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委员会
国家开发银行
银行业协会:
根据贵单位要求,我单位参与了2017年度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专题调研会。在对江苏、安徽和武汉三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各类银行受上一轮降息及利率市场化推进影响,利差均大幅缩窄,但今年以来有企稳迹象。调研中工行、招行和徽商等部分银行分享的定价方法和管理思路,值得借鉴和思考。另外,各地自律机制积极发挥定价自律管理作用,对稳定商行存款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 各行息差普遍收窄、定价管理重视程度日益提升
(一)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各银行息差普遍收窄。自15年10月24日放开存款上限后,利率走廊逐渐完善,大行息差较14年高点下降达100BP,16家上市银行息差平均水平则由15年2.44%下降到16年2.11%。调研中发现城商行、农信社息差下滑更加明显,个别农信社息差已逼近盈亏平衡点。
(二)银行存款成本易上难下,贷款利率易下难上。利率市场化后,受同业竞争压力和理财市场价格刺激,商行存款利率上浮较快,虽都未逾越自律约定,但定存利率经过几轮上涨后,现很多都接近自律机制要求的1.3倍上限,形成易上难下的局面。一些中小机构迫切希望自律机制放宽存款利率上限,以抑制存款向理财搬家现象。存款客户结构和经营战略定位对存款成本影响最大。
贷款方面,各行贷款利率在央行6次降息后出现明显下滑,近几月略有回升,但幅度不大。面对今年市场利率形势,各行从管理上均加强了对下浮利率贷款的管控。在应对利率市场化方面,各行LPR贷款推广力度较大,但由于LPR市场化程度不高,总体定价仍依赖央行基准,主动调价空间不大。
(三)大中型银行定价管理体系已基本成型,小银行正加紧完善。各大中型银行在省级分行层面均有独立的资产负债管理部或计划财务部负责利率定价管理,采用总行开发的定价系统和模型,对逐笔业务进行定价管理。大行综合定价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贷款定价中除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税负成本、风险成本、经济资本外,兼顾考虑客我关系和综合回报等因素。股份制和城商行大多实现了FTP定价。部分新成立小行缺乏内评法而采用盯住大行的方法,但都表示正在积极推动定价系统建设。
二、 体会和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自律机制重要作用,完善利率定价自律管理。调研中不少成员单位表示,良好的自律机制能有效遏制恶性竞争和市场中枢不断攀升的态势,促进银行在精细化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由于自律机制起到了稳定市场利率中枢、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重要作用。
(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提高利率定价管理水平。面对利率市场化下的息差缩窄挑战,从调研情况看,商行对于利率定价管理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在经营理念上正在经历从"单纯看量"到"量价平衡"转变,一些银行甚至已体现了"价在量先"的管理思路。各行内部定价、产物定价、综合定价体系不断升级完善,定价策略与经营管理战略衔接更加紧密。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业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创新和完善定价方法模型、制度体系和IT系统,提升利率定价管理能力。
以上情况,特此报告。