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美九一厂制作

欢迎访问中国银行业协会!

专业委员会

银行境外涉诉的权益保护问题——中国银行牵头科研课题研究报告

编辑: 发布时间:2009-08-18 作者: 来源: 浏览:7088次 字号: [ 大 ] [ 中 ] [ 小 ]

   

    内容摘要

    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各大商业银行均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向国际化一流大银行的目标迈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银行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风险,甚至被卷入境外法律诉讼,由于对境外法律环境不熟悉以及对由此引发的法律风险估计不足,银行在涉诉时往往陷于被动地位。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如何保护银行的权益,显得尤为重要。但进一步思考则发现该课题范围很大,很难找准切入点。主要有三方面的困难:首先是地理范围广,即"境外",既包含大陆法系国家如德法,又包含英美法系国家如英美;其次是案件范围多,银行可能涉诉的案件种类众多,如资产业务、负债业务、衍生产物、贸易融资、欺诈与反洗钱、甚至破产清算等,而不同种类的案件又各自有其特点,难以统一;再次是诉讼程序杂,包括诉讼的提起、管辖、证据披露、庭审及辩论、上诉、执行等等。而所有涉诉问题的最终落脚点都在如何保护银行的权益上。

    中国银行是我国商业银行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银行,目前在境外24个国家或地区设有分支机构,海外分支机构每年对中国银行净利润的贡献度超过40%。相应地,在境外涉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从境外涉诉总体情况来看,在美国涉诉的情况较多,比较大的案件有周强案,以及当前媒体披露的100多个以色列受害者家属集体起诉中行资助恐怖主义的案件,这与美国繁杂的法律体系、严格的监管要求有关,也与中美政治大背景有关。比较小的案件有追索欠款案、票据托收案、劳务纠纷案等等。然而在各类案件之外,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案件,在此类案件中,银行并不直接涉诉(作为原告或被告),银行被牵涉入诉讼完全是因为其客户的原因,银行往往是无辜的。引起此类案件的原因主要为美国打击洗钱犯罪和恐怖主义的最新立法以及美国传统诉讼过程中的证据披露规则在境外的运用。此类案件简称为"传票案件"。

    "传票案件"虽然特殊,但却具有普遍性,在美银行多少都会遇到此类案件,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全球性银行,此其一;其二,"传票案件"解决起来比较棘手,此类案件的根源是美国司法长臂管辖权在域外的运用,银行往往处于母国法和东道国法的直接冲突之中,很难做到"两法兼顾";其三、"传票案件"处理不妥,不仅会给银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也会造成比较大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综合上述考虑,将此次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放在了"传票案件"上,从分析银行在"传票案件"中面临的两类主要风险入手(资金被扣押、提交国内客户资料),逐一剖析。针对第一类风险:《爱国者法》导致的财产扣押。课题首先介绍了法案的立法背景和主要条款,然后着重分析了最近判决的一个经典案例,针对案例中的争议焦点问题,探究该法案的立法本意和法院适用该法案的态度,使银行可以准确评估该法案带来的风险,最后提出处理此类案件的对策。附件中列举了中国银行在实践中遇到该案的一个实例。针对第二类风险:"新斯科舍传唤令"。课题介绍了此类传唤令的由来和三个相关判例,然后经过案例分析,归纳出美法院处理类似案件的要点和原则,最后提出银行处理此类案件的对策。附件中列举了中国银行近期处理的几个案件。第三类风险:"爱国者法传票"。此风险实际上和第二类风险类似,都是银行面临提交国内客户资料,但也有不同之处,在此进行了一一列举。由于没有搜索到相关判例,尚无法讨论法院对此类传票的态度。

    总体上看,本课题通过对相关司法判例的分析,总结出银行在美国长臂司法管辖权下所面临的法律难题和法律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银行所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为今后银行在境外涉诉时的权益保护提供借鉴和参考,也为我国立法层面的改革提出有关建议。

    附件:

    银行境外涉诉的权益保护问题点击下载

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