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稳健运行轨道——杨再平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在中国农村金融与村镇银行发展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农村金融与村镇银行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天美九一厂制作杨再平在论坛上发表演讲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中国农村金融与村镇银行发展论坛”。但愿这个论坛能对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稳健运行轨道产生一定的助推作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把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列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有关建设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的讲话。财政部继3月份发布《对于实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的通知》之后,近期又发布了具体给与县域农村金融机构财政补贴的实施细则。银监会作为监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的同时,积极引导和推动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更是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自2006年底银监会《对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布以来,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破茧而出”,正式走上了历史舞台,这标志着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深入到增量改革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作为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产物,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整个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日益壮大成长,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并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
截至目前,银监会已批准11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97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1家;从规模来看,增长很快,截至4月底,全国村镇银行存款超过100亿元、贷款超过70亿元,其中中小公司贷款39亿多元,农户贷款26亿多元;从经营效益来看,一半以上的村镇银行已经过了盈亏平衡点,正朝着商业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但是,村镇银行本身也有网点少、人员少、资金小、成本高等弱点,而且面临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作为刚刚起步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村镇银行要进入可持续稳健运行轨道,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服务三农和商业可持续性统一的问题。中国是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农业大国,三农始终是国家的根基,2007年中央1号文件开篇就这样说,“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十七大报告再次重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服务三农是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村镇银行务必从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中国农村金融改革成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全心全意履行好服务三农的责任。当前,服务三农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完善直接或间接投放三农的信贷机制,破解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当然,村镇银行只有商业化运作才可持续发展,所谓商业化运作,就是要有利可图,要在盈亏平衡点以上区间运行。服务三农也必须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追求合理利润。对于村镇银行来说,服务三农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商业机会。关键在于,要放大视野,找准定位,善于在三农领域广泛而深入地发现、搜寻和创造有效金融需求,并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和开发特色产物,最大限度地满足这方面的有效金融需求,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找到商业可持续原则下服务三农的最佳模式。要相信,只要服务做得好,只要风险和成本控制得好,服务三农是大有可为,同时有利可图的。
二是加速发展与稳健经营统一的问题。发展新型金融机构的初衷,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促进农村地区形成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银行业金融服务体系,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这一初衷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国家拟加快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步伐,银监会规划在2009年至2011年间,全国设立1000多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切实在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不足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今后,村镇银行应主要布局在机构网点覆盖率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农牧区和贫困地区。要鼓励更多的村镇银行设立在缺乏金融服务的地方,新建村镇银行或已建成的村镇银行下设网点时,尽量延伸到乡村,并将其吸收的资金尽可能多地用于当地。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收益与风险并存,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化解风险是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村镇银行而言,稳健经营与加快发展并重,在加快步伐、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必须守住风险底线,解决好稳健经营的问题。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多为专业经验丰富、经营业绩良好、内控管理能力强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可以通过探索内设专管部门、事业部等多种管理模式,把自己先进的运营体制和成熟的管理经验移植到村镇银行中,再根据村镇银行门槛低、资金来源多元化、治理结构灵活多样以及股权层次新颖等特点,按照因地制宜、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原则,探索最适合村镇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建立有效防范风险的控制分析制度和风险预测评估手段,为村镇银行安全稳健经营和规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是苦练内功与争取外部政策支持统一的问题。村镇银行要想实现良性发展,首先要练好内功,夯实基础:要注重队伍建设,培养既能掌握金融领域前沿管理经验和业务技能、又能深入到最基层开展实际工作的专业人才;要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增强制度制约功能,提升资产质量和风险防控能力,创新贷款担保机制,提高贷款抵(质)押率和有效保障程度;要注重品牌建设,通过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特别是为三农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服务,建立当地客户对自己的了解与信任,获得好的口碑,建立和提高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与此同时,应大力争取外部政策支持,特别是综合发挥财税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准入政策的作用,构建激励有效、风险可控、协调配套的长效政策扶持体系。比如,争取货币政策“放活”:包括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政策等;争取财政政策“多予”:包括贷款贴息、对新增可贷资金一定比例用于发放涉农贷款进行政策激励等;争取税收政策“少取”:包括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等。与此同时,还应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积极探索村镇银行与农业保险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政府支持、公司等多方参与的担保制度。
大力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整体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非常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监管机构、村镇银行及其投资者的共同努力和积极作为。我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定会蓬勃稳健发展,以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