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国内利率市场动态研究】2017年度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专题调研报告之十叁

编辑: 发布时间:2017-09-25 作者: 来源: 浏览:7668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专题调研报告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业协会利率工作委员会:
    根据贵委员会统一部署,我行财务管理部参加了贵会组建的调研小组,并赴南京、合肥、武汉三地参加了当地协会组织的调研座谈会,听取了当地协会会员单位就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与经验分享。根据银行业协会调研主要内容,结合我行实际情况,形成本调研报告。
    本报告以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为切入点,重点阐述了利差变动情况以及利差收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目录
    一、商业银行利差变动情况分析 3
    二、利差收窄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4
    (一)息差下降、盈利增长放缓 4
    (二)自主定价能力面临挑战 4
    三、应对利率市场化影响的措施 5
    (一)建立健全利率定价管理机制 5
    (二)调结构控成本,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发展 6
    (三)努力增强自主定价能力,适应利率市场化 7
    四、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情况 8
    (一)实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情况 8
    (二)自律机制建设遇到的问题 8
    五、应对利率市场化,规范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相关建议 10
    (一)进一步完善自律机制 10
    (二)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10
    (三)加强培训提高利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11
    一、商业银行利差变动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多的定价自主权,同时完善的市场化利率机制尚未最后形成,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本次调研中,多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展现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存贷款利差的影响巨大,且呈现出持续收窄的趋势。
    一是存贷款利率上下限放开,推动了存贷定价不对称调整,在2015-2016年降息周期中,存款利率下降幅度显着低于贷款利率下降幅度;二是2017年初以来,政策利率上调,带动货币市场利率走高,同时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一直未作相应调整,商业银行利率基础风险增加,以央行基准利率定价的贷款利率已明显低于市场融资利率(如公司债利率);三是优质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强,客户对存款收益预期较高,同时凭借较好的信用评级,此类客户的贷款利率偏低;四是受理财产物、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资金分流的影响,存款增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银行流动性趋紧,利率水平走高;五是在行政事业财政资金招投标方面,财政、社保、公积金等大型行政事业单位客户通过招投标等形式选择存款银行,存款方往往提出较高的收益要求,银行存款成本压力增大。
    二、利差收窄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一)息差下降、盈利增长放缓
    在长期的利率管制下,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以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净利息收入仍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今年以来,受央行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的影响,存款利率上限浮动区间扩大,加大了商业银行付息成本,贷款利率在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略有上升,但仍不能弥补存款利率上升所产生付息成本,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二)自主定价能力面临挑战
    利率市场化后,如何在利率定价中充分反映成本和风险因素,并兼顾银企关系、承担社会责任,对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巨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业务结构面临转型压力,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市场利率持续走高,抬高了利率预期,间接提高了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水平,商业银行客户结构和产物结构面临转型压力;另一方面是存款主动定价能力需要不断加强,存款上限利率放开,给商业银行创造了自主定价空间,但同时存款价格竞争加剧。
    三、应对利率市场化影响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利率定价管理机制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推进,各地区、各类型、各层级银行业金融机构构建了定价管理模式及体系,经调研了解到,各商业银行定价管理原则和定价管理模式基本一致,按照一体化经营和差别化管理相结合原则,平衡成本、风险、收益原则,审慎风险原则以及依法合规原则,构建适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定价管理模式。
    在定价管理体系构建方面,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管理大多实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统筹管理与决策,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或财务管理部门)为利率定价统筹管理的职能部门,各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配合,在成本约束和评估风险前提下,规范存贷款定价行为。
    在利率定价管理和执行方面,各商业银行根据战略要求及市场形势,审议并决定利率定价目标、策略及授权,定期研究资产负债业务利率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和优化定价政策;利率定价的职能管理部门提出年度定价目标、挂牌利率、利率上下限以及对业务部门定价授权建议,并报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审定后执行;各业务部门作为利率执行部门,在授权权限内,负责确定并动态调整差异化授权方案。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确保定价目标的实现。
    (二)调结构控成本,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发展
    1、调整负债结构,理性控制资金成本
    积极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帮助客户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通过优质的金融服务来实现存款的沉淀。在面临理财产物、互联网金融分流存款的环境下,存款增速呈现下降趋势,存款利率上升,银行付息成本增加。为应对净息差收窄的趋势,商业银行都在积极调整存贷款期限结构,提高主动负债管理能力。
    例如某银行在存款方面,上调活期及一年以内定期存款内部资金价格,鼓励分行在吸收短期存款的同时可适度争揽中长期存款,提前锁定部分负债成本;在贷款方面,下调中长期贷款内部资金价格,鼓励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
    2、积极转型发展,探寻利润新的增长点
    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同质化"现象非常普遍,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原来依靠做大规模获取利差收入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合当前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特点调整经营策略,找准市场定位探寻利润新增长点已势在必行。例如,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国际化优势,利用海外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特点,持续发展海外业务,发挥多元化平台、一体化服务的优势,加强境内外联动,提高集团整体竞争力,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东亚银行提出了围绕客户扩展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非息收入占比的方式,降低利差持续收窄对财务的影响。
    (三)努力增强自主定价能力,适应利率市场化
    1、动态调整定价策略,加强主动定价管理
    利率定价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经营策略、客户关系、风险识别和计量、成本核算等众多因素。因此,要将产物定价作为核心要素最大限度地"内嵌"到产物设计流程中,并根据产物特点和属性实现差异化定价,并体现出经营定位和主导特色。
    通过业务部门将产物定价策略、定价方法等纳入存贷款等新产物研发流程,实现产物设计流程和定价机制的有机结合,并根据市场变化和集团政策导向等定期重检,及时反映风险收益水平。同时,通过各种制度和手段来确保产物发展策略的实现,对于市场环境变化以及产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管理部门沟通并共同研究对策。
    2、完善利率定价模型建设
    商业银行逐渐构建完成适合自身发展的定价管理模式和体系,定价模型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各商业银行也在不断完善定价模型的构建。调研中了解到,很多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推进定价系统建设。例如,中国银行建立了客户综合收益定价测算系统,以客户综合贡献度为模型设计主线,根据客户持有我行产物数、公司规模、存款规模等参数测算出每笔存贷款业务的参考报价,实现了客户综合收益定价目标。工商银行为提高存款分层定价能力,以历史数据和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客户存款变动率以及过手率,基于客户利率敏感状态,进行了负债利率敏感性模型设计,通过对客户利率敏感层级划分,提升定价模型在客户存款定价中的介入深度。
    再如湖北省银监局介绍的"金融网格化",借助政府网格化信息平台将行政区域划分网格,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搭建金融服务网格化体系,实现普惠金融的全覆盖。金融网格化的核心就是做到信息充分共享,信息充分对完善和丰富利率定价模型提供思路,充分掌握客户资产状况、需求情况、客户利率意愿、客户资金周期性等信息,并将信息融入定价模型,细化和扩充定价模型中各类参数,有利于合理定价。
    四、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情况
    (一)实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情况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成立来,促进了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的提高,有效监督了各类金融产物定价情况,督促成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维护了市场竞争秩序。省级自律机制在对地方商业银行的自律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某农商行为争揽存款,突破自律机制管控上限,经当地自律机制核查属实被实施处罚,树立了省级自律机制的公信力。
    (二)自律机制建设遇到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商业银行也反映了一些自律机制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
    1.省级自律机制与集团定价策略存在冲突。省级自律机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金融市场成熟度、同业竞争程度等,对辖内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提出了相应要求,而金融机构法人单位根据集团整体的存贷款业务发展情况、资金池流动性风险、战略导向等,制定符合集团发展的存贷款利率定价策略,由于对利率定价管理出发点的不同,法人机构与省级自律机制在管理目标、利率定价政策等问题上存在差异。
    2.通过高收益率理财产物的投放,抢占存款份额。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理财产物收益率影响明显,高收益率理财产物替代了存款,大型银行在理财产物价格制定方面比较谨慎,同时监管机构加强商业银行存款偏离度管理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更关注月均存款余额,但中小型银行往往为了完成存款任务,在月末时点投放高收益理财产物,大量吸收存款。现阶段的自律机制主要表现在对标准化产物价格的约束,对理财产物收益率未形成自律机制,收益率的高低差异对存款造成冲击。
    3、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游离在自律机制以外,对存款市场影响加大。从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1季度,在市场资金紧张情况下,部分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在办理同业存放业务中坐地起价,扰乱了存款市场,随着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余额增长,例如"余额宝"产物的资金余额已经超过1万亿,超过招商银行的储蓄存款总量,对存款市场扰动不断加大。
    五、应对利率市场化,规范商业银行利率定价的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自律机制
    1.对于金融机构法人与省级自律机制在利率定价政策上存在的差异,建议明确全国性和区域性自律机制的管辖边界和管辖范围,建立由全国性自律机制牵头,加强对区域性自律机制统筹管理,兼顾全国性大型银行与地区性银行的经营状况,形成公平有序的自律机制,避免"多头"管理带来的政策冲突。
    2.建议监管部门、自律机制、银行业协会加大量化监测力度,针对个别银行的非理性定价行为,在核实相关情况后,及时予以处罚约束,促进各类成员单位均能自觉遵守自律要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3.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游离在自律机制以外的情况,建议协会协调相关监管机构,加强对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产物的监管力度,维护金融稳定。
    (二)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
    4.建议由银行业协会牵头,在自愿的基础上,为各成员单位搭建由点到面、渠道畅通的信息共享有效平台,供各成员单位交流市场信息、利率政策、同业报价情况等信息,并将信息交流制度化机制化。
    (三)加强培训提高利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
    5.本次调研过程中,多家商业银行提出多组织利率培训需求,特别是小型商业银行,由于没有丰富的利率市场经验,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积累,没有完善的利率管理模式和定价模型,在利率定价方面只能跟随大型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亟待提高。建议银行业协会加强对商业银行利率培训,可以分地区、分人员类型等进行形式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此外,一年一度的调研活动非常有意义,建议采取调研组的方式,每个调研组负责某个地区开展调研,增强调研深度和实效性。  
  2017年8月14日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