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苍产蝉辫;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的大王庄村,2876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500人,18岁以下的有643人。村里60%的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40%也都是老人和孩子。针对这一情况,2018年,汶上农商银行依托样板村创建,利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该村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位于济宁市汶上县苑庄镇的大王庄村,2876人口中60岁以上的有500人,18岁以下的有643人。村里60%的人都外出打工,留下的40%也都是老人和孩子。针对这一情况,2018年,汶上农商银行依托样板村创建,利用“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助力该村走出一条强村富民之路。
自山东省联社提出样板村建设以来,汶上农商银行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五大服务要求,以样板村建设为抓手,创新产物服务,提升金融服务质效,聚焦支持农业发展加大资金投放,并通过推广“财金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旧貌换新颜。
以样板村创建为依托
助力乡村走上美丽致富路
在大王庄村一望无际的田地里,几十个五十多岁的农民正在翻姜苗。因疫情的关系,今年生姜的价格有所上涨。鲁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江波一脸喜悦:“姜的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但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价格创历史最高,生姜批发价都有3块2。我们的收入也比去年增加了不少。”
原来做机械工程的江波,在村支部的支持下,2017年流转700多亩土地种植生态黄姜。2018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黄姜,2019年建设2500平方米的智能育姜苗温室,让农业种植更加科学专业。现在,合作社不仅吸纳了村里六十多岁的富余劳动力,也吸引了不少青壮年劳动力回乡发展。
在大王庄村,像这样的农民合作社就有好几个,有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有以育种为主,有以蔬菜育苗为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汶上农商银行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各基层党支部结合支持返乡创业、打造“美丽乡村”、棚户区改造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2018年,汶上农商银行与大王庄村签订银村共建协议,共同打造典范样板村,实施共建美丽和谐新农村的目标。
汶上农商银行苑庄支行行长邵辉详细介绍,汶上农商银行与大王庄村共同创新探索“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村委党支部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以建立扶贫就业基地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农民以自有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从合作社获取稳定的租金或入股分红,助力大王庄村走上了一条党支部带动引领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目前,大王庄村已发展成为蔬菜种植、良种育苗、农产物加工、农业运输等产业比较完整的链条,村民人均收入已经从以前的8000元提升到1.8万元以上,村里基础设施配置齐全,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农商银行主要是把当地产业带起来,农民手上有钱了,其他文化、教育都能搞起来。”汶上农商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伊怀颖说道。据他介绍,像大王庄村这样的依托样板村建设走上强村富民道路的村在汶上县有156个。自样板村创建启动起来,汶上农商银行已经在全辖内累计开展样板工程178个,其中村庄156个,专业化市场6个、社区14个、企事业单位2个,创建省级样板村2个、市级样板村2个、市级样板市场1个,采集客户信息 60610户,精准采集42808户,授信2801户,发放贷款3.39亿元。汶上农商银行以样板村创建为切入点,以精准、优质的金融服务全力支持乡村建设。
优质的金融服务,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
“以前贷款很难,现在我们有资金需求,打个电话或发个微信,就能享受到汶上农商银行主动上门服务。”汶上县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道立说道。在便捷的“家门口就能办理业务”的背后,是以农商银行细致的工作作为基础的。伊怀颖向记者介绍了汶上农商银行打造样板村采取的措施。
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汶上农商银行各基层党支部结合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截至目前,各基层党支部已与32家乡镇政府、村居党支部达成结对共建,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支持乡村振兴中得以有效发挥,并且以“主题党日+红马甲服务”“主题党日+普惠金融”等活动为切入点,党员干部带头与村民群众“结亲连心”,穿梭于乡村镇街、田间地头,宣传各项惠农富农政策产物,提供上门金融服务,使党建工作成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红色引擎”。
二是打造政银平台。汶上农商银行与县财政、农业、畜牧、市场监督等部门联合,结合国家扶持政策,制定符合辖区实际的信贷政策,并推出“财金融合普惠贷”“金种子丰收贷”“助农养殖贷”专属产物,在现有贷款产物利率上让利30%。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策略,积极上门对接各乡镇特色产业链客户,了解金融需求,匹配产物服务,同时,对产业链的上下游客户以电话回访形式提供资金结算、贷款融资等金融服务,实现对产业链条服务全覆盖。此外,针对各类创业人群,加大“鲁担惠农贷”“创业担保贷”等政策性贷款投放,降低创业成本,尤其加大对带动村民就业的乡镇公司的信贷支持力度,搭建金融支持创业、促进就业的“绿色通道”。
叁是深化普惠金融。在具体的操作上,一是设立普惠金融办公室。支行行长挂职村委副主任,在村委大院内设立普惠金融办公室,办公室内摆放各项金融产物,墙上贴有公告,让村民对各项金融服务有更加细致的了解;二是打造金融一条街。在村中的主要干道上设立宣传展板,内容上并不仅限于各项金融产物、金融知识,还将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上墙、村内产业活动上墙;叁是送金融知识下乡。通过开办金融夜校的方式举行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在活动中工作人员向农户讲解识别真假币、防范非法集资、维护个人信息安全、谨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提高村民金融知识普及率;四是信息采集建档。支行依据总行的工作部署,精心制作村庄网格化营销图,对客户分类分层营销,客户经理身穿红马甲进村入户进行信息采集,并结合农民工节假日返乡等时机集中开展错时上门服务营销。
以样板村创建为依托支持乡村振兴,是一个“叁赢”的结果。一方面农民得到了贴心暖心便捷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农商银行的各项业务也大大提升,并且通过信息采集建档、开办金融夜校对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也起到了很好的助力作用。比如,在大王庄村,通过发放贷款,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人均收入8000元,增加到人均收入1.9万元;信息建档已完成精准采集387户,授信104户,余额1543万元,且贷款没有发生一笔逾期。目前,汶上农商银行在全辖配备41台厅堂式智慧柜员机,创新引进23台移动式智慧柜员机,同时,完善349处金融服务点建设,布设283台农金通设备,张贴便民服务宣传牌1400余个、便民服务卡3万张,积极搭建与广大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有效拓宽了农村金融服务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