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金融去杠杆防风险专题】去杠杆背景下分行风险经营管理策略的思考

编辑: 发布时间:2017-12-19 作者: 来源: 浏览:7296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上海银行

    一、近年来金融加杠杆的简要回顾
    过去几年来,由于国内货币政策事实上的适度宽松、监管部门的温和监管、以及实体经济的低迷导致的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加大,金融创新活动非常活跃,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大大突破了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边际。一方面,负债业务不再单纯依赖居民储蓄和公司存款,而是通过大量吸收同业存单和发行理财产物进行扩张,突破了地域限制;另一方面,资产业务绕道同业进行投放,突破了资本约束。所以,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增速相对缓慢,而非存贷款业务的增速相对较快。
    以同业存单为例,数据显示,自2013年底同业存单推出以来,银行间市场同业存单发行一直稳步升温。2015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为5.3万亿元,是2014年全年发行量的5.9倍;2016年同业存单发行规模达13.02万亿元,是2015年发行量的2.5倍。至2017年一季度末,同业存单余额突破7.5万亿元,占整体债市余额规模的比例超过10%,成为国内债市余额规模第四大的品种。
    再以同业资产占商业银行资产比重为例,可以看到近10年时间,银行同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已经翻了一倍。而截止2017年1季度末,国内29家上市银行的投资及同业占总资产的比例的平均值为42.33%(图1所示),最高为南京银行58.91%,最低为吴江银行28.13%。
表1:2017年1季度上市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占比单位:亿元
QQ截图20171219163230.bmp

    二、金融去杠杆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
    金融行业的本质,决定了其杠杆经营的特点,尤其是当信用物化为货币时,金融与杠杆就密不可分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用降杠杆更符合金融行业实际。从近年来的同业业务"127号文"到2017年的"三三四",当前监管部门所要求的金融去杠杆,矛头直指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去杠杆主要是要抑制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无序扩张,抑制影子银行体系的无序膨胀,使商业银行回归本源,防止信贷资金脱实向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1、高杠杆的公司风险暴露的概率上升。去杠杆也好,降杠杆也好,都意味着信用的收缩,意味着一部分流动性会逐渐被收回。那些过度投资、过度负债、过度扩张的高杠杆公司,在去杠杆的进程中,由于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投资收益率下降、以及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改变等因素,出现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概率较大。一旦这些高杠杆的公司出现风险信号,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2、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萎缩,可能影响营业收入增长。如前所述,本次金融去杠杆,监管部门直指同业链条。无论是"三三四"、商业银行理财新规,还是MPA考核,目的都是要遏制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中小银行快速扩张。可以预计,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必将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一方面,在严监管的背景下,同业理财可能出现规模和占比回落,另一方面,与同业理财对接的委外业务的规模也势必萎缩。从上市银行2017年一季度证券及非标资产同比增长率看,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均出现明显放缓,其中城商行证券及非标资产增长率从2016年一季度的17.07%下降到2017年一季度的2.07%,增速放缓最明显。 
    再从2017年一季度国内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情况看,26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8%,营业收入增速继续放缓,12家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减少。其中投资及同业资产比例较高的几家银行中,兴业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5.57%,南京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6%。
    3、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一方面,同业业务的萎缩将影响商业银行的中收,同时从财务角度分析,同等价值的投资收益,较高的杠杆率必然带来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反之亦然;另一方面,同业理财等主动负债规模的减少,将推升资金成本的上升,并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的息差水平。根据上市银行2017年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情况看,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141个基点。
    三、分行风险经营管理策略
    去杠杆背景下,分行如何实现"分行专业化、支行零售化"的转型,实现风险、资本、收益的三者平衡,完成分行"凤凰涅槃"的目标,笔者从风险经营管理的角度,简要的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思路:
    1、大力发展零售业务,提高零售资产在资产业务中的比重。以笔者所在的宁波分行为例,6月末分行对公表内外余额165.44亿元,对公不良率为4.46%,经济资本占用为12176.66万元,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7.36‰,对私业务余额为36.77亿元,不良率为0.77%,经济资本占用为2456万元,经济资本占用系数为6.68‰。假设6月末分行对公、对私业务余额互换,即对公业务余额为36.77亿元、对私业务余额为165.44亿元,那么仅经济资本占用就可以节约676.7万元,且还未计算不良率减少而少计提的不良拨备。可见,与对公业务相比,零售业务属于低风险、低资本占用的资产业务,分行的转型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一是居民部门目前的杠杆率相对较低,发展零售业务符合当前去杠杆的政策导向。以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中的居民部门贷款余额和GDP来衡量,2016年1月末,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为44.85%,低于非金融公司部门144%、政府部门62.26%的杠杆率,也低于全球居民部门杠杆率85%的警戒值。 
    二是提高零售资产在资产业务中的比重,有利于降低风险集中度、减少违约客户损失率。与对公业务相比,零售业务具有单户金额小、户数多、风险形成因素较少的特点,因此从风险经营管理角度看,零售业务的风险更易管控。
    三是在拓展零售资产业务过程中,要防止出现零售业务对公化的倾向。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始终都是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零售业务也是如此。零售业务的发展应当循序渐进,期望像对公业务那样,通过几笔大额个贷的投放来快速发展,这样既不可持续,而且往往会带来合规风险和信用风险。
    2、对公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政策,需要通过管控好三个资产边界来明确风险偏好,防范不良资产的反弹。目前分行对公不良资产已经逐渐见底,未来资产质量改善可期。但信用风险防控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一是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进程较慢,传统低端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经营总体困难,先进制造业呈现局部亮点,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尚需时日;二是区域内出现前几年已经倒闭破产或者奄奄一息的部分中小公司,在政府主导下,换个马甲重新融资的迹象;三是操作风险形势越发严峻,在一定条件下,极易转换为信用风险。
    一是要继续管控好股东背景的边界。在可预见的期限内,区域内民营公司经营总体仍然不会有较大起色,在行业地位、市场竞争力、盈利能力等方面也无法与国有公司抗衡,因此分行的对公资产业务拓展方向,应当继续以政府背景公司、国有公司、上市公司等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的公司为主,包括层级较高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内大型国有公司集团和优质上市公司,以及由优质国有公司、优质上市公司等全额担保的、实质信用风险有兜底的中小公司。此外,要充分考虑到地方举债行为将越来越规范,不规范的地方举债行为与政府信用切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因此在拓展政府类资产过程中,要做到高度关注监管政策、不做唯一行、紧跟国有大行。
    二是要继续管控好先进产业和落后产能的边界。从需求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不断进步,低端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的产物的市场将越来越小,先进制造业的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从供给角度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劳动力、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将不利于低端制造业和落后产能,而越来越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因此分行对公资产业务的拓展,在行业上,要重点营销《"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对于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等三个纲领性文件中涉及的"3511"新型产业体系下的先进制造行业和公司,逐步压缩退出纺织鞋帽、小家电、轴承加工、金属压延冶炼、塑料制品、文具制造等低层级制造业。
    三是要继续管控好公司杠杆的边界。从分行历年出险的不良公司来看,多数表现为过度投资、过度负债、过度扩张,而那些真正专注于主业的公司,倒闭的并不多见。因此,除了管好股东边界和行业边界外,对个案的公司还要管控好杠杆边界,在财务因素上要关注主营收入与负债的比例、净资产借款率等指标,在非财务因素上要关注是否存在脱离主业、过度扩张投资、热衷于资本运作等行为。
    3、坚持以合规理念发展金融市场业务,防范操作风险。去杠杆背景下,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萎缩难以避免,但对于银行而言,同业业务是典型的低风险、低资本占用、高收益的资产业务,不能轻言放弃。未来,如何以合规的、稳健的理念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实现我行金融市场的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平衡,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是加大金融市场业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人力资源配置,建议设置专业部门或者专业团队负责金融市场业务的风险管理,明确金融市场业务的几个大类风险等的识别、控制和监测等工作职责,以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二是要坚持"穿透"原则,防范金融市场业务的信用风险。对每笔金融市场业务,都要坚持能够看透底层资产、看透出资方、看透风险的最终承担方、看透资金划转路径、看透业务受益方。
    三是要继续严格落实同业业务八项规定等规章制度,坚持亲见、亲签、风控前移等原则,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开发同业业务管理系统,将同业业务的操作风险防控由"人控"逐步转向"机控"。
    总之,去杠杆对分行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来自于去杠杆背景下,分行的转型发展之路可能更艰难,但如果能坚持"分行专业化、支行零售化"转型方向,坚持合规引领,坚持走差异化、有特色的转型之路,不久的未来,分行弯道超车、凤凰涅槃的目标必将实现!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