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国内利率市场动态研究】 浅谈利率并轨面临问题及措施建议

编辑: 发布时间:2019-09-09 作者: 来源: 浏览:6631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广发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

    我国正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但目前仍存在利率"双轨制",下一步央行将推进利率逐步"两轨并一轨"。自2018年1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提"两轨并一轨"起,2019年央行工作会议、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及相关会议上多次提及"两轨并一轨",利率并轨已纳入央行工作目标。2019年7月12日,上半年金融统计司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货政司孙国锋司长透露了下一步的具体改革措施:推动银行更多地运用市场报价利率(LPR)作为贷款报价的参考,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7月13日,央行易纲行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存贷利率要分开走,存款基准利率仍将保留相当长的时间,以免发生存款大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将进一步改革,由市场化报价利率来取代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参考MLF等一系列市场化利率。至此,利率并轨改革路径已非常明确,但利率并轨并非一日之功,需按步骤稳妥推进。

    一、利率并轨面临的问题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利率体系中还未形成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锚"来替代央行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存贷款大多仍在参考央行基准利率进行定价,如果利率并轨、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影响较大,主要包括:

    (一)金融产物定价困难。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基准利率取消后原来按照存贷基准利率定价的存量业务面临着重新定价、利益冲突和法律纠纷等问题。同时,公司、居民作为存款资金提供者和贷款资金需求者对LPR、政策目标利率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导致银行很难以政策目标利率作为存贷款定价基础。

    (二)LPR替代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推广仍面临较多障碍:第一,目前市场上公司和居民对LPR价格的熟悉度不足,接受度不够;第二,不同类型银行根据自身成本制定LPR价格,并基本采取跟随报价策略,LPR的认可度不足;第三,LPR仅有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不是一条收益率曲线,基于LPR的定价,还要另外考虑期限点差;第四,目前LPR与基准利率高度一致,市场化程度不高,待建立LPR与MLF操作利率的关联性后可得到解决。

    (三)长期贷款到期日较长,面临着较大的利率风险,特别是我国按揭贷款期限长、占比大,过渡期内的利率定价问题需提前合理安排。

    (四)短期内可能引发非理性竞争。存款基准利率取消后,在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前,部分存款基础较差的银行可能会采取高息揽储等非理性竞争手段争夺存款,从而引发价格战。

    二、监管政策及配套措施建议

    (一)继续构建并注重发挥"利率走廊"机制的作用。欧美央行的实践证明,"利率走廊"是市场化利率调控的有效方式。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贷存比监管指标的取消以及常备借贷便利和中期借贷便利的实践,我国"利率走廊"机制正逐步构建并发挥了稳定市场利率的作用。未来要进一步推动国债市场的发展,丰富融资便利工具功能,进一步发挥"利率走廊"模式的作用。

    (二)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国际经验表明,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行业自律作为一种"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行业管理模式,可以防止部分银行为获取自身短期利益、滥用自主定价权而无序或恶意竞争、损害整体利益的行为。

    (三)培育公司和居民风险意识。一个完善完备、法制健全的金融市场,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行为负完全责任。只有投资回报与投资风险对称,投资者所作出的任何一项投资都将会非常慎重,才能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四)进一步优化LPR形成机制,增强LPR与政策利率及市场利率的联动关系;同时建议自律机制公布LPR期限点差,完善LPR收益率曲线,加强LPR在银行贷款定价中的参考作用。

    (五)建议央行结合各商业银行存量贷款期限结构、利率浮动方式及到期情况,对各类贷款(如短期和中长期,按揭和非按揭)分别采取不同的改革方式。可考虑继续保留长期贷款或按揭贷款央行基准利率,仅用于存量长期贷款,直到最后一笔存量到期,同时保留的贷款基准利率应建立与新的基准利率的高度关联性,实现有效传导。

    (六)推动银行负债多元化,在流动性管理和MPA考核中适当放松同业负债占比的限制,进一步打通利率传导渠道,减少公司存款利率和同业存款利率的分割导致的负债成本差异。

    三、商业银行可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理性选择目标客群,加强自主定价能力。一方面,将根据自身市场地位找准与其战略定位匹配的目标客户群体,进行市场细分和有序竞争,杜绝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定价管理和定价研究,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运营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服务质量等各项因素,在架构、流程、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多管齐下,建立起基于客户风险、期限、抵押品、信用状况情况,与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期限和成本先匹配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机制。

    (二)加强主动负债管理。强化主动负债管理,丰富司库主动负债产物,提升资产负债摆布效率,调节存贷比、存款偏离度等流动性指标,同时优化资金成本控制,"对冲"更换基准利率期间市场的冲击。

    (三)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内部利率管理机制,包括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利率风险统计计量系统、利率风险定价机制、利率风险专业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对经济周期和金融形势的研判,根据利率周期特点制定利率风险指导文件制度,指导全行在新发生业务的重定价周期方面根据市场利率预期变动方向进行调整。

    (作者单位:广发银行)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