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国际金融研究】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编辑: 发布时间:2018-09-06 作者: 来源: 浏览:8614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资产负债管理部
    内容摘要:2015年底美国启动了近十年来的首次加息,截至目前,美联储已将基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升至目前的1.50%-1.75%,同时,美联储于2017年底正式启动缩表,一系列措施表明美国正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我国作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回顾了美国的历次加息以及影响效果,分析了美国当前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量化宽松,美元加息,风险防范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回购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贷款,购买资产等手段,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量化,是扩大一定数量的货币发行;宽松,就是减少银行储备必须注资的压力。[1]
    一、美联储加息周期回顾
    历史上,美国货币政策每一次大的变动都会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货币政策从宽松转向紧缩后,美元的上涨幅度超过80%,而美元的高利率和高汇率拉高了拉美国家的外债成本,引发了拉丁美洲的债务危机。80年代末期,美国进入第二轮加息周期,运用综合贸易及竞争法案干预外汇市场,促使当时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货币急速升值,最终刺破了日本的经济泡沫。90年代初期,在美国开展新一轮降息周期的推动下,大量美元流向新兴市场国家推高了资产价格,1995年美元转而进入加息通道后资金流逆转,并相继引发了1997-1998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经济与金融体系遭受重创。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亦是源于美元利率上升刺破了长期超低利率所形成的房地产泡沫。[2]
    美元周期密切影响着全球金融市场,而美国新一轮的加息缩表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必然也是巨大的。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这是美国近十年来的第一次加息;此后,2016年12月15日加息一次;2017年12月31日,美联储宣布该年内的第3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后调整至1.2%-1.50%;2018年6月13日,美联储年内第二次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自此,美联储的基准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升为1.75%-2%,年内加息次数由预期的3次增加为4次,鹰派气氛更浓。2017年10月美国正式启动缩表,计划2017年缩减300亿美元,2018年缩减4200亿美元,之后每年缩减6000亿美元。一系列措施表明美国正在逐步退出金融危机后出台的超宽松货币政策。
    二、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货币政策收紧会使得美元走强,掀起全球范围内货币流动性收紧,进而导致国际资本回流至美国,引起其他国家金融市场发生波动。[3]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与全球金融市场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然会殃及中国经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状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资金外流风险增大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欧美等国家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有大量热钱涌入新兴国家市场,推高该国的股市、楼市、汇市,形成巨大的泡沫[4]。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会导致美元回流,外汇储备呈下行趋势。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外汇储备从2014年8月的最高值3.969亿美元下降至2017年1月的2.998亿美元,将近缩水了1亿美元,国际资本大量流出中国。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稳定较快的经济发展仍吸引了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中国,截至2018年4月份,中国的外汇储备又回升至3.125亿美元。
    图1:中国国家外汇储备:期末值(亿美元)
image161.gif
    第二,公司外债偿还压力增加
    美国等发达国家之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美元等货币利率降低,美元贬值导致其融资成本较低,有很多国家发行了美元计价的债务,中国的一些公司借此机会进行了大量美元资金的融资。随着美联储的加息措施,使得拥有美元计价债务的公司负债增加,偿债压力加大。
    第三,对商业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冲击
    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引发国际资本流出中国,中国商业银行不能及时补充外币贷款,对其流动性造成一定影响。另外,之前美国采用量化宽松政策时,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中国而推高的中国房地产等资产泡沫,有一定破裂的危险,银行的贷款质量会有一定下降,构成一定的违约风险。如果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会埋下较大隐患。
    第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受到影响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相应贬值,人民币资产对国际上的投资者吸引力降低,会阻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政策建议
    受到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为了避免风险,纷纷减少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投入。而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广泛接受,国内"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为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本次美国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对我国的冲击度会有所下降。因此,本次美国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对于中国的影响基本是可以控制的。
    为了降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以我为主,继续强化宏观政策的自主性。美国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过程中,美联储根据宏观形势和应对目标,科学设计了退出时机和退出工具,没有导致金融危机的再度爆发,这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实践是有借鉴意义的。我国应继续强化宏观政策的自主性,进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针对性地创设多元化的货币政策工具,提高金融风险的应对能力。2016年以来美国退出货币宽松政策后,我国政府并没有采取与美国相同的加息政策,而是采取了上调MLF利率、逆回购利率以及SLF利率的措施。这样既能释放资金的流动性,又可以防范金融和泡沫风险。
    第二,建立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对日常业务中风险贷款和投资进行监测预警,积极避免或减少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冲击;建立完善的不良贷款风险防控机制。
    第三,遏制潜在的资产泡沫需要充分的金融监管。从本国自身金融监管角度出发,积极采取提前措施,在国际资本大量流出之前为中国的经济去杠杆、挤泡沫,避免引发金融危机。例如,对一线城市实行更加严格的房贷政策和购房条件,避免房地产泡沫继续扩大。
    第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会引起人民币贬值,但考虑到人民币贬值不利于美国出口贸易,美国不会容忍人民币持续贬值。我国应在努力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以前我国持有大量外汇储备,本次美元加息导致美元大量回流,中国可以用国内资产置换美元资产。长期看,这样有利于我国重新获得货币的主动权,能够更好的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 王喜凤. 美元加息对中国经济的传导及政策建议[J]. 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 2016(4):4-8.
    [2] 沈建光. 美元周期与金融危机:逻辑与应对[J]. 中国证券期货, 2015(2):44-46.
    [3] 乔宠如. 美国加息对中国影响有限[J]. 经济, 2016(2) :13-16.
    [4] 胡星. 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8(09):7-8+11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