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国内利率市场动态研究】2017年度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专题调研报告之十四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9-25 作者: 来源: 浏览:764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专题调研报告
    兴业银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
    接到贵会《对于参加2017年度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我行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调研提纲,并派专人全程参与江苏、安徽、湖北三地实地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利差变动情况、自主定价策略与模型探索、资产期限配置情况以及各项资金价格调整情况;
    1、银行业金融机构利差趋势性收窄。自2015年央行全面放开人民币存贷款上下限,并伴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金融脱媒等影响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可避免地面临利差持续收窄,盈利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就本次调研江苏、安徽、湖北三地,各类型、各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反映利差大幅收窄,少则几十BP,多则上百BP。例如江苏省国开行2016年末存贷利差较2014年末收窄150BP,工商银行江苏分行存贷利差收窄90BP。一方面负债端资金成本上涨较快,特别是大型客户、财政、社保资金,议价能力与利率敏感性都较强,推高存款成本;另一方面资产端,受多轮央行降息及政策面为公司"降费减负"的影响,实际资金成本上升向资产方传导有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利息收入占比较大,为最重要盈利模式,利差大幅收窄带来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利润压力凸显,商业盈利可持续性受到较大影响。
    就我行情况看,我行主动研究银行经营环境市场化的变化趋势,通过差异化的特色经营、专业化的金融服务、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手段积极应对,来缓冲利率市场化对经营的负面影响。我行历来重视开拓市场化定价程度较高的非信贷业务,业务涉足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非标准化投资市场等,通过主动配置资产和负债并积极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同时,通过同业存款定价和资金转移定价管理,我行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市场化利率定价经验并相应建立了灵活的管理机制。
    2、自主定价管理与模型探索情况。此次调研中,各家金融机构介绍了自主定价与模型探索的情况,各具特色,亮点突出,切合各机构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实地调研情况,主要放映了两方面自主定价管理情况:一是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大都采用了成本加成定价法,全成本覆盖了资金成本、营运成本、税收成本、资本成本、风险成本。并在全成本基础上,附加部分盈利目标,得出参考定价。二是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认同今后自主定价策略的趋势,将由产物定价策略转为以客户为中心的差异化自主定价策略。
    在定价模型探索方面,各家机构都有所研究。工商银行与招商银行作为先行者,理论与实践经验值得参考借鉴。例如,工商银行正在逐步搭建其以客户为中心的存款定价系统,通过计算客户资金沉淀率和过手率,划分客户利率敏感性层级,根据不同的客户层级进行差异化定价。再如,招商银行建设产物定价管理系统,通过动态调整"一揽子"产物方案设计,实时提供差异化报价作为对公贷款定价参考;同时,招商银行已着手试点零售个贷量化报价模式,通过打分卡对客户进行评估及差异化报价。
    3、我行自主定价管理及资金价格调整情况。
    一是我行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为核心,构建精细化的利率定价体系,传导科学、合理的价值导向。
    (1)根据价差法、市场收益率曲线法等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转移方法,并不断提高FTP价格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合理切割业务净利差,充分发挥FTP价格导向作用,有效管理和扩大资产负债剩余利差。
    (2)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为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在此基础上,构建精细化的利率定价体系,努力提高资产收益和有效控制负债成本。
    (3)合理使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客观、公平评价产物、客户的效益以及衡量各分行和各业务部门的业绩,不断将强化利差管理的观念引入业务规划、预算管理、绩效考评、资源配置等各方面工作。
    (4)根据利率市场化进度,逐步提高传统利差保护业务的收益率曲线与市场收益率曲线的关联度,并向统一曲线方向迈进,培养经营单位市场化报价能力。
    (5)对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资产业务,加强分类管理与区别转移定价,准确核算资金成本,促使经营单位重视利率风险管理和利差管理,提高资产整体经营收益。
    二是密切跟踪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推出多种贷款基准利率,引导经营机构合理定价,适应市场化进程,做好信贷资产收益水平管理。
    三是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指导定价和利率授权管理体系,对分行、总行业务部门实施"分类指导、分级授权、动态调整"的授权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全行在定价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灵活度。
    四是加快FTP系统、贷款定价系统等的建设,加大资源投入,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二)基于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市场利率小幅上升的总体情况,金融机构的资金流动性现状、预测未来市场流动性,并探讨应对措施;
    1、市场流动性现状及预判。今年以来,央行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注重根据形势变化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提到中标利率"随行就市"适度上行。从几个重要的市场利率指标,DR007、SHIBOR3M、国债收益率1Y/3Y,波动情况看,上半年市场利率小幅上行,跨过半年末时点后逐步趋缓。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在上半年也基本维持紧平衡。下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总量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预判在深化金融改革、去杠杆、强监管等政策环境下,下半年市场流动性仍将继续紧平衡,央行将更加注重市场预期管理,削峰填谷。不大可能出现通过"降准"宽松或出现"钱荒"式的资金面紧张。预期市场利率将趋稳后围绕利率中枢继续上下波动。
QQ截图5.png
    2、实地调研金融机构流动性现状。就流动性管理情况,由于此次调研的机构大多为当地分行,流动性管理集中在总行层面,调研机构反馈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大额资金头寸预报;二是配合总行做好流动性应急演练。值得一提的是湖北地区已组建"楚银流动性互助组织",作为湖北地区商业银行流动性互助联盟,目前已形成约9亿元规模的互助金。属于当地自发性联盟,作用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流动性应急机制之后,在央行最后借款人之前,旨在解决当地金融机构应急性的流动性需求。
    3、我行下阶段流动性应对措施。一是基于央行削峰填谷的公开市场操作思路,未来我行将继续保持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室的密切沟通,通过MLF和公开市场逆回购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平滑行内短期流动性缺口,同时通过积极发挥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作用,平抑市场利率波动。二是继续保持流动性例会机制,在发挥兴业研究对市场流动性、利率走势专业化判断的同时,加强总行司库与各业务条线的沟通协调,确保资产负债来源匹配发展。
    (三)金融机构市场化定价自律规范意识、措施与效果;
    1、实地调研市场化定价自律机制运作情况。此次实地调研江苏、安徽、湖北三地均已组建当地市场化定价自律机制。自律机制设置轮值主任委员,牵头当地自律机制成员定期、不定期交流,就当地市场利率定价情况进行协商规范,并签订自律承诺书,各地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自律机制是自发组织的团体,虽不具法律约束力,但在当地市场已形成较大影响力,成员自律规范意识不断加强,自律机制对违反规范的行为也具有一定威慑力。例如,安徽地区已形成安徽省利率定价自律举报机制;淮北农商行一笔超当地自律的招投标存款也在当地自律机制的约束下当下撤销并通报批评。
    2、我行参与市场化定价自律机制情况。我行作为自律机制核心成员,顺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趋势,坚持按照核心成员标准,充分履行自律机制成员的职责和义务,为构建市场利率形成机制积极发挥重要作用,在引导我行机构科学合理定价、维护市场正当竞争秩序,推动地方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建设和积极开展利率市场产物实践等方面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我行参与市场利率自律机制工作成效显着,各类市场业务均取得不错的成绩。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如何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改善行业定价自律现状,以维护公平、有序、安全的市场秩序;
    调研中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一致共识,未来的银行业竞争将会是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竞争。金融机构须抓紧时间加强学习,练好内功,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自主定价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主要形成以下几点共识:一是定价方式将由产物定价转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自主定价。因此要加强对客户的精细化定量测算,比如开发客户利率敏感性模型、客户贡献度模型等,真正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差异化定价;二是加强同业比较研究,在定量基础上融入多因素定性考虑,自主定价更具灵活性;三是打通各信息系统,实现系统互联互通,搭建自主定价系统平台。例如,招商银行整合资产负债管理系统、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及公司级数据库,将差异化定价测算与利率审批系统相结合;再如徽商银行将利率定价系统内嵌入核心业务系统。强大的信息系统是金融机构自主定价的有力支撑。
    我行还认为,商业银行在拥有更多的利率自主权后应尽快明确利率定价的原则和考虑因素。首先,利率定价既要立足于自身运营成本,又要充分考虑市场的竞争性价格。因此,需要银行进一步改革内部成本管理体制,使运营成本尽量低于同行业标准,为市场竞争赢得先决条件。其次,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定价机制应当基于对国家"基准利率"走势的准确预测。因此,对于基准利率预测模型的技术投入和研究迫在眉睫。在利率定价机制上,应当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价体系,加强行业研究和对于非系统性风险的识别能力,在排除行业风险的同时,甄别客户类型并给予合理的风险成本叠加。
    (五)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改善定价自律现状的过程中,遇到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探讨可行性建议;
    未来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将继续快速推进,金融机构将推出更多以市场定价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产物,以市场定价的金融交易将显着扩大。就当前定价自律现状,各家金融机构集中反馈以下几方面问题:
    1、进一步扩大市场化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管理范围,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纳入自律机制。在金融脱媒环境下,各种券商、基金的理财产物,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宝宝军团"对市场资金面及市场利率扰动较大。应进一步合理规范市场竞争环境,扩大市场化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协调范围,特别是跨市场的自律,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的理财产物均纳入自律机制管控。
    2、设置调剂机制,灵活调整自律机制约束。建议各地自律机制设置自主调节机制,在市场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启动自律灵活调节。例如:灵活调整存款利率上浮的自律约束,江苏地区提出将1.3倍自律上限上调至1.4倍,将农村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价比例5%进一步放宽。
    (六)银行业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风险情况,分享风险管理的可取经验,并探讨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可行性措施。
    1、实地调研中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管理经验分享。
    调研过程中,作为各家金融机构的当地分支行,整体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大都上收至总行统一管理。总行通过FTP调整的价格化手段,或指标考核等行政化手段,将风险管理目标细化传导至分行。实地调研中,通过各家金融机构的介绍,凸显出许多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和亮点。
    例如流动性风险管理上,徽商银行强调资金"价"比"量"更重要,资金缺口一般都能通过各种渠道平补,但关键在于资金成本的有效控制,要将总行平补流动性缺口的成本压力有效传导至分行。比如通过分行资负比与FTP曲线差异化挂钩的方式落地,当分行资负比低于阀值时,增量贷款可使用存贷款FTP进行转移;当分行资负比超过阀值时,增量贷款须按照资金线FTP进行转移。
    例如利率风险管理上,国开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导向,其自主定价策略围绕"市场化、差别化、综合化",以国开债作为资产定价基准,匹配其负债端以发行债券为主要融资渠道,对冲基差风险,有效进行差异化定价。工商银行强调利率管理的"量价协调",在绩效考核、财务资源配置及效益工资上,设置了利率管理"量价协调"的调节系数;在利率授权管理上,根据分行付息率排名进行差异化利率授权。
    2、我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经验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我行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各经营单位按照总行确定的资产负债比例指标,严格遵守要求,促进各机构资产与负债均衡发展;第二条防线是通过FTP价格引导,控制当期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金额与期限结构。根据现金流缺口报告及外部金融市场状况,合理制定FTP价格和对外报价策略,引导资产负债匹配,保持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基本平衡,控制好期限缺口;第三道防线是总行司库、资金营运中心根据缺口情况和市场情况,通过银行间市场标准化的同业拆借、债券回购进行资金融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资金环境下,我行三道防线相互协作,共同发挥作用,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我行利率风险管理经验
    考虑我行利率风险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一是盘活存量资产。从我行中长期固定利率资产来看,一方面择机减持,另一方面利用利率互换等衍生品对冲利率风险。
    二是优化增量资产定价结构。考虑到我行除贷款之外的大量资产采用盯法定利率定价,而资金来源根据银行间市场利率定价的比例较高,承受的基差风险较大,对分行的业务建议上继续鼓励按Shibor、LPR进行资产定价。
    4、探讨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的政策建议
    流动性风险方面,根据中央部署,监管机构密集出台各类监管新举措,也致使市场面临多重监管压力,监管政策扰动和不确定性使得市场资金面变得更加脆弱。2017年上半年市场资金价格总体上也保持震荡上行,银行同业负债成本上升较快,市场上中长期负债来源可得性变差,同时受理财刚性兑付等因素影响,银行负债端成本居高难下,银行息差下降明显,市场资金面若保持持续紧张状态,会进一步抬升银行负债端成本,银行经营压力增大。建议监管机构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合理把握去杠杆的强度与节奏,避免市场产生恐慌心里从而引发超调预期,造成市场流动性阶段性紧张。同时目前市场流动性投放机制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主要依附于央行的各项货币政策,央行对市场流动性具有系统性影响,建议央行进一步加强与市场的沟通与协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利率风险方面,在后续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金融机构市场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程度加强,对金融机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与金融监管利率风险防范制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当前时期,一是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自律机制发挥协调作用,逐步扩大利率定价浮动空间;二是要进一步理顺利率传导机制,使债券市场利率、货币市场利率能及时有效地向信贷市场传导;三是要做好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建设,对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中破产、倒闭、整合兼并做好制度安排,适度保护中小金融机构。
    通过此次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江苏、安徽、湖北三场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专题的实地调研,信息量很大,受益匪浅。下阶段,我行将贯彻落实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加强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进一步加强自主定价能力及利率风险管理。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