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近年来,河南陕州农商银行围绕陕州区脱贫攻坚部署规划,全力推进金融扶贫工作。
情系三农 银企合作助脱贫
叁门峡二仙坡绿色果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如今已发展为占地1.2万亩、年产优质绿色有机苹果近万吨的绿色果品基地,“二仙坡”苹果享誉全国。
2016年以来,陕州农商银行便与二仙坡绿色果业基地合作,提出了向公司投放扩大经营的专项信贷资金,通过公司发展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的“公司带贫”思路。
在此思路下,该行为二仙坡果业提供利率优惠的“公司带贫”贷款1600万元,累计让利180余万元,助力其发展“鹅果共养”立体生态农业。
在信贷资金支持下,2017-2018年,该公司养殖6万多只大白鹅,与万亩果园同养育、共成长,肥了鹅、壮了树;
2019年,该公司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新增养殖5000多只伊拉兔,实现了“种、养、销”产业一条龙。
特色农业的发展还为周边农户和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和产业技术支持,成功带动320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截至目前,陕州农商银行已投放“公司带贫”贷款31笔20590万元,为3831户贫困户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保障。
扎根山区 勇当扶贫排头兵
张汴乡位于陕州区西南部黄土塬区,全乡总面积132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104个村民组、10229人。
其中贫困人口921户2947人,贫困发生率28.89%。
金融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陕州农商银行在张汴乡率先试点推广“陕州区1+1扶贫模式”(即一个贷款户带动一个贫困户),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提供金融支撑。
杨丛丁是张汴乡西王村村民,2018年9月准备搞蔬菜大棚,但缺少资金。
陕州农商银行张汴支行客户经理了解情况后,带着杨丛丁的亲戚——贫困户朱忍让来到了他家中,向他宣传金融扶贫“1+1”有关政策。
杨丛丁听后当即提出申请“1+1”扶贫贷款,张汴支行在2天时间内为他发放了“1+1”金融扶贫贷款5万元。
拿到贷款后,杨丛丁精打细算用于大棚蔬菜种植,朱忍让也开始在他的大棚里务工。
一年下来,在杨丛丁的精心种植下,蔬菜大棚收入可观。朱忍让的年工资近8000元,实现了农户和贫困户双受益。
在张汴乡成功推广“1+1”带贫模式后,陕州农商银行迅速面向全区全面推广这一利民的扶贫模式。
截至目前,陕州农商银行已投放“1+1”带贫贷款2408笔12138.2万元,使2480户贫困户在“1+1”模式的带动下走上致富道路。
倾情服务 做扶贫路上的圆梦人
陕州农商银行经过深入调研,确定了以扶贫贷款投放为主线,以产业项目发展为重点的扶贫工作思路。
结合辖区种养殖等农业发展实际,该行帮助贫困户选产业、定项目,及时投放户贷户用扶贫贷款,定期给予指导和服务,提高贫困户生产积极性和脱贫增收能力。
陕州区店子乡贫困户肖少国,前两年一直在外务工,因收入不理想于去年年底返乡,计划在当地发展产业,但由于缺少项目又缺少资金,一时无所适从。
今年初,陕州农商银行宫前支行的信贷人员在下乡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肖少国的情况,与村金融扶贫服务部取得联系,帮助肖少国确定了养牛项目。
当时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保证贫困户及时获得资金支持,陕州农商银行宫前支行行长和客户经理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并优化办贷流程,采取线上申请和面签相结合的方式,在2天时间内为其办理了“户贷户用”扶贫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养牛事业。
目前,肖少国养牛数从最初的5头发展到8头,还有1头幼崽即将出生,脱贫指日可待。
数据显示,陕州农商银行已累计投放“户贷户用”扶贫贷款3962笔1.48亿元,直接带动396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奔小康。
截至目前,陕州农商银行2020年新投放扶贫贷款1473笔7208.03万元,占全区今年新增扶贫贷款的64.61%;
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6401笔47542.23万元,占陕州区金融扶贫贷款投放总量的63.58%;
10273户贫困户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走上脱贫致富道路,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