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读《博弈游戏》一书,体会到银行风险管理与博弈理论之间有着某种内在关联。
博弈这个词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就是“游戏”的意思,英文即“Game”。所谓博弈论即“Game Theory”。
在风险管理中,公司与银行都想处于有利地位,尽量使自己在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利可图,至于对方是否有利,一般不会考虑,这在博弈论上称为寻找策略优势,但实际上纯粹一方有利的合同在现实中很少见。在信贷活动中,银行与客户的谈判过程,实际上是安排风险与收益的过程,也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相关博弈的过程,通过博弈达到纳什均衡。对于银行来说,就是在交易中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或均衡。而银行博弈的难题是银行和客户都想把风险留给对方,对银行来说,客户必须是在这项交易中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如果客户不能在交易中受益,银行的利益最终也是没有保障的。所以银行必须在实现自身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同时,也要使得或帮助客户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双方都满意,从而达到纳什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是由着名博弈论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约翰·纳什提出的。它是指一种策略组合,在这个组合中,各方的行动就是针对对方行动而确定的最佳对策,一旦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就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按照纳什均衡的原理,银行在处理风险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留给公司,而是要将银企双方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使客户理解支持银行的工作,而不再轻易改变他的策略;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公司(客户,下同),尽量使自己了解的信息逼近对称,使得自身的策略成为公司策略最佳的选择或前提,从而实现纳什均衡。也就是说,银行在同客户谈判的过程中,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条件、收贷条件和风险规避手法等,都应当成为公司经营策略或借款策略的最佳均衡条件,才能使双方实现纳什均衡,求得稳定的策略组合,实现双赢。只有这样,才是银行最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当然,银行与客户之间实现纳什均衡的过程,体现为双方谈判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博弈要点有二:
其一,信息博弈。银行与客户都希望在掌握对方的相关信息上尽量实现对称,客户需要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流程、操作环节、表格内容乃至具体的经办人员、风险评估人员、审批人员等情况,而银行则要研究有关客户的行业政策、经营状况、管理层素质、各类财务报表及数据等,以便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价,对贷款与否做出决策。因此,在掌握信息方面,特别是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判断上带有很大的博弈性,双方都想处于优势策略地位,如果一方的信息不对称,真实性、准确性失误,就会带来决策上的偏差,从而使自己的决策无法实现纳什均衡,产生很大风险。
其二,马太效应。《马太福音》中说:凡是少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就加给他,让他更多。银行亦如此,按此原则办事,则事半功倍,锦上添花比雪中送炭当然在效用上更实际,那么对于好的客户,银行便会降低门槛,欢迎进入;对于差的客户,银行会抬高门槛,尽量阻挡。因此,银行对不同的客户,应该有不同的谈判策略,实行差别化政策。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应具有准确的风险识别标准以筛选出好的客户。所以,制定不同的风险定价标准,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谈判博弈中的基本策略。
当然,银企双方的谈判博弈还有其它重要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如区域环境、融资成本等。本文所要强调的是,对于银行来说,客户赢利是银行赢利的前提。谈判博弈不是狭隘的算计,而是科学的设计。
博弈这个词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就是“游戏”的意思,英文即“Game”。所谓博弈论即“Game Theory”。
在风险管理中,公司与银行都想处于有利地位,尽量使自己在签订的借款合同中有利可图,至于对方是否有利,一般不会考虑,这在博弈论上称为寻找策略优势,但实际上纯粹一方有利的合同在现实中很少见。在信贷活动中,银行与客户的谈判过程,实际上是安排风险与收益的过程,也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相关博弈的过程,通过博弈达到纳什均衡。对于银行来说,就是在交易中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或均衡。而银行博弈的难题是银行和客户都想把风险留给对方,对银行来说,客户必须是在这项交易中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如果客户不能在交易中受益,银行的利益最终也是没有保障的。所以银行必须在实现自身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同时,也要使得或帮助客户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双方都满意,从而达到纳什均衡。
所谓纳什均衡,是由着名博弈论学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家约翰·纳什提出的。它是指一种策略组合,在这个组合中,各方的行动就是针对对方行动而确定的最佳对策,一旦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就没有人愿意改变自己的做法。在纳什均衡点上,每一个理性的参与者都不会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冲动。
按照纳什均衡的原理,银行在处理风险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留给公司,而是要将银企双方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使客户理解支持银行的工作,而不再轻易改变他的策略;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公司(客户,下同),尽量使自己了解的信息逼近对称,使得自身的策略成为公司策略最佳的选择或前提,从而实现纳什均衡。也就是说,银行在同客户谈判的过程中,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条件、收贷条件和风险规避手法等,都应当成为公司经营策略或借款策略的最佳均衡条件,才能使双方实现纳什均衡,求得稳定的策略组合,实现双赢。只有这样,才是银行最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
当然,银行与客户之间实现纳什均衡的过程,体现为双方谈判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双方博弈要点有二:
其一,信息博弈。银行与客户都希望在掌握对方的相关信息上尽量实现对称,客户需要掌握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流程、操作环节、表格内容乃至具体的经办人员、风险评估人员、审批人员等情况,而银行则要研究有关客户的行业政策、经营状况、管理层素质、各类财务报表及数据等,以便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价,对贷款与否做出决策。因此,在掌握信息方面,特别是在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判断上带有很大的博弈性,双方都想处于优势策略地位,如果一方的信息不对称,真实性、准确性失误,就会带来决策上的偏差,从而使自己的决策无法实现纳什均衡,产生很大风险。
其二,马太效应。《马太福音》中说:凡是少的,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就加给他,让他更多。银行亦如此,按此原则办事,则事半功倍,锦上添花比雪中送炭当然在效用上更实际,那么对于好的客户,银行便会降低门槛,欢迎进入;对于差的客户,银行会抬高门槛,尽量阻挡。因此,银行对不同的客户,应该有不同的谈判策略,实行差别化政策。在风险管理方面,银行应具有准确的风险识别标准以筛选出好的客户。所以,制定不同的风险定价标准,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谈判博弈中的基本策略。
当然,银企双方的谈判博弈还有其它重要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如区域环境、融资成本等。本文所要强调的是,对于银行来说,客户赢利是银行赢利的前提。谈判博弈不是狭隘的算计,而是科学的设计。
上一篇:管理疲劳与防范
下一篇:蝴蝶效应与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