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鄂永健
受货币政策收紧、操作利率上调、宏微观监管趋严的影响,从去年四季度开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不断收紧、市场利率中枢显着抬升。在此背景下,一季度大部分上市银行息差环比显着收窄,但也有部分银行息差逆势提升或降幅较小。在大中型银行中,建行、招行、中行和工行息差环比都取得一定幅度提升,农行保持不变,浦发微幅下降。探究这些银行息差表现较好的原因,对商业银行息差管理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图1: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环比变化(单位:BP)
一、快速灵活动态的资产配置结构调整助力息差提升
部分银行顺势显着增加了高收益资产配置。去年四季度以来经济企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明显回升,特别是与政府基建投资相关领域的融资需求增加较多。在此带动下,今年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较快增。今年1-4月累计社会融资总规模同比多增9000多亿,其中实体经济贷款同比多增3500多亿,但非标融资(信托、委托和未承兑汇票之和)同比大幅增加18000多亿。在此背景下,部分银行在按照监管要求压缩同业资产的同时,顺势加大了应收账款投资(主要是表内非标债权)。如工行和招行一季度应收账款投资均增加了约1000亿,环比增幅分别达41%和19%,这对其息差提升有一定贡献,而2016年这两家银行还在大幅压缩应收账款投资,分别大幅减少了607亿和1873亿。建行则在一季度利用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的契机,大幅增加了买入返售资产的配置力度,其买入返售资产环比增长一倍多。当然,这也与建行季末流动性充裕、买入返售资产基数低有关,但其灵活调整的做法仍值得借鉴。
招行通过动态调整同业资产配置做大了高收益资产平均余额。2016年前三季度,招行大幅度压缩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三季度末其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1289.24亿元,较年初大幅减少了2150亿元。2016年四季度,随着银行间市场趋紧,招行在压缩高成本同业负债的同时,顺势大幅增加了高收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的配置,年末余额又迅速增加到了2786.99亿元。2017年一季度,为应对监管压力,招行又重新压缩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季度末该资产余额又下降到了1143.98亿元。不难看出,去年四季度增加的买入返售资产不仅有助于提高去年全年的整体资产收益率,其对今年一季度的利息收入增加和息差稳定亦有不小的贡献。这种根据市场形势变化灵活进出、适度允许"鼓肚子"的做法既有利于做大高收益资产平均余额和提升息差,同时又确保在关键时点上符合监管要求。
二、根据利率走势变化前瞻调整期限结构有助于稳定息差
在银行间市场与贷款市场存在分割的情况下,尽管存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但前者对后者的传导仍有滞后。历史经验表明,贷款加权利率大约滞后银行间市场利率变化一个季度。但具体到不同的银行则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在利率上行阶段,银行有越多的资产越早到期或实现重定价,就越有利于提升资产收益率,以应对负债成本上升和稳定息差。下表统计了部分上市银行资产重定价的期限结构。可以看到,工行、招行、浦发和光大3个月以内到期资产占比均在40%以上,这有利于其资产端定价的快速调整,利好息差(浦发和光大一季度生息资产收益率升幅明显或降幅相对较小)。中行、建行和兴业的3个月到1年资产占比较高,这有利于这些银行在二季度开始快速调整提升资产定价水平。当然,这种前瞻性地调整还要以对市场流动性形势和利率走势的准确研判为前提。
表1:2016年末上市银行各期限到期资产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国泰君安研报
三、美元升息背景下存量外币资产对息差的贡献开始显现
中国银行的息差绝对水平一直不高,主要是因为其低收益的境外资产占比较高,这对息差形成了拖累。但随着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外币资产收益率逐步开始提升。在近两年人民币资产收益率下行的情况下,外币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并开始上行对中行稳定息差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6年年末,中国银行海外机构资产总额达到7307亿美元,在集团资产中的占比达到26%。2016年中国银行贷款收益率的收窄幅度为0.84个百分点,低于1.04个百分点的行业平均水平。美联储于去年12月启动首次加息,今年3月再次加息。因此,中行一季度外币资产收益率的提升幅度很可能还有所加快,其对稳定息差的贡献进一步上升。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部分银行明显加大了境外贷款的投放力度。2016年全年,工行、建行和中行的境外贷款分别大幅增加了2787、2125和2181亿元人民币,年新增规模分别为2015年的2.3、1.8和3.7倍。招行2016年新增境外贷款也达到了414亿元人民币,2015年则是负增长。这些银行境外贷款大幅增长既是在中资公司"走出去"加快、对外投资显着增加的背景下的顺势之举,同时也有各银行根据本外币资产收益变化来调整资产配置的因素。从息差的角度来看,尽管由于美元资产收益率的绝对水平仍低于人民币资产,增加美元资产配置会降低当年资产收益率,但中长期看,随着美元升息步伐加快,这部分资产对息差的正向贡献会越来越大。
四、扎实的存款基础是招行和四大行取得良好息差表现的主要原因
今年一季度的外部环境和去年明显不同,在去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市场流动性宽松,很多银行通过大力发展同业负债来实现规模扩张。去年四季度开始流动性骤然收紧,同业负债占比高的银行计息负债成本明显上升,在资产收益率难以同步提高的情况下,息差收窄不可避免。这时存款基础好、低成本负债占比高的银行便体现出明显优势。四大行和招行是上市银行中公认的存款基础扎实的银行,近年来四大行存款在计息负债中占比一直在80%以上,招行也保持在70%以上,显着高于大部分同业。扎实的存款基础不仅直接降低了负债成本,还显着增强了负债结构调整的灵活性。正是有良好的低成本负债作为基础,四大行和招行才得以在银行间市场趋紧、同业负债(存单)成本上升的情况下,通过压缩同业负债和提高存款占比来降低负债成本、稳定息差。
不论是四大行还是招行,其扎实的存款基础绝非"一日之功"。四大行主要是因为其庞大的网点布局、特别是在县域拥有广泛的网点带来了大量的低成本存款。招行则是将零售业务作为长期战略,"十年如一日"地在零售业务领域精耕细作、努力耕耘,从而奠定了其"零售之王"的地位。目前招行在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财富管理等零售业务均位列上市银行前列,形成了体系化优势和规模效应,从而带来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沉淀。2016年招行个人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达74%,远高于四大行和其它同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招行在网点数量远低于四大行的情况下,仍能够获得与四大行相近的负债成本率。
五、有关启示和建议
一是存款稳则息差稳,降低负债成本是提高息差的基础。建议大中型银行将发展低成本负债作为息差提升的重点,着力通过做结算带动对公低成本资金沉淀,提高贷款资金体内循环率;着力通过丰富多样的理财投资产物带动零售存款沉淀;积极与第三方支付开展合作,通过建平台吸引增量资金。
二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增配高收益资产。在美元生息的大背景下,建议在做好流动性等风险管控的前提下,保持境外资产平稳较快增长,并以短期资产投放为主。对于非标债权投资仍有一定空间的银行,考虑在监管合规的条件下适度增配表内非标债权投资。
三是灵活进行资产配置结构调整,做大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建议考虑借鉴招行的做法,密切关注市场形势变化,及时捕捉高收益资产,并通过在期初增加短期高收益资产配置、季末再压降回来的方式做大生息资产余额,提高利息收入。
四是更好地发挥研究分析的支撑作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专业、精准、高效的研究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议着力提高对利率走势、大类资产配置和细分行业的研判水平,切实有效发挥研究对定价、配置和投资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