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云南农信社服务“三农”创辉煌 存款率先超2000亿

编辑: 发布时间:2010-02-04 作者: 来源: 浏览:4973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刚跨过2010年的门槛儿,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开门红"。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在全省2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率先超过了2000亿元,达到2022.7亿元,进一步增强了支农资金实力。仅今年1月份,全省农村信用社就在省联社对于全力做好支农工作的1号文件的指导下,投放贷款62.3亿元,为上年同期投放数的3倍,有力支持了全省广大农户抵御干旱灾害,搞好春耕备耕生产,为确保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0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以存款突破2000亿元为工作动力和重要契机,情系"三农",服务"三农",惠及"三农",进一步做好服务"三农"这篇大文章,采取切实有效的金融服务措施,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服务产物、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力争2010年新增贷款300亿元,其中,新增农业贷款200亿元,农户贷款面达60%以上,农户申贷满足率达到90%,有力促进我省"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加大春耕备耕生产的信贷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按省联社1号文件(《对于全力做好2010年支农工作的通知》)的安排部署,深入农村调研,了解、测算春季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及时调度资金,做到支农信贷资金"早计划、早安排、早发放",确保春耕生产的信贷资金及时投入。一季度内,全省农信社力争投入春耕生产的信贷资金12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全年信贷投放计划的40%以上。

    二是加大特色信贷产物的推广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全省各地农村信用社将加强"金碧惠农卡"、"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农民工创业贷款"、"巾帼科技示范户贷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等特色信贷产物的宣传推广力度,优化贷款程序,提高授信额度,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充分满足农民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探索创新"六位一体"支农服务模式,有效整合多种资源和要素,推动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探索试点"信用社+担保机构+保险机构+财政(贴息)+农业龙头公司+农户"的"六位一体"支农服务方式,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优势、担保机构的担保功能、财政的贴息(补息)政策、龙头公司的产业引领作用和农户的生产经营积极性等各种要素的有效整合,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四是突出支农重点,支持一批涉农龙头公司发展。重点支持一批国家或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公司发展订单农业和科技农业,支持一批集收购、销售、流通于一体的涉农加工公司做大做强,支持一批农副产物批发市场建设,架起千家万户农民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联系的"桥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产物质量的升级。

    五是拓宽林权抵押贷款对象,有效解决林农、林企贷款担保难问题。在总结农户小额林权抵押贷款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法人客户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把贷款对象由小额的农户扩大到法人客户,支持他们以林产作抵押,贷款发展生产经营,促进我省由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转变。2010年,力争林权抵押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50%,达到17.4亿元以上。

    六是积极支持中低产田改造,增强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2020年建成5000万亩高产稳产农田地"的发展目标,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特有优势,主动寻求财政资金、信贷资金和自有资金的结合点,积极给予信贷支持。

    七是积极做好小额扶贫贴息贷款业务,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强与省扶贫办和财政厅的沟通协调,根据扶贫到户贷款和贴息的年度计划,及时安排信贷资金,并规范管理和操作,确保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2010年,力争小额扶贫贴息贷款比上年增长50%,达到23.4亿元以上。

    八是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金融服务工作。按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认真履行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金融服务职责,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和管理,确保于2月6日之前顺利完成16个试点县60万老人的新农保养老金发放任务,让首批领取养老金的60岁以上老人切实感受到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

    九是全力解决好金融服务缺失乡镇的问题。省联社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高度重视金融服务缺失乡镇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通过增设固定网点、开办定点定时流动服务、设立自助服务三种方式,解决全省101个偏远乡镇的金融服务缺失问题,为偏远地区农民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