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宏观政策与利率研究】从流动性管理角度理解央行定向降准

编辑: 发布时间:2018-12-04 作者: 来源: 浏览:5440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中国光大银行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  刘杰
    年中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在维持流动性总量"合理充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央行先后三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用于置换MLF、支持市场化债转股和小微公司信贷投放。但9月金融数据显示:M2依然维持在8.3%的低位增速,社会融资规模(不考虑地方债)新增1.46万亿,较去年同期回落近4000亿,表外融资延续负增长态势,反映全社会信用供给体系尚未恢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待进一步疏通,市场对未来进一步降准的预期依然存在。鉴于此,本文将主要从流动性管理的视角,对央行未来可能再度实施降准的逻辑进行剖析。
    一、存贷款增速剪刀差推升存贷比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存贷板块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匹配现象进一步加剧。一方面,金融去杠杆的副作用逐步显现,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收缩导致全社会信用派生能力明显下滑,核心存款增长极度乏力,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一般性存款同比增速已跌破9%,稳存增存压力持续存在,对应M2同比增长8.3%,货币增速也持续低迷。另一方面,今年信贷增速依然较快,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监管层出台多项鼓励政策后,尽管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尚未恢复,信贷投放倾向于零售贷款和票据融资,但从规模上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有所加快,今年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合计4.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万亿元。
    图1 存贷款同比增速  
image002.gif           
    图2 商业银行时点存贷比
image004.gif
    随着存贷缺口的不断扩大,商业银行存贷比压力进一步加剧。观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主要全国性商业银行存贷比平均水平为86.67%,较去年年末提升5.6个百分点。分结构看,五大行存贷板块资金来源与运用匹配度相对较好,存贷比均值仅为73.30%,较去年年末提升2.07个百分点。大型股份制银行存贷比均值为94.32%(较去年年末提升5.09个百分点),在商业银行中最高,其中部分银行存贷比已超过100%。中小型股份制银行存贷比尽管低于五大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7月末为86.01%),但较去年年末提升近13个百分点,反映出中小银行存贷款基础性业务发展不均衡现象较为严重,负债业务面临较大瓶颈。
    存贷比虽然已不在作为监控指标进行考核,但高企的存贷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空间,不利于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疏通。截至目前,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流动性支持已超过10万亿,其中MLF投放余额达到5.38万亿创历史新高,较6月末增加近1万亿。未来,在"六稳"的政策安排下,表内信贷投放有望增加用以对冲影子银行收缩,存贷比上行压力依然存在。
    二、前期政策红利效果边际递减,部分流动性监管指标开始承压
    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领域的支持力度,央行前期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例如先后两次降准并扩容MLF担保品抵质押范围,部分金融机构利用小微和绿色贷款申请MLF,释放出一定规模的优质债券,使得LCR等流动性监管指标明显改善。
    然而,随着近几个月信贷投放节奏加快,前期政策红利的利好效果开始边际递减,存贷板块资金缺口不断扩大,对LCR产生了较大消耗。同时,NSFR将在今年三季末正式作为监管指标纳入考核范畴,要求不得低于100%的监管要求。观测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外,其他机构总体位于100-101%范围内,普遍缺乏安全边界。再者,受制于存贷缺口的持续扩大和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更多依赖同业资金补充负债,明显加大了6个月以上存单发行力度,导致同业负债综合成本进一步提升,近期补充中长期市场化资金意愿有所降低,NSFR达标压力依然存在。
    三、央行货币政策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意图较为明显
    根据目前利率谱系,7天、14天公开市场操作(OMO)利率水平分别为2.55%和2.7%,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成本为3.3%,通过公开市场借入资金,商业银行每年为此支付利息近2000亿,且随着MLF的扩容呈现越滚越大态势。这部分成本将通过成本加成资金转移定价而部分的传导到贷款方。与之相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同样可以起到深度释放流动性的效果,且降准会降低商业银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机会成本,更有利于降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在此形势下,保持宏观调控政策定力和维持可置信的流动性水平同等重要,既符合当前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提升市场主体风险偏好具有积极意义。
    四、"正回购+定向降准"的政策组合也可为货币政策工具之选
    在当前市场形势下,央行可采取"定向降准置换MLF"、或"正回购+定向降准"操作方式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进一步加强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切换,在适度回收淤积于银行间市场的短端流动性后,通过定向降准实现流动性分流,进而更好的将活水引入实体经济,实现对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综上所述,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角度看,存贷板块资金来源与运用不匹配程度加剧,以及前期政策红利的边际递减,使得商业银行存贷比、LCR和NSFR等指标开始承压。从央行流动性管理角度看, 引导商业银行负债成本下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因此,通过采取"定向降准置换MLF"、或"正回购+定向降准"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更好的实现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同时,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相对较高水平,随着信贷投放节奏的加快,需要央行适度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提升货币乘数和缓解存款增长压力,实现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均衡发展。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