产物组合与服务,帮助客户实现收益最大化。
(4)保证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不断加强抗利率风险能力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水平是衡量商业银行抗利率风险能力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不断补充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如提存未分配利润,增发次级债券,从而增加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
(5)加强利率风险的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对利率风险的监管是有效降低利率风险的手段之一。对于我国而言,监管部门应根据自身的信息资源建立利率风险监控系统,制定利率风险的预警指标,并不定期的检查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从而有效督促商业银行做好利率风险管理工作并提高自身的监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