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国内利率市场动态研究】2017年度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专题调研报告之二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9-22 作者: 来源: 浏览:5550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浅议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发展策略 
                                                            中国农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李康乐
    一、前言
    所谓主动负债,就是银行为保持资产负债期限、利率和业务结构的平衡,积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主动地对资金来源、规模和结构进行管理的一种负债方式。主动负债主要依靠利率,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批量开展,而被动负债价格主要由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决定,主要指传统的储蓄和对公存款。商业银行目前的主动负债工具则包括同业存单、同业存款、大额存单、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保本理财、国库定存、发债、向央行借款等产物。此外,上浮幅度比较高的普通存款(如大于30%)也可纳入主动负债管理范畴。
    二、主动负债出现的原因
    (一)被动负债增速放缓,难以支撑银行资产业务增长。
    人民银行自2012年6月8日起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后逐步扩大浮动上限并于2015年10月24日完全放开。此外理财及货币基金的出现也加剧了传统存款的流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低息的被动负债获取难度日趋加大,已经难以支撑银行资产业务的快速增长。
    (二)存款主体对利率的变动越发敏感,被动负债的稳定性下降。
    被动负债对理财转换及关键时点"冲规模"的依赖在增强,存款稳定性在下降。从流动性管理的角度出发,主动负债的作用也在增强。
    (三)保持利润增速的客观需要。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银行存贷利差不断收窄,为保持利润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通过主动负债加杠杆和进行期限、信用错配以赚取收益的压力。
    三、主动负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
    (一)监管难题。近期,市场对以同业存单为代表的主动负债争论较多,一种观点认为同业存单是利率市场化产物,为银行提供了良好的主动负债工具,并且将对普通存款的定价起到更大的引导作用,应继续鼓励发展;另一种观点则偏负面,认为商业银行通过快速大量发行同业存单,滋生主动加杠杆的同业套利链条,同业存单的过快发展隐藏较大的风险,监管部门应加以限制。对此,应客观看待。现阶段同业存单这一品种享受了债券和存款的诸多制度红利,是其快速发展、广泛应用并催生同业套利链条的根本原因  。监管机构应进一步明确同业存单的属性和定位,使得其平稳规范发展。
    (二)定位难题。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对主动负债的定位有所不同,同业负债占比差异较大。以6月末的数据为例 ,国有银行及邮储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不超过10%,远低于33%,主要由于其在网点及获取央行低成本资金等方面拥有较大优势,被动负债的占比较高,对主动负债的依赖较低,主动负债主要定位于流动性的补充工具;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同业负债占比普遍较高(交行、招行相对较低),其中兴业、浦发、浙商更是超过了3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主动负债更多的被用来扩表及创利。
&苍产蝉辫;表:国有及全国性股份制行同业负债占比对比表
          
       QQ截图20170922163819.png

    注:同业负债包括拆入资金、卖出回购及扣除结算性同业存款后的同业存放。因数据无法获取,故上表未剔除各家行的结算性同业存放数据,实际的同业负债占比应低于上表。此外,同业存单目前被放入应付债券科目,暂未纳入同业负债管理,不受同业负债占比不超负债总额三分之一的约束。
    (三)经营和管理难题。相较于被动负债,主动负债的成本更高,成本和收益平衡的难度更大。以同业存放和存放同业为例,同期限的资金来源和运用的点差十分有限,并且这有限的点差在弥补风险成本、资本成本、费用、税务成本等各项成本后多数为负,这就迫使金融机构进行期限错配及加杠杆以保证收益。此外,主动负债对利率的变动更为敏感,对金融机构的利率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管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主动负债发展的建议及策略
    一、引导同业存单回归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本源。
    央行已在《2017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为更全面的反映金融机构对同业融资的依赖程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流动性管理,拟于2018年一季度评估时起,将资产规模5000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同业负债占比指标进行考核。对其他银行继续进行监测,适时再提出适当要求。新规从源头上抑制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无序扩张,减少同业资金套利空间,迫使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引导同业存单回归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本源。
    二、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发展,服务好实体经济实际需要。
    商业银行对主动负债的组织,应以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避免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商业银行应降低对主动负债的依赖,努力挖掘低成本资金。主动负债应主要定位于流动性的补充,兼顾同业资产运用,要以同业资产收益扣除相关成本(资本成本、税务成本、管理成本、流动性及利率风险成本等),作为主动负债的成本上限。而中小商业银行因一般性存款组织先天不足,对主动负债的依赖性更强,但需做好资产和负债的匹配,应合理控制期限错配程度及杠杆水平。
    三、加强对利率走势的研判及流动性的精细化管理。
    在主动负债的组织上,可采取"以丰补歉"的思路,在市场利率相对低点时加大资金融入以储备流动性,摊薄负债成本,并在市场利率处于相对高位时加大融出。但这一策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对利率走势的准确判断,并且也需要司库在流动性管理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提升资产运用收益,扩大同业负债的成本容忍空间。
    商业银行应练好"内功",提高资产运用的收益,并做好各项成本项的精细化核算,以为负债端提供有竞争力的定价支持。
    五、加大主动负债的产物创新,提高竞争壁垒,不搞价格战。
    银行应在产物创新上下功夫,避免主要依靠价格手段争夺资金,例如:对结算性同业存款可根据日均规模、资金稳定性、留存天数、客户综合收益等给予分档利息;对定期的合作性同业存款,可开发靠档计息类产物;可发行带有赎回权的同业存单,发行方在利率下行时可赎回存单以降低融资成本。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